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四百二十八章 民兵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县丞老爷,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外面来了一百多号人,眨眼间便全过了考验!”

“什么?”县丞顿时站了起来:“你考的什么,不是说了让你考射箭吗?那些泥腿子,会拉弓嘛!”

“老爷,就是考的射箭,外面那一百多号人,全都是高手。咱们,要不要重新安排?”衙役紧张地回到。

“不可能啊……哪里来这么多神箭手,除非有人故意捣乱。”县丞摇头道:

“不管怎样,不能重新来,本官得到消息,新到的县令已经去了台州,转眼就要到瑞安了,不趁着这个时候捞一笔,往后就没咱们的事了。”

“老爷,那现在……”

“别急,你不是说还有第三轮吗?”县丞低着头想了想,又抬头道:“本官有办法了,你去告诉他们,本次招募乡勇,要文武双全。还得比写字,每人写出一百字,便让他们过。”

“哎?这倒是个好办法,卑职看那些人五大三粗,肯定肚子里没有墨水。”衙役应声去了。

县丞没放在心上,继续坐着喝茶听戏。没过多久,衙役又回来了,手上拿了一堆纸:“老爷,这,这,他们都会啊。”

县丞总算坐不住了,挥散了唱评书的俩人,拿过纸一看,上面的字还写得十分板正。

他没料到,外面这些人都是武举中的。

武举里,本就要考武训,别说写字了,就是写一篇承题破题的八股文,也是能凑出来的,只是水平很差而已。

其中更不乏优秀者,虽比不得进士出身,但和这县丞还是有比一比的本事的。

县丞看完上面的字,脸色沉了下来:“看来,真是来了砸场子的了。”

衙役问道:“老爷,那咱们叫人把他们赶出去?关起来?”

县丞瞪了他一眼:“疯了?你打得过他们?你老爷我,在这瑞安县还算个老爷,放到外面去算个屁?我啊,谁都惹不起。快带我去,我要当面赔礼道歉。”

走到门口,县丞又吩咐道:“待会你去县衙上下打招呼,就说本官看以前抗倭,伤亡不小,所以这次才只招弓箭手,为的是减少伤亡。”

衙役应声去了,县丞来到考校的场地,远远看见人群中隐隐地以杜修明为尊,他二话不说,便跑过去往杜修明面前一跪。

“下官不胜惶恐,请大人责罚!”

“嗯?”杜修明反而愣住了,左右看看,皱了皱眉问道:“你怎么认出本官来的?”

县丞大惊,马上磕头道:“下官早就听说县尊要来瑞安,但一直查不到县尊的路线,便没法去迎,恕罪恕罪。县尊真是年少有为,小小年纪便中了进士!”

杜修明心底冷笑,原来他以为自己是上任的县令。看此人察言观色的本事,就知道他必然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油条。

孙祖寿将来的对手,就是这群人啊。

杜修明淡淡地回到:“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本官不是县令。”

“那大人是?”

“巡盐御史杜修明。”杜修明居高临下道:“你前任县令若是在,必认得出本官来。”

“杜,杜大人,下,下官赚这点辛苦钱,哪能劳烦杜大人来审啊?”县丞听到杜修明三个字,就差吓到尿了,他急忙磕头道:“下官,下官知罪啊!”

“什么罪?”

“买卖乡勇名额的罪。”县丞似乎是半点也不想隐瞒:“杜大人,你可说过,坦白从宽,下官全都坦白了,谁花钱买名额,下官也全都交待!”

坦白从宽,也是杜修明喊出来的口号。

谁犯事了,若杜修明来查,你自己全部招供,杜修明往往只收掉脏钱。如果有能力,杜修明还会继续任用你。可谁要是瞒来瞒去,那杜修明可手下不留情。

县丞这一顿坦白,杜修明反而是气笑了,看着这县丞,自觉得他精通官场各种规矩,熟悉上司的秉性,若是能给孙祖寿打打下手,倒也还行。

杜修明板着脸道:“本官原本没想着查你什么的,可你偏偏自己招了。也罢,坦白从宽。你把收的钱退回去,乡勇招募之事,按往年的规矩来,本官不追究你的过错。”

县丞并不后悔,而是赶紧答应了下来:“不知大人来小县有何公干?”

“无他,送你们县令上任。现在还没见他,本官先跟你说清楚。你们新任县令孙祖寿,乃是本官的同乡,交情很深。可本官就是怕有些人诓骗他,你说如何是好?”

“大人放心,只要下官在这里一日,保管谁也诓骗不了。”

“要是你呢?”

“天地良心!”县丞战栗起来,道:“杜大人,下官,下官从不做坏规矩的事情,这次招募乡勇的事,也是一时迷了心窍。”

“不用说了,你知道便好,以后在孙大人手下,好好干。等孙大人走了,本官或许还能让你也当几年县令。”

恩威并用这一套,杜修明已是运用得十分成熟了。县丞连忙答应下来,将选拔乡勇的考校场,又搬到了外面。

接着便是孙祖寿正是入座大堂,查验粮仓,看过卷宗,正式接手县令之位。

当然,有杜修明在旁边帮忙,孙祖寿的事情办得十分顺畅。从科举到上任,杜修明对孙祖寿可以说是扶上马,又送一程了。

瑞安县招募乡勇的抗倭办法,给了杜修明许多提示,除了预警岗哨之外,各县还应当演练一些民兵。

用免赋税为激励,让他们在农闲时练武。至于平时,武器放在县衙之内,一旦遇到倭寇来袭,在发放武器守城。

至少可以保住县城不被倭寇烧杀抢掠,等待援军赶来。保住了县城,才有重建的可能。

不然被倭寇抢了县城,本地的官府在短时间内,便给不了百姓半点帮助了,所有的钱粮,又需要数年才能重新积累起来。积累,本就是为了应急嘛。

有预警,有阻击,有新水师驰援,这抗倭的体系,才总算完备了些。杜修明沿岸走完,回到湖州,刚好听到蒋冕到了的消息。

许庭光还差人送信来,当初在小渔村抓住的那个吕宋人,虽然没翻译出他的话,却教会他说大明的官话了。而羊皮信上写不下的信息,也从他嘴里全部得知了。

“倭寇马上要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