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二百七十八章 交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跟着杨一清,在宫里走过几条巷子,来到了宫里一处偏僻的衙门。杨一清年纪大了,在京师又鲜有亲友。天子为了体恤帝师,特下恩旨,拨一个地方给杨一清作为起居之用。平日里过来值经筵,也方便许多。

小衙门不打,外面一个前院,种着兰花,摆着椅子。里面正堂,则是摆着长桌,乃是处事的事情,两旁是卧房、书房。

杨一清将杜修明请到书房,简单收拾了一下桌面,笑道:“修明,世上之人,能将圣贤之书,读得滚瓜烂熟者无数。但能将圣贤的话,拿一句用到实处者,实在是太少了。就如老夫,空读诗书破万卷,遇事则无半点计策。”

杜修明刚要给杨一清回点面子,却见杨一清摆手道:“你不用替老夫说话,老夫如何,自己清楚。”

这时候,院子里的衙役,将炭火、茶叶、水端过来。杨一清十分顺畅地将泡茶的工艺一步步完成,丝毫不见老态,甚至还有一点炫技的想法。古时候,泡茶也是文人经常“雅斗”的项目。

喝着茶,杨一清又道:“方才修明说,虽然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却不知对错,更不知是否与圣贤的话相合。老夫告诉你,圣贤的话是不会错的,凡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便都是圣贤的主张。修明,你做的那些事情,尽管去做便是。”

从杨一清的眼神之中,杜修明似乎看出来了一丝“言不由衷”。在这个时代,孔孟是一杆大旗,不论如何不能倒。要做违背圣贤的事情,也只能用圣贤来重新解释。

杨一清的这个意思,似乎是在让杜修明尽管去做事就行了,至于为这些事情背书解释的事情,就交给他了。

杜修明郑重地站起来,拱手道:“杨学士一片为公之心,下官真不知说些什么是好了。下官的确有不少主张,应当是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可一旦做出来,又将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若是有杨学士帮着说一两句,那下官才能放手去办。”

杨一清摆了摆手道:“你过于看重老夫了,可以替你说话。但这些事情,不是说理说对了,别人就会同意的,最终还是利益,得靠你去平衡。当然了,老夫可以帮你这个忙。眼下老夫有两件事要问问,或者说请教。”

“下官不敢。”

“坐着坐着,喝茶嘛。”杨一清继续道:“先是实事求是四个字,你说过这是你为人处世的四个字。其次,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句话,老夫颇为感兴趣。于是,老夫就想问问你这两件事。”

“唔……这个嘛。”杜修明心里发愁,如何才能跟杨一清说清楚这些呢?想了想,他道:“那还是先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说起吧。圣贤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故朝中诸位,都不注重身体健康。但说到底,身体才是一切,要是三天两头生病,那就什么事情都办不好。”

“然也,孔子时有六艺,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读书而已。”杨一清颇为感同身受地道:“老夫也是年纪来了,才去学了五禽戏、太极拳,不然腰疼腿酸,就是读书也集中不了精力。”

“所以啊,文明其精神,是守礼持道。但野蛮其体魄,才能卫礼卫道,华夏乃是礼仪之邦,却饱受蛮夷侵害,就是只知道文明其精神,而忘了野蛮体魄……”杜修明缓缓说到。

这几句话,后世的人听来,那必然是稀松平常。可杨一清听来,却是新鲜得很。大明学派之中,恪守理学者,都因循守旧。较为创新的,便是心学。这两部分人,都只能对现有制度改良。

改良的办法,无非是将坏了的部分去掉。但却无法问出,这一部分到底为何而坏。杜修明这话,让杨一清似乎有了一丝灵感。既能从更根本的层面中纾困,又不至于将整个孔孟体系推翻掉。

一条缓和、有效的路,出现在他脑海里。其实,真正的杨一清,可不是只会读书的宿儒,恰恰相反,他出将入相,多年官场历练,其实干的本领,不比朝中任何一位阁老要差。只不过,杨一清出身云南,与当朝的江西派不一样罢了。

故而杨一清刚才念道德经的句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说的是外面那些捧着圣贤书指摘杜修明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实则俗不可耐。

说的也是朝中当政着,虽然看起来“明察秋毫”,但却灯下黑,不如他这种看起来“昏昏闷闷”的局外人看得透彻。自嘲为愚人,实则是自比为愚公。

杨一清听着杜修明的话,心底也在思考。自己身为帝师,等到天子亲政之时,那就是自己入阁之时。到时候如何推行主张,那就得用杜修明这种办法。听到妙处,杨一清又开始泡茶,一通眼花缭乱的操作。

可这一次,杜修明却拦住了,道:“杨学士,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以及下官在京城中这些所作所为,都解释了。接下来,就得说一说实事求是四个字了。对这四个字,下官不知如何解释,但请杨学士看这个。”

说着,杜修明接过了茶壶。杨一清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只见杜修明手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煮水、冲茶,倒在碗里,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杨学士,请喝茶。”

杨一清带着疑惑地将杯子端起来,轻啜了一口,眉头紧皱,可马上又舒展开了,闭着眼睛笑道:“懂了,实事求是,原是返璞归真的意思。不为经书束缚,不为循例制约,以实事辩是非。修明若是参加文举,也当中得了状元!”

杜修明仰天笑了:“若是参加文举,下官说不定还没中秀才。眼下在刑部任职,更不是下官想要的,只好整日逗那些主事。若是有机会,下官只想带兵,去漠北、海疆杀个痛快。”

杨一清低着眼睛,开口道:“依老夫看,朝廷的意思,也只是让你在刑部走个过场,过不了多久就得去外面当封疆大吏,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在外为官,不比在朝中,要当心祸起萧墙。另外,刑部两个案子的事情,可去江西请教阳明先生,当年平定宁王之乱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