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不帮忙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聊了半天,总兵大帐内的气氛缓解了不少,最后商量出来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辽东巡抚衙门免去辽东总兵府今年一半的欠款,总兵府攒出来的钱先还了今年的另外一半,剩下来的钱用来筹办人参交易市场。

这等于是辽东巡抚衙门入股,每年抽三成的利润,用来抵去欠巡抚衙门的钱。张链还当场答应一件事,在还完了欠款之后,辽东巡抚只拿两成利润,多出来的一成作为民生之用。

换句话说,多出来的这一成,上上下下分了。上面人吃肉,让下面人喝点汤。辽东垄断人参之后,一年别人反应不过来,两年还不能形成反对势力,到第三年还不能内外勾结。

到了四年、五年之后,眼红了的,吃亏了的,就会勾结在一起坏了这个市场。拿出一成利润,用来拉拢人心,如此方可长治久安。再说几年之后,不再是张链的巡抚了,钱多钱少与他无关。

不论怎么算,张链这辽东巡抚衙门都是赚了的,垄断人参来的利润,要比收税搞得多。可他算不出来的是,杜修明和李成绪还隐瞒了一大笔利润。

现在拿到面上说的,可只是人参交易市场的利润,还没说半壁关的利润、昌平那边的利润。当然了,这些是杜修明和李成绪的主场,自不必与他人分享。

当着吕芳的面子说清楚这件事情,就意味着少不了宫里的一笔,这需要杜修明和李成绪另外凑份子。

众人谈完了之后,张链喝了口茶,才揭秘似的看了吕芳一眼。笑着道:“其实,吕公公一起来这里,本就想劝本官将李总兵的欠款缓一缓,减一减的。本丞镇抚辽边,支持军务都是应该的,朝廷也有这个意思……”

听了这话,杜修明和李成绪对视一眼,原来张链本就是来免债的啊,难怪他这么快就答应了,合着这是无本买卖。李成绪和杜修明心里都在说:公门之中好修行,无处不算计啊,呵呵,那隐瞒来那些事情,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当然在表面上,还是要表现一下得,杜修明和李成绪连忙装作中计的样子,懊悔不已。

空气中充满了愉快的气息。

张链笑了片刻,又为难道:“我等议定了不算,这还要朝廷和宫里答应。”

吕芳看了一眼杜修明:“陛下那里,我去说就是,可杨阁老那几个,我可说不上话。”

杜修明开口道:“为国强边抑敌,这是我等的本意,光明正大,杨阁老没有拒绝之理。此间利润有多大,杨阁老也是清楚的。这件事情,还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就由我去信杨阁老吧。”

这下在场之人对杜修明的看法又高了一些,能和天子说上话,还能和杨阁老说上话,这个人不是挂壁,也不是氪金玩家,这很明显就是游戏策划开了小号!狗策划是要骂,可该舔还得舔啊!

吕芳有话想说,可看了这么多人,又觉得不妥,只是给了杜修明一个眼神。李成绪、张链也都察觉到了,识趣的说乏了,各自分头走了。

杜修明回到住处,吕芳也跟着来了。吕芳又见过了余水成和余云亦,寒暄片刻,才拉着杜修明到了一旁,将他这次来的目的说清楚。

听了这话,杜修明清楚了。吕芳在天子面前撒了谎,欺君之罪,这可是灭顶之灾。

虽然,朱厚熜知道他在撒谎,也知道他是为了自己下台撒谎了。但他知道归知道,只要他没有听到,那就没有欺君之罪。

吕芳找杜修明来,是想着能够沟通一下,将词对好,这才是一保万保的。故而一到辽东,吕芳便处处替杜修明着想。

杜修明想了想,却觉得不对,问道:“吕芳,这件事情还有谁知道,你怎么突然来了这里找我?”

吕芳露出胆怯的表情,低头回到:“还有我干爹葛景知道,然后再无其他人知道了。”

杜修明微微点头:“此事,我绝不会揭你的短,可也不会帮你的忙。若是陛下问起,我完全不知道这回事,功过全是你。可若是陛下不问,其他人问起,我就说忘了,好像那么跟你说过。吕芳你在宫里待了这么长时间,应该也是知道一个忠字,于你是什么代价。”

吕芳沉默不语,杜修明又道:“其实,你在葛景面前,也要打死不说的。”

“干爹目光如炬,我瞒不过他,他当时斥问,我没来得及想清楚,就答了。干爹总不至于害我……”

“他既是知道了,不告诉陛下,也是欺君死罪。那个时候他应该想办法弄死你杀人灭口的,可他没弄死你,确实说明他待你真好。”

吕芳是杜修明想扶上位的太监,一旦吕芳上位,那杜修明在朱厚熜身边就更加得心应手来。故而杜修明接着又暗示道:

“宫里的尔虞我诈,不比外面少,他听你说了这件事,既不除掉你,还让你来辽东,说明这是要传位与你啊。把柄交给你,让你适当时候,捅他一刀。这一刀迟早有人来捅,与其让别人捅刀子,不如让你来捅。”

“什么?”吕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杜大人,吕某从来没想过这些。”

“想过也好,没想过也罢,现在都该想了。等到天子亲政,宫里的势力就没有权相可以制衡,那时定要找借口换掉葛景。那时你定要果断出击,把这件事拿出来。”

“那岂不是……”

“葛景也知道,只有你拿出来,才能尽可能说他的好话。旁人只会添油加醋,落井下石。在宫里出去之后,能得一条活命,就算十分不易了。”

吕芳又不敢说话了但看他的表情,应当是听进去了的。半晌,吕芳拱拱手道:“圣人说过,当仁不让吾师,到时候吕某自有主张。可现在的情形是,杨阁老把持朝政不让,还以请辞要挟。我主何时亲政,还未可知啊。”

“杨阁老是忠臣,也是能臣。他不忠于一君,而是忠于一国,忠于大明。既是能臣,定然志向高远,不能放权。陛下所想尽快亲政,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