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之王

《王中之王》

第五十四章,粮荒不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浩:众卿家请起,赐座。

多谢大王隆恩!

启禀大王,西夏国、南诏国、青海国、赵国的钱粮已经悉数入库,我大秦府库充裕,粮食满仓,可喜可贺啊。财政部尚书程玉继续说道:算上我等食盐、暖炉、石炭、木炭、田赋和各大兵器收入,我大秦府库现在存钱三百八十八万贯,稻米一百八十五万担,小麦一百五十三万担,玉米八十万担,可保我军民数年用度,昔日北大之荒,已经变成今日之北大仓,此乃大王陛下和全国军民千秋万代之功也,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传寡人旨意,全国官员、将士、小吏,皆领取双奉,军民同喜。

多谢大王隆恩,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曾伟:启禀大王,除我大秦国的数百万亩良田之外,普天之下皆被蝗虫腐蚀,大周王朝以及西夏国、南诏国、楼兰国、青海国和九黎八部等皆出现粮荒,成千上万的灾民不断。如今深冬已至,若有灾民潜入我大秦,不知我等如何应对,请大王示下。

周浩:诸位说说,我等如何应对?

王明阳:大王曾说以人为本,所以臣以为若有灾民来我大秦,开仓放粮,安抚灾民,此乃以人为本之道也。臣建议我等接济灾民。

曾伟:臣以为不可,灾民若是过多,我等如何接济过来?

刘启明:臣以为我大秦国二十万大军必将大秦国之境牢牢守住,不许灾民潜入方是上策。

张帅:臣以为不可接济灾民,但我等祖籍皆为大周王朝蕲州城,若有蕲州灾民逃难来此,恳请大王陛下大发慈悲,接济蕲州灾民。

周浩:各位王公大臣,后宫嫔妃皆可畅所欲言,即使所言不妥,寡人亦不治罪。

钱炯安:臣以为年轻力壮之灾民,我等应该接济,引为我等所用。

李楠:臣同意钱炯安尚书之言。

孙仲谋:臣以为钱炯安尚书之言可行。

张会:启禀大王,此番粮食危机波及天下各国,幅员之广,百姓之多百年不遇。若不是大王不顾生命危险除此蝗虫,我大秦亦遭受此次粮荒。从刚刚程玉尚书大人所言来看,除了百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外。我大秦目前的粮食足以养活六百万人一年之久,待明年秋收之后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因此,我大秦在此大荒之年应该保国安民,接济百姓。若此举有困难,可赐予灾民良田,借其粮食农具与灾民自己耕种,秋收之后慢慢归还,可一举两得。

李艳:张王后娘娘,我大秦府库粮仓可是流了无数血汗得来的,岂可无偿接济百姓,那不是坐吃山空吗。赐予良田农具,要是灾民还不上,到时候请神容易送神难,我大秦岂不是反受其乱?

周慧敏:启禀大王,臣妾以为张王后所言可行。

周浩:不知张老伯为何不言?

张博(张帅之父):大王心中已经胸有成竹,臣不必多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周浩听后哈哈哈大笑。

请大王明示...请大王明示,众臣纷纷说道。

周浩:我大秦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委身于此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星星的帐篷久矣;我大秦君非君,臣非臣,子民非子民之日久矣;我大秦千里无人,草木不生,庄稼不长之日久矣。若我等老去,我二十万大军老去,我兵器部、工业部、商业部青壮之年老去,那我等该当如何?如此看来,我大秦不缺钱财、不缺粮食、不缺兵马,但缺少繁衍生息的百姓。寡人曾经说过“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如今我大秦江山千里之地却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的子民,少之又少,少得可怜,怪不得人家西夏国、赵国说我等是弹丸小国。各位,讲到此处,尔等心中可有答案?

曾伟:启禀大王,我大秦应该开仓放粮,接济百姓,以工代赈,安抚万民,成就大业。

好...好...好,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周浩大声说道。

张会: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可赢得人心,收获子民。以工代赈可大兴土木,开荒种地,可安抚百姓,可成就我千秋大业。

周浩:正如曾伟丞相、正宫周王后娘娘、西宫张王后娘娘所言,可接济百姓,以人为本。但也要向刘启明大元帅所言那般死守国境,外防输入,尤其重兵把守各大关卡,严防九黎八部派兵抢劫粮草。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浩:传寡人旨意,我大秦国接济天下灾民,但人数为五百万之下。所接济之灾民必须如我大秦为秦国子民,为大秦国修筑工事。

其一,明年三月以前,所有灾民分布到各州、县开荒种地,种上适合种植的冬水稻、玉米、小麦等等,若来年秋收,我大秦丰衣足食不在今年之下。

其二,修筑国境防御工事,九黎八部皆修筑城墙将我大秦围在各部之外,从今年起,我大秦所接济的灾民在开荒春耕之后,安排三成灾民就近修筑国境城墙。

其三,修筑都城,我大都城墙、宫殿、楼阁、街道、庭院、民房等等已经动工将近一年,趁今年灾民涌入之际在用一年的时间将我大秦国都城大都修建为北方第一大城。我大秦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官宦小吏皆有房可居。

其四,待我大都城工事结束,在我大都后上才是之处围栏造湖,日后必可形成我大都王庭之上幅员百里之湖,我大秦王庭和大都百姓缺水之困将不日可解。

其五,兴修水利,让我大秦遍地皆可为良田,成就真正的北大仓。

其六,在各大工事基本完工之际,可周大都督可视情况修筑各州府工事。

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刘启明:臣定率二十万大军守住国门,严防外地入侵抢劫粮草。

王明阳:如此浩大工程,若能成功,一来可以工代赈,接济天下灾民百姓,二来可修筑我大秦工事,开垦良田,兴修水利,最最重要的是可解我大秦千里无人之困,此乃千古奇谋啊,臣佩服之至。

周浩:传寡人旨意,财政部尚书筹集粮草,做好准备,来年之际,速速按照双倍俸禄发放我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将士小吏俸禄。农业部尚书孙登、工业部尚书钱炯安,速速打造农具、工具,以备万民涌入开垦种植和修筑工事之需。工程部尚书李楠,迅速查看全国各大工事用人之需,若有百万灾民前来,各大工事需有序施工,不得混乱。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退朝。

啊...啊...啊,大王不要,不要?

周浩:怎么了,几个月不来你这,你就不想寡人了?

张会:哪里不想了,大王数月不宠幸臣妾,臣妾以为大王不爱臣妾了。

周浩:怎么会呢?寡人最爱聪明之人了。每每寡人遇到棘手之事,你都能为寡人排忧解难,寡人有你才是其乐融融。...来吧...。

啊...啊,好了,够了吗?

张会:多谢大王恩典,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浩:我的小妮子别来这一套了,我大秦国现在可是君非君,臣非臣,子民非子民,我这个大王顶多像个大掌柜的,不像是真正的大王。

张会:在臣妾心理,您就是大王,臣妾永远的大王。

周浩:多谢小妮子如此体贴,我这个大王会当得越来越像,越来越好的,...哈哈哈...哈哈哈。

张会:启禀大王,真如大王所言,此番粮荒,我大秦君臣将士一心,若真能以工代赈,招引灾民入秦为大秦子民,修筑完成城墙、宫殿、楼阁、街道、庭院、民房等。并且兴修水利,开荒种地,要不了几年便可超越西夏、渤海、青海等国,别说是当上名副其实的秦王了,即使称帝建庙也不足为过。

周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若真能如此,我大秦之地便有二十个州、两百个县,人口五六百万,在此荒郊野岭称帝也不是不可,只是寡人认为真无称帝的必要。

张会:大王此言不妥,刘启明、王明阳、曾伟、张帅等等跟随大王难道真是钦佩大王吗?我想不是,而是为了跟随大王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尤其是张博、张帅,哪个不是富甲一方,能放弃数百万贯家业来此不毛之地,不是为了封候拜将,出将入相,难道是喜欢大王吗?只有称帝建庙,众人才会在此安身,我等方可永远在此立足。

周浩:小妮子也许说得对,但我当这个秦王若能与众人一起享受富贵,也不是不可,称帝建庙,那个太大了,寡人不敢想。

张会:别说刘启明、王明阳、曾伟、张帅等是为了跟随大王建功立业,名垂千古了。大王的枕边人李艳姐姐、慧敏姐姐,哪个不是为了跟随大王成就大业的。

周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我的小妮子呢?

张会:臣妾一开始应该是为了您的那两首诗吧,所以臣妾才会跟随大王深入此不毛之地。后来才发现我错了,您不可能只拥有臣妾一人。有时候我真想与李艳姐姐、慧敏姐姐她们争宠,但又担心给大王带来烦恼。就比如这次我父亲辞休吧,一开始我看不懂父亲之意,后来觉得我张家兄妹在大秦已经授人以柄,所以还是支持父亲的想法,从这方面来想,我又觉得自己不是贪图名利之人。

周浩:好了...好了,不说了,反正寡人的小妮子最好了,...来,办正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