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诗章

《四季诗章》

七言诗冬至两首——冬至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冬至

去年冬至日晴朗,今日节来中雨缠。

凛冽寒风冬雪季,春来日暖又娇阳。

腊梅斗雪芳香绽,四季循环春最繁。

冬至如年春渐近,爱吃汤圆夜真长。

历来冬至大如年,古往今来未变间。

承继传统史不见,道明冬至祭祖先。

祭祖扫墓先人定,冬至清明两节间。

今是莆仙扫墓节,老天雨下不随人。

两节间——指逝者清明后逝去,冬至节为扫墓日,冬至后逝去,清明节为扫墓日。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冬至是周代出现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盛行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据记载,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这一习俗一直沿用到汉朝仍是如此。

西汉时期,冬至被称为“冬节”。《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由此可见,西汉时期的冬至,官府不仅要举行祝贺仪式,而且还要放假,官员不上班,商人停业,亲朋互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冬至习俗

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并逐渐发展成节日宴饮活动,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在冬至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冬至习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祈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至今,我国南方沿海一带还延续着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等。

在南方一些地方,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吃烧腊与姜饭

潮汕地区有“东丸节,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也叫“添岁”。吃烧腊寓意来年能鸿运当头。吃姜饭则是时节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适合进补,冬至煮腊味姜饭,适合时令。在冬至这天,广东人还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习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冬至时节的习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丸。不仅自家吃,还会赠送亲友表示祝福。有的还会带上煮熟的冬至丸,准备水果、香、银纸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冬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