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风骨

《汉魏风骨》

第七章 死讯(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郭嘉默然,将目光投向了别处,过了许久,方悲戚地说:“叔夜品性纯良,宁捐身以成道义,乃当世英隽风流。他也曾试图干涉本朝历史,两次皆未遂,那被司空自匈奴赎回的蔡氏女,即为叔夜之义妹,当年叔夜不曾出手相助,致使自身憾恨多年;后来宛城一战,他又想救下长公子和典韦,却险些将自身性命搭进去。”

我惊愕不已。

原来……琰姊姊口中所说待她极好的兄弟,竟是杨夙。

郭嘉叹惋:“杨夙声名赫赫,那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可惜后来造化弄人,他狂悖恃权,牵涉叛案,纵然无罪,君臣已相忌,如今身死业覆,为天下笑,岂非刚正易折,逆天拒势所致?后来曹公下令,禁止军中再论叔夜其人,诸臣便不再提。今日你在堂上所引孟子之言,正是杨叔夜曾愤懑说与曹公之话。”

难怪当时说完曹操眼神都不一样了,还说因我而想起当年之人。

“连他杨夙……都落得这般下场么?”

如鲠在喉,我颓唐不已,眼巴巴地望着跟前之人。

“可是,郭先生,我真的很想救你,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去死啊……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只能等死吗?”

“不,还有一事可做。”

“呃?”

“活在当下。”

郭嘉拂袖回身,目光如炬,负手而立,巍巍似高崖之松。

“如今曹公平定北方在即,军国多事,北伐袁氏兄弟迫在眉睫,嘉自知时日无多,更当殚精竭虑,为我主分忧。崔姑娘,恕嘉不能留你,你与叔夜,皆是异界之人,本不属于这里,莫再蹚这时局浑水,说什么为他人改命的话了,姑娘自身难保,还是安安稳稳做一世贵府女公子吧!”

我叹息道:“郭先生,您还不明白吗?自缨投胎转世来此,便已入这天下棋局,难以脱身。这场劫难本为游戏,只是败了,便再无重来之可能。先生可以不听缨劝休之言,但切莫赶我走……”

郭嘉摇摇头:“非嘉不愿教授姑娘学识,只是权谋机术,非女子可轻易参会其要也。”

“缨自知不如杨夙,然……我亦心怀热忱,欲学兵法一二事,承继先生辅弼曹公遗志!崔缨不才,恳求先生指教,学取安身立命之策。”

“姑娘心思简单,然执念深固,此则运谋大忌也。嘉明日,便向司空请辞姑娘回府。”

我闻言惶恐,急忙伏拜郭嘉:

“郭祭酒,‘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您说什么我都可以改……前世缨年少时,惛愚无知,唯君如光,点亮青春芳华。而今我已长大,遁此人世,来近君侧,辄应换我为君守候,报君前世恩泽……先生,别赶我走,可否?”

安静的厅堂里,久久萦绕着啜泣的声音。

郭嘉嗟叹不已,只能又将我扶起:“姑娘若非要拜郭某为师,甘作一刀笔女吏,嘉……允你便是。”

“先生此话当真!?”我破涕为笑,紧紧抓住他的双袖。

“当真。”郭嘉点点头,“只是接下来,郭某所训诫姑娘之言,务必牢记,终生恪守。”

“先生请说!”

郭嘉让我在侧座坐好,自己方方正正地坐回席座。

“嘉先询问姑娘,来此拜师,以何身份?”

“军师祭酒的故人。”

郭嘉笑:“何意?”

“凡后世实意仰慕先生者,皆曾与先生神交,崔缨廿五年前便认识先生了,只是先生不认得我。如此算来,我于先生,也是半个故人。”

“嗯……”郭嘉哑然失笑,“话虽如此,嘉诚欲诫告姑娘,拜郭某为师,当首之事,便是知晓入此郭门,再无什么司空贵女,只有师生之义。”

“其二,欲为谋谟策算之事,且打碎往日理想光景,认清人情世故,谨言慎行,洞悉人性,方可无往不利。”

“其三,姑娘及笄取字,已为成人,须知为臣之忠,为人女之孝悌。工于算计,却只会施诸亲朋,此为愚人。”

“其四,身居乱世,善恶模棱,量度行德,无须拘束小节,徒使心为形役……”

……

春夜悄悄,偌大的郭府,只有前堂烛光明亮。

我悲喜杂陈,前世盼了又盼了人儿,此时此刻,竟真的就在我眼前,跟我秉烛夜谈,聊起天文地理、历史军政。我们从阴阳五行聊到谶纬方术,从河图洛书聊到伏羲八卦。从孙武、吴起兵法聊到三韬六略,那人还认真地听我讲起后世的《三十六计》。

我趁机接连向郭嘉抛问:

“占据江东数郡的孙策,你是如何知道他必死于匹夫之手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司空麾下的暗探,怎会尸位素餐?”

“史书不曾有先生身世记载,你是否与那郭图一样,皆是颍川大族?”

“谄主媚上,顾己利而失大义的争权之徒,嘉耻与同族。”

“入曹营之前,先生与荀令君是何等关系?”

“乡党故交,同窗习业,以兄弟称。”

“先生的‘十胜十败’是否曾作腹稿?”

“腹稿?”郭嘉又哑然失笑了,“以少胜多之役,自古有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袁氏势大,兵力虽胜,却内隐患无穷,下心离异,徒有其表;曹公善以机变,集汝颍文武臣属,上下一心,故不战而胜负已分。曹公何等明主,心中怎无分晓答案?我等谋臣,不过捧袂顺言,助君雄焰耳。”

我思忖片刻,小心说道:“最后一问,尊夫人……与先生,是如何认识的?”

郭嘉莞尔:“这便不是小姑娘你该问的了。”

“我不小了,我已及笄,先生日后唤我子嘤便是……”我扭过头,闷闷不乐,“只是,崔缨还是……想代尊夫人问先生一句,‘君只身去为曹公赴死,奕儿他日若问阿翁何在,将何辞以答’……”

郭嘉神情黯淡,默不作声。

“郭先生,这府内那么冷清,你就不怕孤单吗?”

郭嘉仍是不语。

我长叹一气,垂着眼又问:“克定邺城之后,曹公大兴土木,为群臣依功次造第,各属官大都举家徙居。你郭奉孝是曹操最亲近的谋臣,为何偌大的军师祭酒府,只有你一人和少数仆侍?”

“等司空平定幽州,万事尘埃落定,再举家迁来邺城,为时未晚。”

“可是……你不是已经知道自己的宿命了吗?”

“傻孩子,人生一世,终须有些希望的嘛,眼中不可只剩结局……兴许,嘉能大难不死?”

郭嘉笑了笑,继而抚额闭目,露出十分疲惫的神情:“北方未定,未可安家。况冀地干寒,易生疾疫,是个是非之地。军师祭酒?呵呵……嘉早知性命不久,这军师祭酒一职,在我之后,仍有人继之,届时曹公便不必为新主择府烦忧了。”

我闻言鼻子一酸,沙哑着声音问他:“北方干寒,你怕你妻儿得病,可你自己呢?”

郭嘉无言以对了。但他仍满是精神地说:“其实,不曾举家迁邺之人,不唯有郭某一人。”

“先生是说——令君?”

郭嘉点点头。

“荀令君与先生不一样,他是……”我顿了顿,很难把某些话说出口,只好改口问他,“缨前世也同样爱戴荀令君,只是深表遗憾,令君似与曹公有不少分歧……先生想知道荀令君的结局吗?”

郭嘉看向我,我却把头又低了下去。

“位极人臣,却终究是抱憾离开人世的……”

郭嘉并未追问,似乎对很多世事都看得透了,于是他拂袖起身,负手徘徊在堂下。

“嘉确与文若不同。文若肩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嘉则孑然一身,生平所求,不过成全曹公定乱之夙愿,不过海晏河清,还天下以太平罢了……”

“世有多少被褐怀玉之士,或未遇其主,未展平生之志,郁郁而终;或是明珠暗投,未得佳木而栖,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是曹公当年,予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遇,更于乱世拔举贤士不知其数。知遇之恩,何足之贵,况流水知音,尔汝之交。

“曹公常赞嘉为性情之臣,其虽贵为人主,却不尚威仪,更是真性情之主。曹公于我,既是伯乐,亦是伯牙。如此明君,诚乃嘉毕生之幸,何得使人忘之?何不教人寤寐思服,披沥肝胆以相报?

“至于文若……盖命有定数,祸福相因。然嘉坚信,终其一生,令君对曹公的赤忱之心,都未曾有丝毫变易——如同当年的杨叔夜一样。”

心若被刺,我哽咽难受。

“好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强颜欢笑,眼中充满了光芒,“崔缨终于知道,当初为何会对先生那般痴迷了。原来……从童年倾慕诸葛先生,到少年眷恋郭祭酒,我崔缨,从未变过。”

郭嘉回身,笑吟吟地走近:“如卿之言,令人想见其为人,可惜,郭某余生,再无缘与天下俊杰结识了。”

我怅惘不言。

“好了,崔姑娘,接下来,该郭某来询问你了。”郭嘉笑着坐下了。

“先生请讲。”

郭嘉温和地笑着,脸上还恍若泛起了少年的红晕:

“嘉自出仕以来,并未有何丰功伟绩……千年后的世界,当真有许多记着我郭奉孝的人吗?”

“有!可多着呢!”我也努力地笑着,暂时抛却忧伤,眼珠子骨碌碌地转,“虽然有些传媒的营销,但大体……你郭奉孝是值得那么多赞誉的,先生与曹公的佳话,可谓永世美谈了。”

“那么,嘉真实面貌,与你们所想象的,是否有出入甚大呢?”

“至少在我看来,你郭奉孝,确担得起‘汉魏风骨’之誉。”

郭嘉笑眼盈盈,目光投向了堂外,心思却遥飞去了未来世界:“千年后的九州大地,应是再无硝烟弥漫,再无白骨露野罢?”

“没错!”我眼前一亮,兴致勃勃地同郭嘉讲起21世纪:

“我们那个世界可美了,有汽车、高楼大厦、手机、电视、电脑、飞机……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村庄,东村的人可以随时在网上与西村的人联系。人们住的房子像山一样高哩!科技使世界天翻地覆,人们可以在天上飞,还能在海里游,还能在路上坐高铁,那高铁是好家伙,跑得比马还要快呢!从邺城到许都半个时辰都不用!”

郭嘉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惊诧,只是微笑着点点头,缓缓问:“那时的汉国,可还会受外族侵扰?可还有百姓流离失所?”

我即刻颓丧下去:“实话说,郭先生,魏晋之后,唐宋元明清,朝代兴亡代废,直至清末,我们被外族欺凌得十分惨痛,列强竞相蚕食我泱泱大邦。但百年血拼,我们终于迎来了光明和平的年代……再没有封建皇权,再没有阶级尊卑,人们提倡男女平等,有的是欢歌笑语,有的是幸福安详,每家每户都房子住,每个小孩儿都有书读,每个老人生病都能被治疗……途无饿殍,路无拾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老少皆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还没待我说完,郭嘉便笑着打断我:“姑娘莫不是在唬我,你们那儿,当真有如此好么?”

“真的!虽非大同,犹在路上!”我神采飞扬起来,作思乡状,“虽然没有绝对的完美与公平,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一代又一代汉人,真的很不容易,都还想再造个大汉盛世。我实在不知道,还怎么形容,我前世那二十三年的幸福生活……”

郭嘉好一顿感慨:“当年杨叔夜,不过寥寥数言。他说,‘官渡之战,曹公能赢,但你郭奉孝会染病早逝,在建安十二年跟随曹公北伐乌丸之后。你死之后,曹公很惦念你……好在后来,军队节节连胜,曹公在赤壁大败孙刘盟军,收复江东,西征张鲁,平定巴蜀,曹公位尊魏王,总算替你郭奉孝看清这江山结局。再后来啊,丕世子代汉自立,建立大魏四百余年基业,百姓亦得四百年和平’。”

我闻言默然,暗自思量:曹操最后对杨夙那样,杨夙竟然还给郭嘉善意的谎言,不曾将赤壁定三分的历史真相说破……呵,‘大魏四百余年’,倘历史上真无那动乱的魏晋南北朝便好了,若无司马家篡权,曹魏四百年还天下清净,倒还真是一个美梦。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可惜曹家人守不住这万里江山啊……

“假使杨夙未曾告知先生结局,先生还愿相信,曹司空能统一天下吗?”

郭嘉思忖了片刻,旋即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吾信!荆州刘表,自守之贼耳,与当年的袁术一般无二,不足为虑;江东孙权,以及刘备,虽不可预料,然其势并不及曹公,胜算十之有七;至于西蜀、汉中,只需曹公北方一统,顺流收复江淮荆楚,而无大败,边陲自然俯首称臣。嘉知曹公,嘉信曹公!”

……

秉烛夜话,穿越时空,我时喜时悲,却从未今夜这样放松,与古人聊尽肺腑之言,将积压多年的秘密倾吐而出,是无以言表的畅快淋漓。

我和郭嘉二人,就这样一夜未眠,畅聊到天明。

卯时末,方洗漱就寝,然一梦千年,梦中尽是与杨夙中学同窗时光。

那个少年,还是那般爱笑,争着抢着在语文和历史课上发言,锋芒毕露,我独在第一排悻悻不已,却又觉得好玩极了,于是暗暗地笑。

如若不是睁眼又见挂着香囊的四角斗帐,我几乎以为自己真的回家了。

这个梦来得合情合理,却令我悲伤不已。

眼角泪痕未干,一想到杨夙已被我这个世界的“养父”曹操杀戮,我便忍不住将脸埋进被里,痛哭流涕。

前世已经事事都要比他慢一步了,为什么今生仍要比他晚生多年?为什么我赶不上去救他性命啊……杨夙,这场游戏你真的输了么?如果你的回合结束了,那你现在又在哪啊?

及至今日,雨已连下三日,在郭府听见的雨打窗棂,与曹府所闻,并无甚区别。睡意阑珊,我支起酸痛的身子,唤来侍婢,方知日近黄昏。

“先生辰时便又去处理公案了,还特意叮嘱奴婢们,勿要搅扰了姑娘。”

我换好束袖男装,轻步推门,行至前院。

屋外云销雨霁,天边晚霞片片映入眼帘。

院里的桃花落了,我一眼便见着郭嘉一人站在庭前花下。

暮春已至,桃花飘零,零落成泥。清风乍起,春燕飞檐。故人青衫,独立黄昏下,驻足凝望远方,缄默无言。

可我分明看见,他抬着的右手掌,紧紧握着。

不知握的,是灼灼花瓣,还是滚烫浊泪,还是他的赤忱之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巍巍如松的背影,今生今世,是如何也忘却不了的了。

我那时,就站在他身后,静静地看着他,陪他看着暮色一点一点被黑夜吞噬,也不能挽留分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