珉玖传

《珉玖传》

第十七章 蛊之父母,向壁虚造(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杞妃猜到朝堂之上大王定不会贸然出兵,尚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赶忙跑去大殿旁守候孝己,她要再继续拱一把火。

孝己才出殿门,就被杞妃悄悄拦住说:“今日辛苦小王了,姪妃在我那儿做了些糕点邀请他去尝尝。”孝己不曾多想,便跟着去了。

吃东西是假,继续实施二人的计谋才是真。

杞妃口齿伶俐,见孝己已经吃了三两块饼了,再不说正事,就要吃饱走人了。便对孝己说道:“小王,你想不想将来像你父王一样,做一个圣明的君王啊?”

“吾常听太卜大人说,子女应当继承父辈的宏愿。就像父王一直在完成先王小乙未竟之业一样。所以,吾亦当如此,不让先祖担忧。”

“那你想不想像你生母妇妌一样,不仅擅长农事,还能领兵打仗,做个文武全才?”

“当然想了!我更想像当今王后妇好那样,勇武过人,领兵征讨四方。可是我怕我做不好。况且也没有机会去啊。”

“你能这么想实在是好事,为什么要担心做不好呢?凡事总有第一次的,谁都不是生来就会领兵打仗的,都有个学习的过程啊!只要你有心历练,就一定可以的。至于机会,就要靠自己把握了......”杞妃伸手摸着几案边上的一摞甲骨。

姪妃也跟着说:“是啊,小王,只要你想,机会到处都是。”

孝己目光下意识的跟着杞妃的手来到甲骨之上,脑子里不自主的想到那块龟甲上得内容:“是啊,这次土方蓄意冒犯易国,不正好是个机会吗?如果我去讨伐敌人,想必父王会答应的。也顺便帮太卜大人一个忙了。”

杞妃见孝己已经心动,继续说道:“这次土方无故闹事,大王却不立刻发兵,只派人先去打探消息。你想想看,等探子回来,怕是北边仗都打完了,那样易国要死多少人,损失多少财务啦?为了社稷和你父王的声誉着想,你难道要姑息顺从你父王错误的决定吗?”

“出兵不及时,确实不妥。我应该立即主动请缨,发兵征讨土方和孤竹国!可我要怎么跟父王说,他才会答应呢?”

“人人都喜欢听人夸赞,你就在朝上多多地夸赞你父王的文治武功,并表示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想继承他的君王之德,让他给你机会锻炼一下啊。”

“可是我要是真出去了,就不能侍奉在父王身边了啊!”孝己从小就一直亲自伺候武丁和母后起居,所以才被国人称为孝己。突然说起离开父王之事,还是有些犹豫。

杞妃拉着他的手说:“好孩子,为了家国社稷,不亲自侍奉父王身边,而是帮你父王出兵平乱,这才是真正的以高尚节操自守啊!”

姪妃再次附和:“对呀,你想想,是伺候父王事大,还是家国社稷事大?做哪件事,才能更让你父王高兴呢?”

“父王平日所思皆是中兴大商。自然是能替他解决社稷大事更能让他高兴了。”

“姐姐,你看,我就说这孩子聪明能干吧!从小就知道为父母着想,才十几岁就能为家国社稷考虑了,将来长大了,肯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杞妃见孝己已经上当,便尽捡些好听的话,不停地夸赞他。

“对,咱们小王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君王的。”

“所以,你要不要主动向你父王请命出战呢?”杞妃故意又问了这么一句,好确定一下孝己的真实想法。

“当然要!明日朝议我就跟父王说。”

......

可誉而不誉,非仁也。然君子不以口誉人,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孝己刚走,杞妃扬着眉毛对姪妃说:“傻小子一个,三言两语就糊弄住了,以后长大怕也是个昏君。”

姪妃默不作声,看着这位比自己小十来岁,心机却颇深的“盟友”,心中反而多了一丝恐惧。她对孝己说的话,就像是长者对孩子的教导,所有的决定都是他自己做出的。整个过程她也没有撒一句谎,事态却沿着她的计划在慢慢发酵。

果然,次日朝议,孝己凑请领兵伐土方,朝堂之上慷慨陈词:“父王,我朝自先祖盘庚始,结束‘九世之乱’,积蓄国力,励志中兴。父王更是励精图治,征伐四方,文治武功,才有今日诸侯来朝之盛景。儿臣常听太卜大人教诲,为人子女者应当继承父母的夙愿。故而,此次北方之乱,若待探报归来,恐贻误战机。儿臣请命即日前往讨伐,扬我大商国威,也为太卜大人报仇雪耻。”

武丁听闻甚是欣慰,连忙夸赞:“吾儿甚是仁孝,所虑也不无道理。只是你年纪尚小,打仗的事还是交给大人来做吧!”

珉玖此时更加奇怪,昨日朝上是小王先提起此事,当时并未主动请缨,今日怎么就要亲自领兵了?讲话还格外有条理,就像是老师教过的。还有,杞妃的家书怎会在他手上?诸多不寻常,让珉玖断定此事肯定另有内情。

上前拱手回禀:“小王仁孝,体恤下臣,实乃天佑大商。可毕竟土方、孤竹尚未出兵,边关也并未来报。当下着急用兵,恐遭诸侯诟病。还望小王再静待几日,等一等边关谍报,再行商议。况且小王乃国之储君,大商未来所系,不可轻易犯险,还望三思。”

“好啦己儿,你还小,你能心系社稷,父王很高兴。但要你领兵打仗父王着实不放心。而且太卜所言,乃是邦交大事,贸然用兵确实不妥。就听太卜大人的吧,不要急于建功,今后有的是机会。”

孝己只好放下念头。

散朝之后,武丁示意珉玖留下。待众臣均出了大殿,对珉玖说:“爱卿,己儿这两日有些诡异,怎么莫名其妙要去打仗?”

“臣也深觉奇怪,首先是杞妃的龟甲怎么到了小王手里?这么大的事杞妃为何不亲自禀报大王?”

“你也想到了?余一人也纳闷,杞妃平日里只会做些装病求怜、争风吃醋的小伎俩,怎么这次竟关心起国事来了?爱卿悄悄留意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搞什么鬼,竟如此煞费苦心地教唆一个孩子。切不可因后宫争宠之事,扰乱朝堂。对了,此事不要占卜,只可暗中调查。”

“大王何不亲往杞妃寝宫,一探便知。”

“余一人也有此意,今日便会去。”

杞妃、姪妃此时正在一起游园,等待着大王拒绝孝己,然后派妇好出征的消息。一名内侍急冲冲来报:“禀两位娘娘,大王令我通知杞妃,今晚去杞妃寝宫用膳,请娘娘速回寝宫准备。”

“知道了,我这就回去。”杞妃打发内侍离开,转身对姪妃说:“想必是大王听了子己请战的话,这会儿正犹豫不决,所以想起只有我能哄他开心。姐姐跟我一块去吧!听听什么情况,咱们也才好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啊!”

“也好!”

二人回到杞妃宫中,更衣沐浴,梳妆打扮,准备酒食之物。戌时,武丁来到杞妃寝宫。

“姪妃也在啊?”武丁纳闷儿,多日不曾见过姪妃,怎么她今日会在杞妃这里。

“禀大王,妾午后烦闷,来找妹妹闲聊,巧遇大王来此。”

“既然来了,就一起用完晚膳再回去吧!”

“诺!”

三人一人一案,席地而坐,开始用膳。姪妃本想主动敬酒,可见大王头也不抬,只顾吃饭,只好悻悻作罢。

杞妃侍宠骄纵,并不忌讳大王有心事,主动举起铜斛:“大王,慢点吃,先喝口酒吧!”

武丁举起铜斛一饮而尽,看着杞妃问:“己儿前日拿了一块甲骨,说是汝父的家书,上面讲土方、孤竹欲对易国进行劫掠,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家书是妾亲手交给小王的,因是国家大事,妇道人家不敢自作主张。大王又多日不来我这里,只好交给小王代为呈交。”说到大王多日不来时,杞妃故意装出愠怒埋怨的样子。

“近日事多,故而没来。”武丁晓得杞妃醋坛子又打翻了,赶紧岔开话题:“你们可曾说过些什么?”

“小王聪慧仁孝,知道即将有战事,说是想效仿大王您当年,早早出去历练一下。我和姐姐还劝他不要去,真要打起仗来朝中自有大司马和多位将军,何须他一个小孩子去呢!”大司马三个字,她说得特别用力,生怕武丁想不起来大司马是干什么的。

“姪妃这些日子常来你这儿啊?”

“大王,您又不来,我实在无聊烦闷,只好找姐姐陪陪我嘛!”

姪妃接话说道:“是啊大王,我平日无事,也想找人聊聊天,正好妹妹手巧,我们一起研习怎么做些糕点,想着哪天大王来了,也好品尝一下。”

“两位爱妃真是有心了,以后我常来找你们便是。”

“那太好了!”杞妃雀跃而起。

武丁则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姪妃那里了,心中顿时冒出一丝愧疚:“姪妃,这些年委屈你了......你宫中可还缺什么?我命人给你送去些。”

姪妃听见大王这么说,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手中的箸筷没拿稳,滑落在地上。连忙趁着捡筷子的时候,拭去眼角的泪水,用颤抖的声音回道:“多谢大王惦念,宫人们自会安排饮食起居,我那里什么都不缺,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常年只我一人居住,无人陪伴,每到夜里甚是......”寂寞两个字还未出口,姪妃突然停了下来,脸上闪过一丝愧疚和恐慌。轻咳两声接着说:“每到夜里甚是冷清。我又住的是原先的老房子,偶有老鼠争食打架,心里有些害怕。”

“明日余一人命人给你送两只猫去。平时没事,多与其他嫔妃走动走动,不要独自待着。”

姪妃原以为大王会说改天去找她,或是再多安慰她几句也好。可大王只说送两只猫去,顿时脸上的愧疚和恐慌全无,没了任何表情,冷冷的回了一句:“谢大王。”便低头夹菜,不再说话。一旁的杞妃跟武丁撒娇邀宠,她也不抬头看一眼,好像所有的事都再与她无关。

次日武丁散朝与珉玖留到最后。武丁说:“昨日去杞妃处,姪妃也在,她二人所说与己儿所说并无差别,除了邀宠,并无异样。”

珉玖有些为难地说:“臣倒是收到太史令禀报,昨夜大王留宿杞妃宫中后,姪妃返回自己寝宫后不久又出了趟门,夜半才归......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何发现?你我君臣还忌讳那些作甚?”

“昨夜子时,太史令在占星台上绘制星图之际,见到姪妃与一男子悄悄进入后花园,然后又不见踪影,约有一个时辰,又各自从前后门趁夜离开,姪妃回了寝宫,那人消失不见。”

“......”

“......”

“好大的胆子!......”武丁勃然大怒。

“此事尚未确定,大王切莫动怒,更不能因此事失了王室颜面。今夜小臣亲往观瞧,若是属实,当场缉拿,再行定夺!若无此事,也不可冤枉姪妃。”

“也好,务必抓个现行!余一人待她不薄,若真属实,定将她燎祭,化骨扬灰。再将那斯黥面、割耳、劓刑、割手、刖足、宫刑,六刑俱加其身。叫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