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西凉武夫,雄霸三国

《我,西凉武夫,雄霸三国》

第465章 恩泽王侯府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许都、皇宫、御书房。

张绣虽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可已经称号了,自然要履行皇帝的职责。

象征皇权的玉玺也在,张绣开始审阅奏章了。

如今的许都城,可谓人才济济,有贾诩、徐庶、法正等人,将整个豫州的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张绣只需要批阅就行。

现在的皇宫之中,显得有些冷清,刘协离开之后,带走了一部分宫女,而剩余的那些宫女以及嫔妃自然不能继续用了,要选一些新的。

这些当然由贾诩等人决定。

许都城中,那么多的世家官员,谁不想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呢?

很快,这些奏折都批阅完毕。

皇宫中的事情处理完了,那么就该处理一下豫王府中的事情了。

当时,程昱和曹丕镇守许都南门。

程昱听说诸葛瑾和潘璋有可能倒戈,急急忙忙率军去了西门。

结果中了诸葛瑾之计,明军从南门攻了进来。

曹丕身边只有一些护卫,哪里是对手,很快,死于乱军之中。

而现在,豫王府中,能主事的只有曹植、曹冲。

“胡车儿,传朕口谕,豫王府曹植、曹冲、曹节、曹华进殿!”虽然没见过面,但张绣知道,曹操的几个女儿都长得如花似玉。

大女儿曹宪如今已是自己的妃子,而在这个时空中,刘协的伏皇后和董贵人没有死,曹操自然没有将曹节和曹华嫁与刘协,其他的几个女儿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还小。

当初曹操本来打算将曹节嫁于袁谭,可袁谭灭亡的太快了,此事自然没有成。

那么今天,张绣当然要见一见曹节和曹华了。

妃子的身份不能给,给个才人或其他的,还是可以的。www.youxs.org

此时,豫王府中一片萧条。

明军虽然没有杀进府中,可在外面一直驻扎着。

府中的许多下人,也都被带走了,只有曹操的一些家眷、子女。

他们一个个如惊弓之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而在这个时候,陛下的口谕到了,这让他们紧张、害怕的同时,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因为没有直接将他们收监,而是让他们进宫面圣。

于是立刻准备了一番,尤其是曹节和曹华,精心梳妆打扮了一下,随着一队兵士进宫了。

一直来到皇宫大殿,四人抬头看了一下端坐在龙椅上的张绣,赶紧跪倒。

“草民(民女)叩见陛下!”

现在他们可不敢自持身份,因为端坐在上面的是大明皇帝,如今已经不是大汉天下了。

张绣看了看曹氏兄妹四人。

曹植一身文气,确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后人称为才高八斗,的确不错。

以前历史上,他与曹丕争位,注定是失败的,一个文人,好好的写诗作赋就行了,争权夺利,差的远。

曹冲被称为曹操众儿子当中,最聪明的一个,现在还没成长起来,等他成长起来,天下早已是太平盛世,不足为惧。

张绣的目光又停留在曹节和曹华身上。

尽管她们二人都没有抬头,但似乎感觉到了,身体有些发抖。

果然是貌美如花,充入后宫做个才人,还是有资格的。

“曹植、曹冲,如今天下太平,朕不再追究你们之罪,从今以后,你们可吟诗作赋,研究学问,歌颂盛世,倡导我大明之文风,也算是为天下百姓做事!”像这样纯粹的文人,就应该做文人该做的事。

“草民多谢陛下!”曹植一听,非常高兴,吟诗作赋,本来就是他很喜欢的事情。

现在不但命保住了,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不高兴吗?

“草民一定不辜负陛下隆恩!”曹冲也长出了一口气。

虽说他有神童之称,可张绣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曹节,曹华,你们二人就留在宫中侍奉于朕吧!”张绣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民女领旨,谢陛下隆恩!”两人也非常感激,又向张绣行了一礼。

“平身!”

“谢陛下!”

将曹节曹华收入后宫之中,张绣在许都也就不会感到无聊了,不然只有吕玲绮一人,时间长了,自然乏味。

而这时,张绣又想起了一人,那就是弓腰姬孙尚香,此时还在乌程侯府。

而乌程侯,已经被张绣取缔了。

自己麾下的有功之臣还没有封侯,怎么可能会承认大汉天子封的爵位。

孙权何德何能,又能够封侯呢?

对于孙尚香,也不需要那么麻烦,因为孙家的那几个子弟,张绣还没有必要去见,因为非常普通,于是给诸葛瑾下了一道口谕,让孙家将孙尚香送入宫中。

诸葛瑾接到张绣的圣谕之后,非常高兴,也是感激涕零。

孙策曾经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直在想着如何报答,而陛下要将孙尚香纳入后宫,这是多大的恩赐啊!

于是他赶紧来到孙府。

当诸葛瑾将陛下张绣的口谕宣读完毕之后,整个孙府上下,所有人都激动万分。

大明天子即将举行登基大典,多少世家官员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他们本来是没有条件的,可没想到皇恩浩荡,陛下竟然给了他们这样的荣耀,能不激动吗?

而吴夫人在激动之余,又有一些紧张,就是女儿孙尚香从小到大,有些顽皮,喜欢舞刀弄枪,人称弓腰姬,这要惹怒了陛下,怎么办?

于是她赶紧对女儿孙尚香进行教导。

以前刁蛮任性的孙尚香,现在也知道轻重,对母亲所教导的,没有半句反驳,全都记在心中。

后宫不空虚,张绣在许都多呆了几天,他决定新年过后,立刻班师回洛阳。

反正登基大典的事,洛阳城中六部官员都在忙碌,不用他操心。

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收到了海军第二舰队陆逊的消息。

海军舰队已经完成了整训,又找了许多向导,确定了倭国的位置,准备渡海。

本来张绣打算让海军舰队天气暖和的时候再进行渡海,可是陆逊和鲁肃认为,现在条件已经成熟,而风向正好向东北的方向,那些向导也认为,现在是渡海的最佳时机。

于是,张绣与贾诩等人商议了一番,便同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