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侯身边那几年

《我在武侯身边那几年》

第23章周郎绝唱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覆上周瑜有些病态的苍白面孔。

他是可以驰骋沙场的武将,也是可以醉里辨曲误的音者,他披着袖有双翼飞虎的外衫,一手搭在膝盖上,捏着酒杯,一手压着窗台,一上一下,叩着窗缘,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歌谣,时而欢快,是而悠扬。

诸葛亮看着他的侧脸发呆,

赤壁是属于周瑜的,那何处是属于我的?他思忖着。

“孔明,”轻轻的一声打断了诸葛亮的思路,“你很聪明,但你还太年轻。”

周瑜转过脸,认真地盯着琴案后的眸子,“你以为我很快乐,所以弹了首《良宴》来笑我,可瑜从不是一个喜欢杀戮的人……”

“这个乱世,已经死了太多的人,”他的语气有些沉重,“只是有些事瑜一定要做。”

“我若怀有一时之仁,就会辜负故友,辜负亡灵。”

“辜负……孙将军。”

诸葛亮没有说话,他知道周瑜所指的不是孙权,而是那个横行一时的小霸王。

假若他还活着,诸葛亮心里想,他恐怕不会允许周瑜用这么残忍的方式吧。

“八十万,据说曹操号称水陆八十万大军,呵呵哈哈哈……”周瑜有些放肆地大笑起来,“可惜曹军没有那么多……”

“孔明,你说,若我果真一举残害了八十万生灵,”他的眼里闪动着诡秘的笑意,“按照浮屠之说,我,江东周公瑾,是否就要坠入那最深,最深的地狱?”

“连白起都要在我的上面,哈哈哈哈……倒是有趣的很。”

琴弦一时轻响,好似悲鸣。

周瑜看了眼按着琴弦的诸葛亮,嗤笑一声,“小小后生。”手一撑地,走到了案边,倒了杯酒,转过身:“喏。”

“亮不擅饮。”

“杀虫的,”周瑜笑道,“暹罗酒,拿烧酒多煮几次,投入异香,再用十几斤的檀香一遍遍的熏烤,封上蜡,埋它个三年,加点香料才可以喝。”

“若曹操有这种酒,便不会死那么多人。”他噗嗤一笑。

“一样会死。”诸葛亮淡淡的回答,“没多少人喝得起。”

诸葛亮起身接过酒,倒回了酒坛,“左都督,你想放纵这虫毒到何时?瘟疫如此蔓延,早晚会影响到江东百姓。”

“所以我把你留了下来。”

“哦?”诸葛亮不明。

“这是元叹给我的信,”周瑜从怀里抽出一封信,扬了扬,笑着说:“你们诸葛家的人都太聪明了……”

“也足够冷静,”周瑜看着诸葛亮,“而我,担心自己会上瘾。”

“都督是想……”

“虫是毒,欲望也是毒。习惯、嗜好都是毒。”喝惯了暹罗酒,就再不能忘了它的滋味;弹惯了《梁甫吟》,就脱不去那悲慨的情怀;赤壁,一战定乾坤,这是多么荣耀的时光。

周瑜闭着眼,仿佛沐浴着、享受着赞叹,“不世之功啊……”他缓缓的说。

“我担心我沉迷于虫毒之威,沉醉在建功立业的快感之中,全然忘了,何时停手。”

“孔明,”他睁开眼,泛着异样的神采“我需要一个足够聪明,足够冷静的人,在我的身边提醒我。”

诸葛亮怔了一下,端正地站起身,神情严肃深施一礼:“谨受命。”

“都督要如何除了这虫毒?”

“烧了吧。”周瑜慵懒地扬扬手,仿佛世间再无事可以让他在意一般。

暹罗酒很烈,寻常擅酒的人,喝不到三杯就醉了。

周瑜一口气喝了八杯,他很快随意地歪倒在船舱里,酒香弥漫。

“玄德公以为三万人不够?”白日里周瑜意气风发的话语音犹在耳,“请玄德公在一旁观战,看瑜如何以三万大军,破曹操百万之众。”

诸葛亮拎起一条毯子,盖在周瑜身上。然后靠在窗边,照旧抱着膝坐下,没再看烂醉的周郎,窗外的岩壁,泛着冰冷的光。

赤壁,在周瑜的一笑一醉间,已然写好了结局。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九日,东南风大作。

被周瑜一顿痛揍的黄盖老爷子,捂着屁股生着气,假意投了江北。

正被瘟疫弄得焦头烂额的曹操听闻有人来降,不由得精神一振,然而望风来降的还有几十条满是油草的小舟。

这一夜,风很狂,火很大,曹操在一片火海中孤寂地看着自己一统江南的美梦破碎,身后是无数的近臣拉着他后退,呼喊着,落在曹操的眼中,却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只剩漫天的火光和浓烟。

真美啊,曹操心里想,一时间莫名大笑起来。

周围人惶恐地看着曹操,莫不是疯了?

冬夜的寒冷被火红的巨龙冲散,只是吹一口气,整个江面便亮如白昼一般。

不擅水的曹军哭喊着跳入江水里,凉意直窜头顶,一阵浪打来,便再也见不得踪影;

一个个火人一面挣扎,一面哀嚎,想要扑灭身上的火,翻滚着却又钻入了更烈的火里。

惨叫声一直从北岸传到东南,传到了高高耸立的点将台上,掀动着周瑜身上雪白的袍,哗哗作响。

“都督!”将军们摩拳擦掌,纷纷请战。

“不急,”周瑜左手握着佩剑,右手把玩着令牌,他转头看向一旁凝望火势的孔明,“美吗?”

诸葛亮点点头,“如此一来,虫毒……也就消弭了吧。”

“呵,”周瑜笑着摇摇头,“玄德公是从陆路追击曹操吗?”

“是。”

“那瑜就负责水路,”他向前一步,朗声道,“我们江东男子,在这江水之上,个个都是以一挡十的弄潮儿!”

台下的将军都咧着嘴大笑。

都督看了眼空空如也的令箭筒,又望了望纷纷远去的诸将,最后仰起头看向天空,风缭乱着他的长发,将他三十四岁的英姿永远地刻进了建安十三年的赤壁里。

“孔明。”周瑜轻唤了一声。

“左都督?”

“孔明何时回樊口?”

“现在就走。”诸葛亮回答。

“孔明……”周瑜静静地看了眼前的后生,“孔明何不留下来辅佐我主?”

从第一次见到这个年轻人,他就想说这句话,但却一直不好开口,仿佛一说出去,与眼前人就生分了一层。

但此时,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他心里想着,又转过脸,背对诸葛亮。他是个骄傲的人,三十多年来,他从未被拒绝过。

“何况,令兄也在江东。”他还是补充了一句。

“不了……”

“哦。”

“吴主能用亮之才,不能尽亮之才。”

周瑜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摆摆手。他不需要解释,只是需要一个回答,哪怕,他早知道答案。

“亮,就此告辞。”诸葛亮走到周瑜身侧,施了一礼,“都督,还是当心,饮酒不得过量。”

周瑜噗嗤笑了,“多管闲事的后生。”

他这一笑,令诸葛亮想到了孙策,尽管他从未见过孙策。但这般的明朗和阳光,就是当年小霸王的模样吧,他心里想着,转身离去。

“诸葛亮!”

周瑜突然喊了一声。

“瑜给你看到了赤壁,”台上的身影大笑着,“你将给我看什么?”

诸葛亮回过头,弯着嘴角,“三分天下。”

周瑜点点头,目送着诸葛亮消失在阴影之中,突然感到一阵懒洋洋的疲惫感流入了四肢和肺腑。

他身体一软,晃了一下扶住一旁的石墩,哇地吐出一口鲜血。

呵呵……三分天下。周瑜抬头看着郎朗夜空,我多想……能活到那一天啊,他悲凉着想。

多想再看一看这世上的英雄,多想在这副乱世的棋盘上,再落落子。

“咳咳……”周瑜捂着嘴,指缝中鲜血滚滚地往外冒。

他最后望了眼诸葛亮消失的方向,苦笑着,看来老天爷,不会再眷恋瑜了。

惨叫声仍不绝于耳,令周瑜回过了神。

他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这一场大火中,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溃烂在虫毒下;

他只知道,杀戮的冤报,都会还到自己的身上。

周瑜没由来的感到一阵恐慌,他大口地呼吸,腥甜的空气混着鲜血直往里吞,口里喃喃道:“伯符……伯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