霍去病:重生明末

《霍去病:重生明末》

第21章 最原始的办法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鞑子们终于感受到了那来自于身后,骑兵的威胁和死亡的恐惧。

还没从峡谷中平复过来的鞑子们,就又一次踏上了为了求生而奔逃的道路,恐惧再一次占领了他们的内心。

他们终于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跑的慢的,无一例外成为了明军的刀下亡魂。

跑的快的也苦不堪言,稍有不慎就会被脚下坎坷的石块绊倒,或是被后面旁边拉扯的同伴拽倒。

面对着恐慌奔跑的人群,和后面疯狂追赶的骑兵,倒下去,也就意味着再也不可能站的起来。

人腿和马腿,不管是什么腿,踩踏在柔软的身体上,都会带来致命的伤害。

奔逃了一阵。

迎面正撞上了还在从峡谷中奔逃出来的鞑子,两伙人在这并不宽敞的道路上,竟然交汇拥堵在了一起。

受到骑兵追杀的鞑子们哭爹喊娘的往后奔逃着,而刚刚才从峡谷中逃离出来的鞑子们还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仍在一股脑儿的往前冲,两边的鞑子们撞在了一起,互相拥挤着,推搡着。

他们虽然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方向。

但目的却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逃命。

刚刚才从峡谷中逃出来的鞑子,看见早先跑出去的那些弟兄们,此时竟然又一窝蜂的折了回来,跑的还比开始更快了。

他们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为什么刚刚才从那个人间炼狱般的峡谷里逃出来,这才一会儿的功夫。

竟然就又要折返回去?

难道不知道那里有漫天的落石和滚木吗?

都疯了吗?

他们的心里齐齐的涌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回去你们回去,老子说什么也不回去了!

这里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没有马路靠右行走的交通规则,更不存在谁跟谁让路的说法。深深的恐惧感促使他们所有人都堵在了路中间,互不相让。

峡谷中出来的鞑子们急切的吼叫着:“回头!回头!后面有石头,你们还回来做什么,不要命了!”

而另一边,被追杀的鞑子们声嘶力竭,哭爹骂娘的辩解着:“他娘的!拐回去!快拐回去!后面有骑兵!骑兵啊!”

咕噜图骑着马,被挤在人群中动弹不得,气的破口大骂:“操他姥姥的,都别挤了!都给我回去!快回去!明军的骑兵追来了!先折回去!”

一边骂着,还一边朝着拥挤的人群挥舞着马鞭,胡乱的抽打着。

清晰的马蹄声、喊杀声,和惨叫声,从后面远远的传了过来。

再加上首领的鞭笞和喊骂声,两边的鞑子们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那就是,先回去。

峡谷中虽然有落石和滚木威胁,但终究还有凹进山体的地方可以躲避,再不济,依靠着风骚的走位,躲避着落石,说不定还能有活命的机会。

可面对后面大肆砍杀的明军骑兵,那可是真真的,连一丁点儿生还的希望都没有。

那还犹豫什么。

先回去吧。

能多活一会儿,是一会儿。

所有人又都一窝蜂的朝山谷里涌去。

……

追杀鞑子的这队骑兵,正是埋伏的霍去病等人,他先前独自前去峡谷尽头去查看,发现这里离峡谷出口处只有二三里地远,又地势开阔平整,正是适合骑兵伏击的好地方,因此就从带来的三千名精锐当中又挑选了五百名骑兵出来。

倒不是他不想多带,而是军中的战马一共就只有五六百匹,又留了一百多匹给王大力,这次相当于是把全部的老底都拿了上来。

毕竟这群鞑子足足有几万人之多,虽然看起来不像是精锐,但胜在人多势重,又加上中了埋伏疯狂逃命之下,他可没指望靠那峡谷尽头处的一堵石墙就能把这群鞑子给堵上。

他只需要在鞑子们奔逃出来放松警惕的时候露出獠牙,让它们害怕,把它们像逃出了牢笼的牛羊一样重新赶回到圈里就行。

从结果上来看,这个震慑的效果很不错。

出奇的不错。

没想到这群逃出来的鞑子们竟然是群废物,遇到骑兵一触即溃,他都还没杀多少人呢,就轻而易举的将它们赶了回去。

霍去病倒是有些担心,如果它们真的敢以命相搏,自己这五百骑兵面对这几万人的冲击,那是肯定抵挡不住的。

苏全安勒紧缰绳,抹了一把脸上的鲜血,一脸兴奋说道:“将军,鞑子们被我们杀退了,又缩回去了!”

霍去病点点头,朝鞑子逃跑的方向看了看,“嗯,看样子,这群鞑子们受这两次惊吓,短时间内是吓破了胆,不敢再出来了,让将士们把跑出山谷的战马收拢一下,莫要让它们走散了。”

说话的功夫,眼睛的余光里看到一个还没有死透的鞑子趴在地上苟延残喘,随即一枪将他捅死,拔出长枪面无表情道,“还有,打扫一下战场,割下他们的辫子和耳朵充作军功,遇到受伤还没死透的,直接杀掉,别留一个活口!鞑子们的尸体,就聚拢起来一把火烧掉,以免生了瘟疫!”

“是,将军!末将这就前去安排!”苏全安心中一凛,忙抱了个拳,随即招呼众人去收拢跑掉的战马,打扫战场。

用耳朵和辫子报送军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大明的军功制,采用的是“奇功-首功-次功”制度,而记录和监督军功到达哪个等级的,正是随军的监军。

而负责监督和记录军功的王监军早在几天前,就被霍去病给宰了,这个时候没准早就过了奈何桥,下了十八层地狱了。

但是将士们打了胜仗,又不能白打。

没了王监军做记录,又不能空口无凭,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

最原始的办法,那几千年来,也不外乎就那几种东西,人头,耳朵,头皮乃至人体上一切能辨识的物件。

人头,太过于沉重又不易携带,头皮和肢体等其他物件那是蛮邦异族才会考虑,一般也不怎么流行。

因此耳朵和辫子倒是刚刚好,一个便于携带,一个利于辨别,两者结合又能证明杀的是鞑子,再加上又不占地方,易于操作和运输,因此他们一直用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