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三百七十八章 饭局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引商,自是不在这盐八家之内,而是随官而换。当下两折转运使空缺,乃是同知一人判事。下还有副使一人,判官无定员,再次就是场盐课司、盐仓、批验所。”

唐玉成缓缓解释道:“运盐司同知与杜大人还是本家,叫杜预成的,进士出身,在这里已经任了一年了,他几个亲戚,便是在做盐引倒卖,本钱都很大。江家乃是本地盐场最多的,平日里这位杜同知,与江家来往最为密切。”

又是江家?杜修明低头一想,这倒也对。江家乃是产盐的,盐之多少,决定盐引多少。故而引商和他们,就得联系密切一些,否则盐引滥发,那就贬值了。

可到这个时候,杜修明便有了主意。运盐司的人还没来找他,江家的也该来找他了吧?

杜修明让唐家替他备了一些礼物,头一回去许庭光家里,总不能空着手去的。

带些天麻、人参、三七之类给老人,又买些稀罕物给小孩去耍,至于金银首饰,则是落了俗套,杜修明让唐玉香办了许多上好的胭脂水粉和进补气血、养颜之物,打算送女眷。

送礼也是学问,若送下人,金银最好,拿去想买什么买什么。若送人参,他还说不如萝卜爽口。可许庭光乃是巡抚,送金银,他也不好收,会落人口实。这些日常吃的、用的,便没人会上纲上线了,同时也是杜修明的心意。

杜修明又吩咐唐家,老实办好当前的生意就是,不要想着再去办别的差事。随后穿了便服,来到了许庭光的府上。

许庭光亲自出门来接,也穿着便服,倒像个胖老头,与杜修明寒暄几句,迎到了宴厅。进来一看,外面摆了两桌,杜修明进来时,全都低着头不敢看。

再来到里面,这里也坐满了,就差杜修明和许庭光的座次,桌上只摆着冷盘、冷碟,但没有动过一筷子。而围坐的人,则是许庭光的几个亲信,大堂上的熟面孔,黄升也在其中,还有两个生面孔。

许庭光先开口说话,一一介绍过去,在座之人,都是江浙官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杨廷和的门生、同乡,或者是门生的门生。

这些人都含笑看着杜修明,接着许庭光又往旁边一指那两个生面孔,道:“杜大人,这一位是织造局的赵公公,宫里派来的,另外一位乃是盐法道的大人。”

盐法道,相当于是地方官的自查机构,而巡盐御史,则是朝廷委派的外部监查机构。有了巡盐御史在,盐法道的存在感很低,但他却是地方大员的利益替身。

织造局只是负责织造丝绸,但由于是宫里的人,故而赵公公的权柄远大于织造局,他的背后则是宦官、天子、宗室。

其余各位大人,背后则是各司、各府县的利益。至于许庭光,反而没什么直接利益。

细细想来,桌上每一个人都有掀桌子的本事,桌上每一个人,也是给许庭光抬桌子的。大家高兴,许庭光就高兴。

小小一个饭局,利益网可谓密不可透,桌上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是巨大的利益。

但由于杜修明来了,才不得不“同桌”吃饭,这顿饭,就是想看看杜修明的胃口有多大。

杜修明的胃口嘛……不大,至少一开始,他没打算动许庭光,而是先从运司开始整顿。可既然来了,不想吃,也得装作吃两口嘛。

许庭光先夹了一块鱼腹到杜修明面前:“贤弟,这是鲥鱼,这块鱼腹是最鲜美的地方,你品鉴品鉴?”

杜修明夹起来吃了一口,果不其然,味道鲜美至极。

许庭光见状又道:“这鲥鱼的鲜味都在鳞上,缺了鳞,便没了鲜味。捕鱼的时候,这鱼要是少了一片鳞,立马就会死。你说这鱼有骨气,还是有傲气?人又如何呢,功名利禄,都是你我身上的鳞片。”

杜修明知道他话里有话,便回到:“人不可以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忠孝仁义,方为骨肉。人若失了忠孝,则万劫不复,要功名利禄做什么?说到这鲥鱼,它越是爱惜自己的鳞片,人就越要吃它,他怎么斗得过人呢?不如缺鳞自保。”

许庭光都意思是,在座这些人来和你谈分蛋糕的事情,你吃一些就是了,可不要动大家的逆鳞。杜修明表达的则是,我奉朝廷旨意而来,你们只要不耽误朝廷的事情,本官不会动你们的,而你们也斗不过,最好是各退一步。

那许久未说话的赵公公抚掌笑了起来:“妙语,妙语,杜大人此语甚妙。这里还有一盘菜,叫松鹤延年,取松子烹凤头鹤。这凤头鹤二眉独妙,取之可通神辟邪。可人取了它的眉毛,还要吃它,人贪得无之欲,岂有止哉?”

此刻众人看向杜修明,意思是让杜修明拖出底牌,各退一步也好,要定个底线,不能步步紧逼,拔毛就行了,不能吃肉,

杜修明则是感慨,合着这桌上的东西,还都是保护动物,这要是在后世,日子可有判头啊!

而他却回到:“杨朱说过,拔一毛以利天下,不可为,世人皆道其自私,可下官以为,杨朱之言或许没错。一毛与天下,不可比,一人、一家、一族与天下皆不可比。若是一毛能任意取夺,那一人、一家、一族也能取夺。咱们在座的,谁都能被拿去利天下?”

在桌的人,无不点头以为然,杜修明接着又道:“故本官以为,我利天下,天下也当利我,此为互利,也是长久之计。”

许庭光开心起来:“互利,这个词不错,当浮一大白,诸位一起举杯敬杜大人!”

喝完酒,当下杯子,又有一人道:“杜大人到任江浙,不知我等如何利您?”

杜修明微微沉思道:“到任头一天,本官就说过,我到江浙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杀倭寇!杀了倭寇,商路畅通,百姓安居,就是我利大家,此为互利是也!”

“诚然,江浙风调雨顺,唯有倭患难治,可倭寇强大,官军仅能自保,如何能杀灭倭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