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三百零九章 要去关外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果然是天生的商人,可有胆子还不够,还得有本事。我这里有几封信,你拿去京城找陈言金,他可是我手底下的大管家。你去京城跟他见识一下绍兴人的生意经,顺道去吏部选任。”

“贾某谢杜大人大恩!”

贾永良接过了信件,仿佛没病了似的,从床上翻起身往外走了。杜修明望向窗外,对关外的这个变动,产生了不少兴趣。

将关外百姓挖参的利润收走,又高价卖给关内,不止如此,还阻断关内、关外百姓的交流。积累财富、积累人口,这关外女真的首领,似乎是有些远见的,难道努尔哈赤成人了?

杜修明掰着手指头算年头,觉得怎么也不可能。但他记得,努尔哈赤是嘉靖年间生人,嘉靖年间还会有个名将出世,那就是李成梁。正是这个李成梁杀了努尔哈赤的父亲,但却意外放走了努尔哈赤。

到后来,努尔哈赤逐渐发迹,靠着祖上留下来的甲具起家,建立了八旗制度。其实这八旗制度也没什么先进性可言,不过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还是大明军户制度的变种。

可那个时候,大明内部过于腐朽,东林党清谈误国,宦官祸乱朝纲,才变得脆弱不堪。但仔细想来,若是努尔哈赤之前的那些部落首领,完全积累不了财物,也积累不了人丁,那他八旗制度又有何用?

十八旗也没用了!

杜修明的想法正是如此,锁紧人参、皮毛等进口,将利润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让女真作了军费。没了这些贵重物品,那地广人稀的关外,根本不可能在贸易上占到便宜。

而且关外冶炼、纺织等工艺薄弱,他们就得花大量的钱用于购买中原生产的物品,大量金钱流入中原。于是关外百姓愈加贫穷,要么靠入关掠夺,将逆差挽回,要么就委曲求全,用别的条件与大明交换利益。

不论哪一种,都能让关外整合不到一块。没了辽东、漠北之忧,海疆之虑不过尔尔。眼看着入秋,关外定然还要入关一批人参,用来换大批粮食和布匹出关,方能抵过冬天。

杜修明心里暗想,这怀柔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上面有苏运成照顾着,底下怀柔县的事情,几乎都听杜修明的了。修桥铺路,正常进行,家里的这些个事情,也大多都办完了。

再闲下去,杜修明自己就有些受不了了。这冬瓜屯可不想是京师,京师到了半夜还有莺歌燕舞,可冬瓜屯不同,吃了晚饭之后不到一个时辰,连灯都没有一盏亮着了。

杜修明习惯了京师繁华,一时回到这里,觉得索然无味起来。于是就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去关外看看。

次日,杜修明在院子里打了一通拳,人觉得气脉不通,正打算要打第二轮的时候,却被余云亦叫住了。余云亦早就看出杜修明心里的想法,走过来道:“修明,你心底不顺,总打拳可不行,这样伤身体。”

杜修明这才作罢,结果手帕擦了擦汗,道:“你不知道,我这几日有个想法,想去关外看看。我想知道,关外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只可惜我现在罢官免职,过去风险有些大。”

余云亦笑道:“这有何难,辽东巡抚我不认得,可辽东总兵李成绪确实熟的,我二叔余立刚眼下就在他手底下当差,任副总兵。说副总兵你不太清楚,原来俞谏俞都督,就是广武卫所指挥使,副总兵就管着一个卫所。”

“啊?那你不早说?”杜修明顿时大喜,原本以为既没有熟人,有没有官威,过去肯定被无视,可有个二叔在那里,那不就顺利多了?

杜修明接着又想起来了,崔镇兵先前就是俞谏派去了边关,也是在辽东总兵李成绪的一个参将手下办事。只是辽东甚是广阔,既要防备女真的入侵,又要防备鞑靼的骚扰,崔镇兵是与鞑靼作战而已。

其实,自成华年对关外犁庭扫穴之后,关外老实了许多。只有几支部族敢于继续骚扰边境,但成不了气候。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将领心存“养寇自重”的想法,于是就没有对关外女真赶尽杀绝。

近些年辽东对阵女真的诸军,只是备战罢了。可既然余立刚在那里,崔镇兵对那里而已熟悉,那还犹豫什么。再说也得去看看余立刚了,自己和余云亦能成,其中也有他的撮合。

杜修明在微作思考,就下定决心道:“云儿,你可愿跟着我去见你二叔?”

余云亦低着一想,道:“也好,我翁翁这些年,也想去边关看看。咱们不如就以探亲的名义,一起去边关看看。”

两人商量定下,便去找余水成,余水成并无顾虑,自然是欣然前往。倒是杜安边不喜动弹,愿意在家守着媳妇过日子。准备了一日,三人找了些跟随、护卫,又将京师带来的那些贵重礼品捎上些,一并前往边关。

京城之中,宫里。自杜修明走后,朱厚熜的权势可谓高歌猛进。不止权势,就连他宫里的用度,也宽裕了不少。一来是,大明钱庄的进项,让他有了私房钱,而且不用担心宫里那些太监层层盘剥。

一两银子,就是一两银子。一个鸡蛋六文钱,那就是六文钱,绝不是一个鸡蛋六十两。二来是,杨廷和似乎在与他讲和,故而对宫里的用度,卡得不是那么死了。再加上那位张太后不敢再铺张浪费,收敛了不少,朱厚熜的手里,可比以前活泛多了。

就杜修明走了的这几日,朱厚熜和朱厚熜的马,全都长胖了不少。转眼这么久过去了,朱厚熜倒有些想念杜修明了,招来身旁的小太监,问道:“修明被罢官回去,他家乡那些人,没有欺负他的吧?”

杜修明身边自然布满眼线,小太监老老实实道:“主子,杜大人有多机灵,您是知道的,谁能欺负他啊?他家乡那个县令想害他,可三四天就被杜大人给罢免了。如今,杜大人在家乡铺桥修路,处处歌颂主子的恩德。”

朱厚熜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修明……他就不想着他自己么?”

小太监回到:“想了,自然是想的,他给自己立了功德碑,还把家乡孔庙改了,把孔圣人造成了武士像,捧进去了,说是要让武人也拜孔圣人。对了,这些日子,他要去关外。”

朱厚熜感动之余,又生出了一丝警惕,不说话,看着小太监继续往下说:“至于去做什么,探子并不知晓,但似乎是去探望他夫人的二叔。”

“几个人去的?”

“他爹没跟着去,就他和余云亦,外加余云亦的祖父,其余就是些跟随和护卫了。”

“哦……”朱厚熜点了点头,放下了警惕,既然爹都没带过去,那就不会出什么事,接着他又道:“你去朝廷上打探打探,杜修明明年到江南任职,到底任个什么位置好,打听清楚了,让内阁速速拟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