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三百二十章 不速之客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兵法有云,带甲十万,日费千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杜修明缓缓道:“关外人少物缺,日用百货,全赖与中原交易。其所产皮毛、鹿肉等,仅能填补外流银钱而已。”

“关外蓄财养兵,全靠人参。人参贩卖到中原,立即价值数百倍,甚至有千两一根的。而他们贩卖人参,有三种途径。一是朝贡贸易,年年入贡,朝廷照例恩赐金银器具。以往不准他们朝贡,还为此打过仗。”

杜修明细细剖析,李成绪骑着马,面色沉郁,默默地听着。

朝贡贸易在大明朝是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别的强盛一些的朝代,都是“你敢不朝贡,我就打你”,而大明朝的反过来了。那些藩属国说了,“你不让我朝贡,我就闹事,我就打你。”

这还是因为大明打肿脸充胖子,为了维持上国面子,以亏本换来藩属的臣服。有时候藩属真是臣服了,有时候只是把大明当成凯子钓,一年上贡好几次。为此,大明不得不规定每个藩属的上贡次数。

在朝贡贸易中常常要以女真各部落分别向大明朝贡,每年都是定额定量,这一笔钱虽然冤枉,但花钱买平安,还好不多。

杜修明接着又道:“关外从来都是大明土地,朝贡自不能免他的。剩下的还有两条路,一是那些贵族、富商,在过关时夹带私活,贩卖到民间。二是关内、关外的百姓,私自上山采参。”

“那些贵族走私,数量大、利润高,而且全都为女真贵族所得,成了他们变大变强的军费。倒是其三,那些百姓私自贩参危害比较小。关外的百姓赚了钱,都迁回关内。关内的百姓赚了钱,也不会花在关外。”

“其二、其三都是私贩,换句话说,贵族赚得多了,百姓就赚少了。百姓赚得多了,那关外的女真人就赚少了。百姓多赚,关外越贫,女真多赚,则关外越富。这就是杜某的想法,李总兵以为如何?”

“杜大人这又是一语点破了我等忽视的事情,就如同昨夜那香炉越荡越低的时一样。关外苦寒,百姓多半是从关内掠夺出去的,世世代代为农奴,苦不堪言。若是能卖出一根人参,便足以回关内了。”

“故而拉拢其三,打压其二,就是既可以赚钱又能御敌的两全之策。李总兵可在半壁关中,设一人参交易市场,只买人参,不卖别的。入关之后若持有人参,应当全数登记。”

杜修明在马上说着,李成绪听了片刻,觉得记不住了,赶紧从怀中取出一颗削好了的木炭,一个簿子,开始记下来。

比如,一个关外的普通百姓,拿着两颗人参入关。只需要在关口登记一下,就可以免税进入市场交易。到了市场之后,谁卖了,卖了多少钱,半壁关都不管,也不收税。

到离开市场的时候,谁持有的人参超过两颗,就要收一波税了。当然,自然有人钻空子,雇不少伙计带人参出去,一次带两颗,用以避税。故而杜修明还规定,这市场每人能进多少次。

半壁关里的人不多,除去这些兵丁,剩下的百姓没多少了。就是雇用这些兵丁去带人参,那不也是半壁关赚了么?

但有一条,这人参只要是进了半壁关,那就不能再带到关外去。你可以在这里吃住,等待高价。也可以卖给半壁关。半壁关收参的价,比关外那些女真贵族收的价要高出两倍。

而且谁要是私藏,或者在市场之外的地方换,那就对不住了,一律收缴,充作军费。

这样一来,关外那些散户,就有了销售之地,还能免税,对他们是一件大好事。杜修明更是打算,直接让贾永良进驻市场,和半壁关一起赚钱,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员。

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量扶持倒卖人参的散户,将那些女真贵族和关外富商那种大批量倒卖的利润用关税卡住一部分。到了昌平之后,再卡一部分,贾永良再出手时,至少能和关外平分利润了。

什么是双赢?那就是赢两次。

记了好几页纸,李成绪深处一口气:“若真能这样,那半壁关真能赚到更多钱了,可我还担心底下人与关外的富商勾搭,私相授受,让他们过关。这岂不是功亏一篑?”

杜修明点头道:“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想要扭转这种局面,还是得从治人上下功夫。可人虽贪利,也知利害,只要让他们赚足钱,自然就不会再去与外人勾结了。当然还要恩威并重,奖惩并举。”

李成绪治人,自然是有一套的。办法有了,但还缺个引子。李成绪犹豫了一下,问道:“杜大人,你这次过来……”

说到这里,李成绪停顿了一下,指了指天,才接着道:“杜大人这次过来,有没有带来天音?办交易市场的事情,李某万死不辞,千难万险都要踏平了,只是缺了上面的一句话。”

杜修明将马缰一拉,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身为边关武将,能开辟半壁关来赚钱,已是十分忌讳的事情。钱袋子让你李成绪握住了,那养出来的兵,是你李成绪的,还是我老朱家的?

事情办得漂亮也没用,朝廷放心不下。

若是这件事情,让辽东巡抚来办,就合理多了。可这样一来,半壁关的将士赚不到钱,岂会同意?

杜修明试着问道:“李总兵,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吉人自有天相。天音我没有,但我却愿意去巡抚衙门走一趟。但不知……李总兵和巡抚衙门之间,到底有什么瓜葛。”

李成绪长叹一声,将他成为辽东总兵,立志整顿军务、完善边防开始讲起,再到如何通过巡抚衙门借钱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半壁关欠辽东巡抚的钱,还得倒是差不多了,还有两三年。

谁成想,关外却出了如此变故,让今年的收入大降。说完这些事情,李成绪问道:“杜大人可有办法?”

就在这时,杜修明等人身后窜出来一骑,跑过来拱手道:“启禀制军,辽东巡抚张琏张大人和宫里吕芳吕公公到了关上,请制军回营有要事相商!”

李成绪顿生疑惑,看向杜修明道:“杜大人,本来想带你去猎鹿的,看来时运不佳啊,来了不速之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