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天启帝

《暴君天启帝》

第九章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慈庆宫奏对继续。

“第四件事,大伴做好内廷24衙门全面核帐盘底的准备。条件具备就开始盘。

此事主要目的是盘库底。重点是各衙门各产业下的钱、粮、人、机、料、工艺六项要务的家底,清查登记造册。

此项摸底,我有大用,大伴要多用心。

如核查复杂,需调动人手成立临时机构等,大伴可先行推动起来,到时报我知晓即可。”

王安对朱由校孤、我的自称转换没什么感觉。现在谈的是内廷24衙门之事,朱由校此时是家主,他愿意用什么称呼,完全看他开心。

但对朱由校如此安排内廷事务并提出如此精准的要求,王安惊异。

盘库底这个事历来都很复杂。做起来涉及面广,牵涉很多人的利益,包括他王安都不能置身事外。

一提盘库,最容易与起火联系在一起。

一般新家主安排盘库底这类事,目的主要在人事。都是要揪出一批人,然后有针对性地换掉一批老人,换上忠于自己的新人。其他查出污点但还可留的人,就以“既往不咎”的善德,握住他们的小辫子,让他们老实干活。

但现在新家主定下的盘库底,“钱粮人机料艺”六个方向,这更是基本情况掌握的意思。

这个盘底操作,为一切有心人选择性无视让人惆怅的细节,大开了方便之门。又不涉及新老更迭,可以说参与的人,负担都很小。

所以新家主这个盘库,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说起来完全是将盘库事简化了。

但以王安内廷总管的身份,可不认为家主这么操作就简单了。就凭指定“钱粮人机料艺”这六个方向,这个事就简单不了。

自己作为皇帝产业主管,说要盘家底基本情况,未必张嘴就能提出“钱粮人机料艺”六个方面。

所以,家主这是意有所指引而不发。

这就有意思了。

王安惊异。

作为总管,当然希望自己的家主能够创造奇迹,而自己成为那个奇迹见证者。

王安对新家主的能力更加期待了。

当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王安也不多嘴问。家主发话,又在合理范畴之内,操办了再说。

操办也没难度。虽复杂,但已限定在具体事务上,做起来各方纠葛好控制。

真有那不开眼的吃到窟窿大到装看不见都看不过去,那就去死好了,没什么好可怜的。

王安在考虑家主安排家业的事,朱由校也在考虑安排家业的事。

以老朱家内帑与明廷国库相比论,明朝大多数时候二者是差不多规模的。内帑经常以借支方式帮助国库,国库也经常被皇帝下诏填补内帑。

万历帝虽然怠政不上朝,但敛财一流,内帑给子孙留下了差不多1800多万两银子的私房钱。虽然这是攒了二、三十年的积累,但期间万历三大征等大事也花了不少钱。

这里面虽然内承运库的金花银为大头,但明廷皇家产业也是相当给力的。

说皇家产业是明朝国内最大的商业个体,一点儿也不过分。

朱由校表示,只要他把皇家产业做起来,全国其他商业势力没一个能打的。

这是朱由校不想现在就下场跟朝堂和后宫争斗的原因和底气。

朝堂和后宫的“纲常”困局,各方已经内卷到撕咬得你死我活,他再下场,只不过多了一头狼而已,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所以朱由校决定走自己的路。

有了钱,很多事就好做了。

这是自己的基本盘,未来发展肯定不是吃现有盘子的老本,所以没必要马上清洗内部。重要得反倒是掌握比较靠谱的盘底情况。

朱由校没有想过立刻就去推什么大的内廷变革。

整个内廷包括王安这样的高层在内,都跟朱由校思路完全搭不起来。比如内廷现在国家政务和皇家产业根本没有区分,管奏折的跟管皇店的是同一个人,这本身就是非常令人头大的事情。所以朱由校不会贸然推大的行动,先摸清家底再说。

朱由校看到了王安面带惊异,知道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些判断。

这事儿有点突兀,但朱由校不想刻意去掩盖什么。

君权天授嘛。作为臣子,惊异也罢惊吓也罢,习惯了就好。

继续后面的话题:

“最后一件事就是这辆马车了。

我们要把它做出来。”

朱由校拿起桌上的模型马车的车辕,轻轻拉动起来,在案台上转着走了二圈。

王安的眼睛跟着模型的移动而移动,现在他也对这辆马车有点期待了。

“大伴,你去在内廷24衙门里找几个好的高级匠作。你亲自找他们谈,看他们谁能按这个模型做出真的马车来。”

说着朱由校把案上的马车模型往前一推,示意王安过来拿过去。

王安过来拿好模型,回到圈椅重新坐好。

朱由校继续道:

“大伴谈的时候,不要吓着匠作们。

做这个东西说难不难,说很难也很难。

跟匠作们说清楚,会不会做,没关系,对他们现在的职司没影响。

会做的话,就有可能抽调过来,把它做出来。”

匠作们看到司礼监大太监找他们谈话,还要安排活儿,估计一个个要吓的不轻。

可朱由校需要王安这样走一下形式。

毕竟以后他需要跟这些匠作们近距离接触。他可不想跟一帮听到“皇上架到”就吓得手抖的人合作。

朱由校看到王安点头,继续提要求:

“这些匠作中,要有一个木匠,一个铁匠,一个挽具匠。

木匠、挽具匠要有做御辇的经验,铁匠要有制刀剑铠甲的经验。

另外,大伴先考虑了一下,在乾清宫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方便这些匠作带着简便工具和半成品进入,也方便我就近赶去检查。

宫内准备匠作膳食,如有必要,安排临时住宿。”

王安听到这里,有点麻了。

心中暗道下次书记员一定要带。

这新家主到底能不能创造奇迹现在还看不出,可是对事务要求这么细,真是有点过了。

连跟那些低贱的匠作打交道的细节也有要求。

怎么说话有要求,这个王安还能理解,毕竟要让工匠做事总归要交待清楚的。

可这膳食住宿什么鬼?这不都是匠作们自己携带自己解决的吗?

算了。

做大事不拘小节,家主有要求操办就是。

又没什么难度。

王安没有说话,点头确认自己记下了。

看向朱由校。

看他还有什么事情。

朱由校一拍手,说道:

“今天就这么多了。

大伴先考虑下,做这些事有没有需要孤下旨意特别安排的地方。

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按这个操办吧!“

王安考虑了下,事情都很具体,不难做。也都在他司礼监太监职权范围内,没什么阻碍,所以摇摇头。

确认无误后,站起行礼,向朱由校告退。

朱由校知他是个惜口的,已经成了习惯。

所以微笑着挥挥手,让王安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