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截胡武媚娘,李世民崩溃了

《大唐:截胡武媚娘,李世民崩溃了》

28摩斯密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只有些点和横,点横交错,看起来想八卦的阳爻阴爻。

李世民看的一脸懵懂,翻过来调过去反复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看不懂。”

李治说:“儿臣捡到这东西时,本以为是刺客留下的,可是怎么也看不明白,便拿了回来。朝中能人多,想请各位宰相看看。”

李治拿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高深,跟易经八卦也没关系,而是摩斯码,俗称电报码,19世纪由艾菲尔德·维尔发明。

这其实是李治自己偷偷弄的,之所以谎称是在行刺现场找到的,是因为当时在门洞廊道内光线较案,很多禁军都没看清具体的情况,加上现场乱哄哄的,没人看清地面上有什么也正常,他想用这招试探下在场的皇子和宰相们。

穿越者就算不会摩斯码,至少也见过的。

如果那个穿越者跟皇子们或宰相已经搭上线了,自己用摩斯密码向其发问,争取能跟他对话沟通,和平解决,以德服人,而且这招的好处是安全性好,因为不是穿越者的话,就是看了也看不懂。

摩斯码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构成简单,只有点和横组成,通过点和横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示出字母或数字。

其一经发明,就成了无线电发报的不二选择,可以说,摩斯码几乎可以是说是为了电报通讯量身打造的。

对应中文世界里的应用,则是由四个数字对应一个汉字,就比如李治现在用的这种,如果对方懂一点摩斯码的基本原理,就能看出这一串摩斯码对应三组数字:0132、2508、6142,而三组数字的意思就是三个字:你是谁?

他不需要跟对方玩密码破译游戏,他只需要让对方看到摩斯码,试探对方是否跟在场诸人搭上了线。

当然了,在具体的电报码应用过程中,为了加强保密性,有时候还会有移位密码,如果对方不知道移位规律,就不能破译电报。

在应用中,甚至还会用某一本特定的书做特定的译码本,比如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就是用蝴蝶梦做专属译码,这种专属译码保密性就更好,只有指定接收人才知道译码规则,就算是电报被截获,也不必担心泄密。

李世民将纸条传给身边李泰,李泰看了直皱眉,看了半天也说不出所以然,然后从李泰开始,殿中所有人都看了一遍,但所有人都跟李泰一样,没人能说出一二三四。

李治看着众人的反应,试图从每人的神色中找出端倪,但他失望了,因为没发现任何问题,如果这些人都不是装的,那么就说明这个穿越者是不是在大殿之内,但却不能判断大殿上的人是否跟穿越者有来往。

众臣退下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李治。

“稚奴,这几日在宫中好好歇着吧,其他的事先不要管了。”李世民爱怜的说。

穿越来之前,李制在史书上读到的,更多的是李世民的英明神武的一面,可以说在前世的李制心中,李世民是位写满了神性光辉的伟大君王,是平定乱世的大英雄,是开创盛世的千古雄主。

摸了电门穿越成李治之后,李治在李世民身上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人性,这是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男人和父亲,在李治面前,李世民更多的像个平凡的家长。

但是李世民的话却让李治心里一沉,赶紧说:“儿臣办事出了差错,但以后一定会谨慎行事……”

李世民一摆手打断了李治的话:“朕不是说你办事出了差错,你其实办的很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你懂吗?所以有些时候,办事也要讲究办法,不能一味向前进取,适当的停一停,也是为了更好的向前。朕担心的地方,你的差事办得越漂亮,有些人心里就越不舒服,你树敌就越多,对你就越不利。不过你不必有顾虑,你实心实意为朝廷办事,不计个人得失,朕绝不叫你没下场。”

李世民的话看似前后不搭界,但实则前后相连,自有内在的逻辑,而且李世民也是盖世英主,事情看的透透的,各种弊端情由也都知晓,能把话说到这地步,已经算是彻底交心了。

李治自然也听明白了,李世民虽然没明说,但李世民心里也怀疑刺客的背后,跟太子和魏王脱不开干系。

李治早已下定决心,绝不能留在宫中,一定要在宫外,不管是查什么案子,反正一定要出宫,只有出宫,才有机会查到那个穿越者,因为他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

李治决然的说:“父皇不必担心,苟利社稷,儿臣早已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了,父皇每天宵衣旰食,日夜为天下操劳,儿臣这点奔波曲折,跟父皇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只要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办事,儿臣不畏艰险。”

虽然李治也觉得这番高调李世民未必能真信,但坚决的表态,至少不会在李世民这里减分吧,应该不会,李治心里暗自念叨。

果然李世民听了大喜,露出欣慰赞赏的目光:“好,不愧是朕的儿子,你大哥和四哥,若有你一半的心思用在办事上……”李世民叹了口气:“你去办吧,放心去吧,有父皇呢。”

李治听着心中暗自庆幸,父皇的话里不仅透着对太子和李泰的不满,更有对自己的认可和期望,这两点都很关键,父皇对他们两人彻底失望之日,就是自己上位之时了。

但李治深知这里面的深浅,听懂归听懂了,听懂了也不能显露出来,还要让李世民认为自己依旧懵懂,天心难测,未必就是所有人都真的猜不透,更多的则是不敢猜透,或者是猜透了不敢说破,因为一旦说破了,恐怕就是大祸临头的时候了。

--------------------

李治带人来到布政坊。

长安城,我们现代人口中的长安城,其实是两座长安城。

汉代长安城和唐长安城。本书中的长安城其实是唐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刘邦建汉后兴建的都城,从汉初营建到整个西汉王朝不断建设完善,几经战火蹂躏,从新莽,到东汉,经魏晋,再到北朝,关中平原上挺立的长安城,一直都是汉长安城。

杨坚篡周建隋,考虑到汉长安城几经战火已经残破,而且新王朝应该有新气象,便筹备营建新都城。

杨坚早年被封为“大兴公”,所以新都城取名大兴城,那时隋都还不叫长安。都城内的县、门、园、池起名原则都遵循“永远兴隆昌盛”之意,所以城内的坊名听着都那么喜庆。

大兴城的设计和总建造师是高颍和宇文恺,新都建设的启动是在开皇二年,即582年6月,建造周期是十个月。

隋的大兴城(长安城)在汉长安城东南,面积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倍大还多,是中古时代世界第一大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