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爱卿,带朕一起赚钱!

《大明:好爱卿,带朕一起赚钱!》

第75章国子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江夏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看到的是一盏昏黄的油灯。他歪着脑袋,脑海中浮现出一道从地底钻出来的箭,朝着朱厚照飞了过去。

江夏想起自己喊了一句:“二哥,你小心点。”

“嘶……”江夏倒吸了一口凉气,她刚才还不觉得疼,可这一看,她的心好疼。

江夏看了看周围,这里显然是她在这里居住的地方。江夏总算是安全了。

他低头一看,却见左侧躺着两个女子,这两个女子长得很像,赫然就是崔如霜和崔念奴。

崔念奴靠近江夏,江夏伸出手,在他脸上揉了揉。这两个女子都是他来到大明后才认识的,江夏对这两个女子的感觉并不好。是单纯的喜欢上了他们,又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美貌而喜欢上了他们。

江夏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已经看不出什么名堂了,但看着两人靠在自己的床头上呼呼大睡,显然是因为照顾自己太辛苦了。

江夏心中涌起一丝暖意,作为一个前世的现代人,一下子来到了大明朝,她的心中难免会有些落寞。但正是这种温暖,才驱走了江夏内心最深处的孤独。

“江哥哥,你一定要没事的。”崔念奴喃喃自语,江夏温柔地抚摸着她的秀发。

或许是因为江夏的举动太过突然,崔念奴被吓了一跳,似乎要醒过来。

逍遥山庄的后花园,一块石头桌子边上,李东阳正和朱厚照并肩而立。李东阳说道:“陛下,你在这里等了一日,也该回家好好养伤了,再说了,江夏的伤势也不重,等江夏醒了,我就让人告诉你。”

朱厚照听到李东阳的问话,他摇摇头,长长吐出一句:“江夏,老大。江夏是为了我而受的伤,如果不是我鲁莽行事,江夏也不会受到这样的伤害。若不是江夏,我可能早已身死道消。江夏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可能放心?”

李东阳点了点头,感慨了一句:“没错,江夏这个家伙,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其实骨子里还是很讲义气的,我和江夏认识才两个多月,他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我,这说明江夏有多么重情重义。”

说到这里,李东阳抬起头来,对着朱厚照说道:“请陛下原谅我,这一次实在是得罪了陛下。如果不是刘瑾和钟彬及时赶到,我们就真的要完蛋了。”

“是啊。”朱厚照深以为然地点头。

他回想了一下,朱厚照看到江夏中了一支箭矢,晕了过去,当即取出令牌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想到监狱里的人根本不信。但想想也是,毕竟,没有人会相信,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会为了一个人而隐藏自己的行踪而潜入天狱?

好在钟彬察觉到了不对劲,率领一群人来到了东厂,发现事情有些蹊跷,刘瑾猜测皇帝会去偷天狱,于是便和东厂的人一起赶到了,朱厚照等人总算是逃过一劫。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是一阵心惊肉跳,以他高高在上的地位,这种事情,一辈子都不会有。

朱厚微笑着对李东阳说道:“太傅,这一次,我真的很抱歉。不过,我已经向刘瑾下了一道旨意,将你的罪行全部取消。你还是我的老师,大明的宰相。”

李东阳站了起来,对着朱厚照躬身一拜:“多谢陛下成全。”

“老师,您起来吧。”朱厚照搀扶着李东阳,微笑着道:“您是江夏的师傅,也算是我的至交好友,整个逍遥山庄中,除了江夏二公子朱寿之外,并无朱厚照,太傅不必如此。”

李东阳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谢皇上。”

他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我很感谢你的宽恕,不过我还有一个请求。”

“但说无妨。”

李东阳叹了口气,说道:“臣子一把年纪了,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实在是太过劳心劳力,所以才会退休,希望能过上好日子,还望陛下成全。”

“这……”朱厚照沉默了一下,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让你辞去你的职务,让你辞去吏部和内阁中的首辅之位,但是你的夫君之位,却是你永远都要做的。”

“谢皇上。”这一次,李东阳并未跪拜,只是朝着朱厚照拱了拱手。

朱厚照看向李东阳,微笑道:“你现在有什么计划?这次回去,是否还有别的打算?”

“我打算在京城好好调教一下江夏,争取早点中进士,为陛下效劳。”李东阳正巧想到什么,站起来向朱厚照施了一礼:“还有一件事情,我要向陛下讨要一笔赏赐。”

“是吗?朱厚照道:“何恩典?”

李东阳微笑着说道:“我希望江夏能够去国子监做我的幕僚,还请陛下成全。”

“你是说,你要去国子监?朱厚照犹豫了一下,说道:“太傅,如今的国子监已经今非昔比。”

“我知道,国子监在大明立国之时,是所有读书人的必经之地,汇聚于此。当今国子监,由荫监、贡监、举监、例监组成,构成错综复杂,实是不可同日而语。可进了国子监,也有了一些优势。”

“是吗?朱厚照疑惑问道。

李东阳下意识地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胡渣,却发现自己的胡渣都被江夏的人用一柄长剑刮得干干净净,就连他的头发也是如此。

朱厚照看着李东阳,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可是李东阳是他的导师,他还是忍住了。

李东阳微微一笑,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举行一次的朝试了,如果江夏能在国子监中拿到二十名,那就可以参加朝试,不需要参加童试、乡试和会试。”

朱厚照听到李东阳这么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微微颔首:“太傅说的是。”朱厚照却是一脸的担心:“可是,他在江夏能考上国子监的二十强么?要不,我让国子监的大祭司把这道题目交给我,让他过目,到那时,我就可以了。”

“不用,陛下难道忘记了,如今的国子监,早已今非昔比。”

李东阳和朱厚照相视一笑。

国子监,在大明也算是国学府第了。明朝初期,大明主要通过科举、举荐、举荐等方式选拔人才,而国子监则是权力最大的机构,通常由国子监进行遴选,甚至由皇帝亲自指派。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科举中走出来的人也日益增多,因此,科举制度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而且,朝堂上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只有通过了科举考试,才能进入国子监,所以国子监的地位就没有了,剩下的就是一个空架子了。

到了后来,国子监里的监考职位就变得更加的繁杂了。有阴司,也就是三品官员或者皇上赏识的人。李东阳身为一品官员,有权担任太守,但江夏毕竟不是他的嫡系,这也是他求朱厚照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贡监、举监、司监。“贡监”是指从地方官员中挑选出的考生。“举监”就是通过了科举考试,然后被选为状元,然后被送进监狱。“例监”是以贡赋为官的。

所以国子监里面的人,都是些乌合之众,早就被举人瞧不起了。他们曾经嘲弄过国子监,那是一个充斥着铜臭味和花花公子的地方。

国子监虽然是个很大的地方,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作为大明第一学院,在这里学习,除了要有强大的关系网外,还要拥有很多的好处。这就是直接参加朝试的权利。就算不能直接参加国子监的朝试,也可以直接进入朝试,考个功臣更是易如反掌,是宦子第的第一选择。

现在的国子监,比起以前要弱了很多,监考的水平也差了很多,这也是李东阳为什么这么笃定江夏能进二十强的原因。

随后,朱厚照和李东阳开始讨论国家大事,李东阳作为一个老部下,他的观点让朱厚照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最后,朱厚照和李东阳达成了协议,他可以不在朝廷当差,但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朱厚照也会把他叫进宫,李东阳也就同意了。

二人正说得热火朝天,崔念奴忽然冲了过来:“江哥哥,你醒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