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侯身边那几年

《我在武侯身边那几年》

第18章流亡之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曹操挥师南下荆州,就如一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官道上来往的不再多是走卒贩商,有些势力的门阀家族不是依附,就是南逃。

刘景升在时,荆襄整体的治安还算安好,如今战乱将至,人心难免又蠢蠢欲动起来。

“咳咳…”诸葛均躺在尘土中重重的咳嗽着,左臂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一个男子正在紧张地为他包扎。

“公子忍忍,会有些疼。”男人叫阿大,没有姓氏,还有个兄弟叫阿二,都是马良派给诸葛均的护卫。

那日马良来隆中通报消息后,稍歇了半日,便和诸葛均南下,途中已看到不少百姓往南跑,一路南行一路打探,刘备的动向比诸葛均预料得更快些,竟然已过了襄阳。

多年没出过远门,诸葛均发现自己虽然能够勉强通过太阳的角度分清楚时辰和东南西北,但一路少有路标,哪怕笃定方向没错,这路赶得依然让他有些惴惴。

“季常,我还是先送你回襄阳吧,反正也算顺路。”均不动声色的支了支腿,抬抬屁股,只觉得胯下一片火辣。

马良落着半个身位,注意到了他的小动作,忍着笑,“不是急着往当阳赶吗?”

“你不觉得已经乱起来了吗?”均咧咧嘴,轻轻地嘶了口凉气,“给我安排两个人吧。”

“你不是练了这么多年剑,怎么?还害怕?”马良自知晓刘备军过了襄阳后,整个人就轻松了很多,一路上也开始与均如往日般玩笑。

“倒是不担心匪寇,”诸葛均口是心非着,一想到可能与人真刀真枪地干架,他其实还是有点虚,“你知道的,我来荆州后没出过远门……”

“好,那就先回襄阳,”马良点点头,“我给你找个熟路的。”

“当然了,身手好点的就更好了。”均厚着脸皮说道。

看着自己给自己随意包扎了两下就生龙活虎,这会儿在匪寇身上摸索的阿二,均咧着嘴,还好马良给他找了这两兄弟,不然真要莫名其妙死在这破地儿了。

“来,”阿大扶起了诸葛均,“公子休息会儿吧,刘将军带着百姓走的,跑不快,我们抄的小道,应该不远了。”

均靠在路边的石头上,回忆着刚刚的战斗,小时候逃难也见过了不少红,真到了自己临敌的时候,还是有些惧怕和紧张。

可不能死在这里啊,他心里想。

稍坐歇息,三人再次上路,

诸葛均见到二哥时,曹操骑兵已经追上了刘备的后队。

路边,一个歪歪斜斜的石碑上刻着两个大字:当阳。

“孔明,还要去江陵吗?”刘备满脸的风尘,正靠在树旁休息。

“来不及了,主公。曹操的骑兵到了,再走旱路,就是死路一条。”诸葛亮随意捡了几枝柴火,生起火来,不紧不慢地拿起口小锅烧着水。

“那该如何?”刘备看着他不慌不忙的模样,有些不平静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走汉水,主公。”诸葛亮抹了一把脸,“关将军再有个几日就该赶到了,主公率翼德、子龙前往,正好合兵一处。亮已经给琦公子去信了,他会来汉水畔接我们。”

“琦儿会来吗……”刘备有些担心,毕竟整个荆州已经不战而降,而刘琦也有些懦弱。

“会的,”诸葛亮舀了一瓢水,晾了片刻,递给了刘备,“主公一路辛苦。”

刘备看着诸葛亮一身尘土,原本整洁白净的儒袍上满是泥水,不由得心中一酸,“孔明……”正待说话,却发现诸葛亮直溜溜地盯着前方。

刘备转过头,一身劲装的诸葛均骑在马上,左手绑着布,还向外透着丝丝血迹,身边还有两个黑衣劲装的随从,三人坐下的马匹嘴里直往外冒沫液,均一下马,那马便似乎支撑不住般弯腿趴下,不停地喘着粗气。

“让你担心了,三弟。”诸葛亮看着均渗着血的手臂,有些愧疚地说。

“害”均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尽管知道二哥不会有事,但真正看到二哥安然无恙地站在面前,均的眼角还是藏不住笑意,“还往江陵跑么?曹操都赶上了。”

“不了,走汉水,”诸葛亮转脸冲着刘备歉意一笑,原本递向他的水瓢转向了均。

刘备摆摆手笑了笑,他从来不会在意这些,他更惊讶于诸葛均的回答,“我想也是,”诸葛均接过水猛灌了两口,似乎想起什么,转头递给阿大和阿二,又看着二哥,“已经通知刘琦了吧。”

诸葛亮微笑的点点头,均也没再说话,落在刘备眼里,这就是兄弟之间的相知与默契吗?刘备心里想着,不免有些好奇,诸葛瑾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翌日,张飞赵云皆去阻截曹军轻骑,刘备带着诸葛兄弟和逃难的百姓,有一顿没一顿,饥一餐饱一餐地继续前进,啼哭、哀嚎、混乱、泥泞……种种皆让均感到无力,他一边叹息着这个时代,一边无比怀念前世的和平。

夕阳下,又是一阵哒哒马蹄声,众人紧张的回过头,却只有两骑,一人五十来岁,手持玉笛,一人三十出头,面目和善,一身青衣,腰悬长剑,还背着一把劲弓。

“黄老先生!”诸葛亮见了,忙拍拍皱巴巴的衣摆,上去躬身道,他又转向岳父身边的男子,“这位是?”

“我是令兄的朋友。”男子拱拱手。

“关山,”黄承彦笑吟吟地看着诸葛均,“没想到你小子比我还快呢。”

“黄老先生老当益壮啊!”均笑着打哈哈,他常去看嫂子,与黄老先生也早已相熟。

黄承彦看着刘备一脸疑惑,转面道:“我是孔明的岳父。”

“噢!失敬……”刘备施礼道。

“玄德公竟然如此狼狈,”黄承彦环顾四周,一路的饿殍让他有些心揪,尽管远离红尘许久,但也依旧见不得民生艰苦,“逃难之人,还带着十余万百姓,真是……闻所未闻。”

说话间,一个饿得发昏的稚童跌跌撞撞地赤脚走过,似乎随时都要摔倒一般。

诸葛亮怕他摔进沟里,弯腰将其抱起,“不只是主公不愿放弃他们,亮也不愿那么做。”

“噢?为何?”青衣男子问道。

“曹操到宛城时,我们才得到刘琮投降的消息。”诸葛亮看着陌生男子,“尽管亮建议去江陵以整军械兵马,但也清楚,应该是跑不到的……”

“既然跑不掉,又何必要做出丢弃百姓的事,主公这些年辗转颠沛而依旧坚韧挺立,不正是因为仁者之名吗。”诸葛亮看着周围的老弱妇孺,有的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有的母亲坐在地上,紧了紧身上背着幼童的包裹,叹了口气。

“亮少时也曾流亡,所以清楚百姓的心,他们都期盼着有个仁慈的君主,能一路陪伴并庇护着他们,不管,这个君主是否真的能够带领他们走出苦难,哪怕只有一点希望……”

“死在希望之中,总好过死在绝望之中……”均插话道,他看了眼二哥。

二哥没说,他自然也不会说。刘备这么点兵,若真遇上曹军,恐怕一触就溃散了,将他们混在十几万百姓之中,总不至于全军覆没。

毕竟今日之曹操,再也不会干出年少时血洗徐州的蠢事。

男子无言,众人一阵沉默。

“主公!孔明!主公……”一沙哑地声音喊着,循声看去,竟是徐庶披头散发,狼狈地跑了过来,他原本坦荡阳光的脸上,此时一阵惨白。

“元直!你没事就好!”刘备激动地把过徐庶的手臂,前些日子遇到曹军轻骑的冲击,很多人都走散了。

徐庶看着刘备,张了张口,却几乎说不出话来,竟是掉下眼泪。

“怎么了!?元直……”刘备心里莫名的发慌。

“庶……是来告辞的。”徐庶哽咽着。

刘备脚下一软,往后跌了一步,诸葛亮扶住他的臂。

“庶也很想与将军共图霸业,分一分这天下,奈何……”徐庶一手握住刘备,一手指着自己的心,“曹军攻破了后队,俘虏了我母亲,庶心里……已经乱了套……”

“庶即使留下,也无济于事,所幸……”徐庶看着刘备身后的孔明,灰暗的眼又泛起了些许的光,“所幸将军还有孔明,他比我……更坚韧。”

“主公……徐庶拜别!”男人将刘备一推,苦笑着一礼,扭头便走。

他不敢再停留片刻,不敢再看刘备一眼。他怕一停留,一转眼,便让自己生出另外一副心肠,生出不顾母亲,去追逐理想之国的心肠……

那是不孝的!徐庶心想,不能做个不孝之人,主公有孔明,就够了。

他横横心,快步离去。

众人一时无言,黄承彦转向诸葛亮。

“孔明,若是今日我女儿被擒,你当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