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截胡武媚娘,李世民崩溃了

《大唐:截胡武媚娘,李世民崩溃了》

30狄仁杰的老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陈宝说也简单,晚上西院要是有什么动静,叫陈三别去管就行,那肯定是来来回回偷偷往里运女人呢。

由于突利设身份尊贵特殊,所以突利设等一众人住进驿馆后,驿馆将整个西院都给了他们。

除了驿馆日常供应的饭食饮水,日常的起居打扫都是突利设的随从自己负责。

陈三当时表示理解,人家小可汗来了,找几个女人,缓解下空虚寂寞,慰藉心灵,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便一口答应下来了。

当天晚上,西院那边果然有动静,陈三以为是往妓女偷偷进院,便也没当回事。

又过了一阵,陈三想着那院找了那么多妓女,一定是春色满园。

长夜漫漫,他无心睡眠,加之心里好奇,想偷偷听听墙角,结果到了西院却一声也没没有。

陈三觉得奇怪,就偷偷进去一看,结果各屋都没人。

陈三当即意识到出事了,赶紧找到驿长,说西院没人了,只没敢说自己收了钱故意放水的事。

听了陈三的叙述,李治已经可以确定,突利设他们是自己跑的,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跑呢?

李治来之前便调阅了初步审问的卷宗,察觉值夜的陈三可疑,发现值夜的陈三可疑,但突利设主动出逃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李治转头询问狄知逊,“狄公,你怎么看?”

狄知逊万没想到李治对自己一个小小的评事如此礼敬和重视,暗自惊讶的同时,一方面感觉面上有光,但另一方面也颇为惶恐,他斟酌着答道:“从各方面迹象看,突利设连夜出逃,是早有预谋的。”

驿长和驿夫的第一轮审理,虽然狄知逊没有参加,但狄知逊也是看过卷宗的,他这几日看押这些人,闲来无事,也仔细研究了案情,所以在李治来之前,他心里就有了结论,只不过他的职责只是看管这些驿夫,并没有得到查案的命令。

“你说他们是出逃,是吗?”李治有心考较狄知逊,所以故意不说自己的结论,而是让狄知逊分析案情。

狄知逊点头:“从他们贿赂陈三,到短短半个时辰就撤的一干二净,而且走后房间内整洁有序,连夜逃出了驿馆后更没被巡夜的武侯卫撞见,这些都说明他们提前谋划,早就规划好了出逃的路线。”

李治点头,狄知逊的判断,跟自己的分析差不多,果然是个人才,李治忍不住点头称赞:“看来你们家都是查案子的好手。”

“我们家?查案好手?”狄知逊不明白李治在说什么。

李治哦了一声,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圆过来:“我是说,你分析的有道理。你就跟在我身边吧。”

狄知逊没想到晋王会这么说,这真是意外之喜,要知道,他在京中没有靠山,所以虽然自负有满腹才学,却一直苦无用武之地,如今竟意外抱上了晋王这条大腿,以后自己出头有望了。

狄知逊此时心雄万丈,一生所学,终于要有用武之地了,想到这里,他的语调都不免慷慨激昂,跪地感恩行礼:“谢殿下赏识,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协助殿下破获此案。”

----------------

从小院出来,李治一行人直奔鸿胪寺驿馆。

临时关押驿长和驿夫的小院在布政坊南边的祆祠附近,在布政坊西南。

鸿胪寺的驿馆也在布政坊,而且距离右武侯卫的衙署很近。只不过驿馆在北坊门附近,从临时关押的小院,要到达驿馆,中间要路过布政坊的十字街。

大概的相对位置应该是这样的:

布政坊北坊门安福门(皇城门)

鸿胪寺驿馆济法寺右武侯卫衙署

西坊门十字街东坊门皇城

关押驿夫驿长小院

祆祠

布政坊南坊门皇城

承天门前大街(类似当代帝都长安街)

没办法,文章里不能加图片,用文字画的位置糙点,请大家将就着看。

李治一行人很快就走到十字街口,突然前方一阵喧哗。

“站住!”

“给我站住。”

一个高大肥硕的胖子从北面狂奔向南而来,一群武侯在后面拼命追。

李治皱眉,命令尉迟宝琪:“截住他。”

尉迟宝琪得令,带了几名士兵跑上前要抓人。

不过那胖子见前方有官兵拦截,立即掉头朝西跑。

尉迟宝琪等人在后面追赶。

李治翻身下马,歪着脖子快速来到一旁的士兵身旁,在那士兵还没反应过来时,摘下了士兵背的长弓和翎箭,一把掰下箭镞。

李治动作很快,眨眼间搭弓上箭,嗖的一箭射出,正中那胖子大腿。

虽然箭镞被李治提前卸下,但箭的前端仍插进了胖子大腿。

胖子哎呦一声摔倒在地。

后面的几名武侯猛扑上去,将胖子按住,捆了起来。

“好。”

“彩。”一片喝彩声,所有武侯卫士兵同时叫好。

从尉迟宝琪到士兵,都是由衷钦佩李治。

右武侯卫士兵配备的是唐军中制式长弓,弓身材质是上好的桑柘木,坚韧耐用。

李治这一箭,速度力道都是上佳。而且李治在仓促之间,还能想到卸下箭镞,减少杀伤,除了箭法超群,这份机智和决断,都堪称大将之才。

在了解李治之前,尉迟宝琪和士兵们原本都以为这晋王殿下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皇子,当个右武侯卫大将军也不过是挂个名,出来招摇几天,图个新鲜劲。

几天接触下来,所有人都对李治心悦诚服。

经过前面两天的接触,尉迟宝琪原本就佩服李治的机智善变、反应敏捷、擅长应对突发状况,如今看来,这晋王殿下堪称文武双全。

底层的兵将说好带也好带,说难带也难带。

想带好兵,一来要同甘共苦,二来要赏罚分明,三要让他们心悦诚服。

这三点,李治全都做到了。

这一箭,李治牛刀小试便立了大威,不仅将士们心悦诚服,就连三风和啸天也暗中叫好,这一箭若是当兵多年的老行伍射出,士兵们觉得是正常事。

但眼前这个十几岁少年能射出这一箭,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治将弓递给它原来的主人,随口说了一句:“你的弓不错。”

那士兵郑重的接过弓,挺胸朗声道:“大将军威武。”

李治表情看不出任何欣喜,显然这一箭对他来说并不值得炫耀。

那几个武侯押着胖子往武侯铺方向走。

一名三十多岁的武侯笑着上前道谢:“感谢您老出手帮忙,多亏了您,要不这贼……”

李治一摆手打断了武侯的奉承:“他怎么了?”

武侯见李治带着一名郎将和一群士兵,尤其是李治身后那匹高头大马,身形健美,不是西域进贡的胡种,就是阴山来的神骏。

这派势,这宝马,武侯已认定李治不是凡人,不敢隐瞒:“这厮从前面那院子偷偷摸摸的翻墙出来,我们巡街时发现了,结果一喊,这厮拔腿就跑,我们觉得可疑,就追。”

李治觉得这不过是入院行窃的小贼,也不当回事,正要回身上马。

一名年轻武侯跑了过来,附在中年武侯耳边说了几句什么,中年武侯大惊,忍不住脱口而出:“真的?全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