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三国

《文科生的三国》

56、谋划世家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陈非不知道的是,朝廷这道诏令的下达,却在各地诸侯和异族之中引起了震动,各地诸侯想到的是在中原局势明朗之际朝廷初次大动作的意图,而异族尤其是新近统一大草原的蒙元,有的却只是忧虑。

若是铁木真知道朝廷在权利最巅峰的几个人已经为蒙元的事议了好几次,头疼不已的话,心底里应该已经在发寒了。

同时,铁木真会在心中大喊“冤枉”,如果说初时的他还是雄心万丈的话,经历了几年与朝廷的互市之后,越是了解得多,他就越发的触目惊心,新生的大汉朝廷比他想象得要强大太多了。

因此,铁木真早就放弃了要南下经略中原的宏愿,而将目标投向了西方,他派出去的使者回来告诉他,西方有着几个疆域不下于大汉的国度,他的目标也由此转变为征服西方异族了。

这些陈非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中原没有一统以前,要尽量不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草原上,能用震慑来降服异族的,坚决不用武力征服。

河北大战,朝廷参与得不多,但袁军的战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堪,至少在朝廷大军和曹操的南北并进下,袁军的反抗仍持续了数月之久,冀州也不是所有的郡县见到官军都是望风而降,有部分死忠于袁氏的官员依旧给大军造成了一些麻烦。

试想在围攻之下的袁氏尚且如此,现在手握大汉四成人口,拥有最强的财力的曹操又有多难对付?在南方一家独大,拥有天下第一的水军的孙策又当如何?据有崤函天险,厉兵秣马的关中李家又该如何应对?就连吕布都拥有整个并州,飞将之勇世间少有,狼骑之威更是天下皆知。

这几家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袁绍的前车之鉴,他们都看到了,一个不昏聩且拥有最强大军力的朝廷,天然就会被有志于天下的诸侯们敌视。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朝廷动兵,面对的将不可能只是一家诸侯,局势也只会向白热化方向发展。

丞相府里,陈非想得出神,身边已经三四岁的长女陈诗和两岁的长子陈琰正在侍女的照料下玩耍,这是他难得的惬意时间。

自从河北大战后,朝廷的事务就进入了修生养息的平稳期,陈非也得闲在每天公务之余,总要留出一些时间与自己的一双儿女相处,享受天伦之乐。

随着朝政的日益稳定,陈非逐渐开始让群臣们接管日常事务,除了军务和粮草、官员任免等方面仍由他这一系的牢牢把持以外,其他方面的事务,他已经授意开始向投靠朝廷的世家大族还有寒门有识之士开放一些基层甚至中高层的职位,以营造“与天下人共治天下”的民治环境。

正是因为大量权利的分发,让他原本在世家之中独断专行且霸道的形象有所好转,而这一政策之下,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陈非已经划清“界限”的陈家,尽管陈非从未关照过陈家,但朝廷上下都没有把陈家当成一个普通家族对待。

至少作为陈家的家主,也是陈非生父的陈英,通过察举制被推荐到京兆地区的一个县治任县令,陈英的弟弟陈忠也成为了那个县治的县尉,若是没有陈非的因素在,陈英如何有能力担纲京兆地区的县令职位?

当然,在此次朝廷的变革之中,获益最大的仍旧是几个从北平朝廷初立就支持陈非的世家大族,例如范阳卢氏、曲阜孔家、江夏黄氏乃至于东海糜家,这几大家族均获得了不少职位,即便是大多数都是基层,但至少都已进入仕途,日后想升迁也有了指望。

过去的十几年,由于陈非所代表的北平军一系地位稳如泰山,朝廷从上到下陈非一系的影子无处不在,前来投靠的世家大族虽然能参与朝政但却没有实权,这也是北平朝廷一直无法得到天下士族认可的原因之一。

现在朝廷开始放权,让被北平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士族们看到了一丝重新崛起的希望,不仅积极配合朝廷的政策,更是主动献出家产以及族中人才,以期在朝廷的变革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陈非在给世家大族挖坑,实实在在的权利在世家大族眼里就是无法抗拒的“珍馐”,使得一直以把持天下士子为己任的世家们无法抗拒,借机让他们贡献出各自的底蕴。

后世的经验里,普遍认为世家之所以得以在封建社会盛达千年不朽,靠的就是把持士子读书的权利,尤其在两汉时期,纸张和布帛等文字载体根本不是寒门士子可以轻易得到的东西,只有投靠世家大族才能得以享用。

有些世家大族的藏书甚至是皇家都远远不及的,别的不说,就范阳卢氏的藏书陈非就见识过,卢家的藏书阁多达三层楼,各种商周孤本、秦汉珍藏应有尽有,靠着与卢氏的特殊关系,陈非派人抄录了大半回去。

这种最基本的读书都无法得到普惠天下的局面,源自于造纸术的成本极高,还有印刷术的效率极其低下,大多数寒门士子若想读书只能在委身世家大族的前提下,有限制地通过抄录在竹简上来研读经史典籍。

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士子们,往往一生都脱离不了所在世家的控制,借助这些士子们的支持,世家大族一代又一代地把持着每一个王朝的基层职位以及晋升空间,不断巩固着自身的地位。

历代王朝不是没有通过各种方式来削弱世家的影响力,乃至于灵帝的时代,飘摇动荡,汉室依旧没有放弃削弱世家。

灵帝的“卖官鬻爵”虽然是史书上罕见的“黑历史”,可这又何尝不是灵帝试图打破士族官僚垄断的一种“偏方”呢?只是遗憾的是,黄巾起义来得太快,冲散了汉室最后的威望,而从中渔利的世家豪族却是成长为一个又一个诸侯,割据四方,变本加厉。

正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陈非才下定了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他削弱世家大族的方式很简单,利用超前于这个时代的先进“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术”来普及书本,由朝廷出面开办官方蒙学,从京兆尹地区开始做起,向四面八方拓展开来。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均取自于宋朝,那是一个华夏古代工商业达到极盛的年代,本来陈非想自行摸索这两项技术,结果就是他太高估自己了,即便是他这个现代人,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拿出这两张技术,只能通过耗费战争成就点从系统中兑换出来。

蒙学的开办,陈非早在朝廷建立之初就在做准备,他一方面让孔融主持的太学一年复一年地招收寒门学子入学,在王阳明加入了太学的行列后,陈非有意识地让王阳明主持编订古代的蒙学书籍,著书立说。

虽然王阳明的强项不在蒙学育人上,但学问上他绝对是不差分毫的,更何况还有孔融所代表的本土儒学大家的在旁帮助,编订蒙学书籍自然不在话下。

你说为什么不让孔融主持蒙学的编撰?很简单,孔融也是世家出身,孔家可是全天下最不可撼动的儒学世家,让孔融作为蒙学主导者,只会让天下世家的威望进一步膨胀,现在陈非要的可是要在天下寒门士子之中树立起一位新的“伟光正”,而不是让世家又一次辉煌起来。

他陈非靠绝对的武力压制了天下世家十几年,好不容易让他们胆寒了,开始听话了,现在让他们出头刷一波声望,是他脑子有病?当然不可能,蒙学是天下读书人的将来,绝对不能让世家染指,只能由朝廷来主导。

陈非现在还想不到,不久的将来由朝廷主导的“造纸术”产生的廉价纸张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全天下普及给大汉十三州带来了多大的震动,或者说,他还是低估了这两项超前技术给时代带来的“石破天惊”一般的影响。

天下的世家都因为北平朝廷的这一波打击开始一蹶不振,朝廷在寒门学子心中的威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超越了世家,而世家却无法给出任何的反应,因为北平军的兵锋无时不刻不想着向世家挥动,陈非为了实现蒙学在朝廷控制的疆域铺开,甚至放弃了在这一时期参与到天下的统一进程中去,调动大军随时准备镇压世家的反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