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14擅借势者方为人杰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14:擅借势者,方位人杰

王元春上前道:“官家,我朝弓弩之强远超历代,且品种繁多;威力最大者当属三弓床弩配寒鸦箭了,此乃我军一大克敌利器,在与辽国,西夏和金兵的交战中均屡立奇功。

但就普通州兵手里的弓箭,杀伤力应该在七八十步左右吧。”

赵竑点点头,转头对潘壬道:“官兵临近后,必然利用射箭作为掩护登岛;立刻安排人赶制一批木制盾牌,应该还来的及!”

“官家所言极是!”潘壬应道,随即又惊愕问:“官家,莫非是真准备在此与官兵一战了!”

赵竑看了看周围,见人人面现惊惧之色,显然都是被官兵的来势给吓着了,再无刚才在大厅里的那般雀跃劲头。

最后赵竑看着潘甫,正色道:“潘将军,你不愧是朕的殿前都指挥使兼湖州驻屯军都统制,你刚才在大厅里讲的那番御敌之策颇有见地;朕现在就让你全权负责此战,尽管按你的想法大胆去干吧!

记住,此战关系到我朝生死存亡,只许胜,不可败;你可有这个把握?”

潘甫微微一怔,迟疑的看着他。

他有个锤子的把握。

眼见官兵剿贼意志之强,来势之凶猛,他心里也早就打起了退堂鼓。

但刚才自己在大厅里表现的那般牛逼哄哄的,现在如果说不能战,不是转眼就打了自己的脸么。

在江湖上混的,除了嘴巴会说,脸面也很重要的。

赵竑当然是主张撤退的,这么问只是想借机敲打敲打这个太湖渔民老大。

在这一百多号人的基本盘中,王府中人他自然能驾驭,被朱老夫子的学说彻底带进沟里的潘氏兄弟也能驾驭,唯一难驾驭的怕就是这个孔武有力,江湖气息十足的潘甫。

上辈子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旗下的贸易公司有上百号员工;虽然经商和造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玩法,但御人之道却是相通的。

因为,自古以来的人性是相通的。

见赵竑和众人都齐齐紧盯着自己,潘甫瞬间感觉到了压力,他犹豫了一会儿,主动把皮球又踢了回来,谨慎又十分讨巧的说道:“官家,此战非比寻常,关系重大,但凭官家决断便是。

无论战还是不战,臣都领命。”

这就对了嘛。脸面虽重要,但命更重要不是。

手握决断权的赵竑心中大慰,举目虚望了望远处水雾迷蒙的湖面,语气坚定的道:“敌强我弱,咱们不可逞匹夫之勇!朕决定,趁湖面起雾,全岛人员立刻准备船只,携带财物准备撤离!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潘阳领一拨人为开路前军,殿前都指挥使潘甫领一拨人殿后,其余人护翼两侧,掩护朕和满朝文武撤退!

撤退之前,要赶制一批木制盾牌,确保人手一只,因为一旦遇到官兵,对方必定以弓箭作为首选进攻手段,盾牌对我方防御至关重要!

另外,多制作些船桨,这样船划起来快!”

“官家英明!”众人轰然应道。

………

…………

随着赵竑一声令下,关于战与撤的争议算是尘埃落定,潘壬立刻遵照指示安排人行动起来。

砸冰开路的,收拾财物粮食的,准备船只的,做盾牌的……众人忙的风风火火,热火朝天。

赵竑看着这一幕,心里颇有几分成就感。

看来老子的话还是管用的。

这一点很重要的。

但这毕竟是借了官兵的势,要真正竖立起绝对的权威,唯一的途径就是带领众人脱离险境,走向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困死在这太湖之中。

至于这条光明大道在何方,经过仔细琢磨后的他其实已经有了初步方略,但还没有到兜出来的时候。

因为太湖是这些人的根,要他们离开自己的根,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这官兵的势还得继续借。

善借势者,方为人中之杰。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潘阳等人已经破开一条长达里许的水道(破冰这玩意,只要开了一个口子,后面破起来就会越来越顺利!),盘踞白鹤洲不到一天的起事队伍便开始匆匆撤离了。

赵竑怀抱焦尾古琴,和王元春等九人乘坐一只大船;潘氏兄弟等十来个人坐在后面一只船,船舱里还搁着尚未入土为安的潘老太公的尸体。

小岛和原先停在湖岸拉过来的船只,加起来有大大小小二十来只,勉强能装得下这一百多号人和财物。

潘阳领着三条船的人马在前面继续破冰开路,借着湖面阵阵寒雾,在官兵合围攻岛之前,带领众人顺利乘船逃了出去。

一路艰难的突破了冰层区,行船终于顺畅起来。

众人都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赵竑的心思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琢磨着官兵合围白鹤洲仅仅是个小合围,谢周卿联络周边州县的官兵来个太湖大合围,那就是真的麻烦了。

他按照行船的速度,盘算着经过整个太湖水域抵达无锡边境和谢周卿联络无锡官兵大合围,哪个时间来得更快。

行了大约二十来里,潘壬令人把船开快,与赵竑乘坐的船并行,起身拱手道:“官家,前方十几里处的鱼嘴岛上也有我家一处庄园,要不咱们在那里上岸,生火做饭,再议接下来的大计不迟!”

还议个甚的大计,赶紧抓紧时间跑路吧,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在太湖上是干不成什么事的。

赵竑反问道:“潘卿,你是肚子饿了么?”

潘壬中规中矩的回道:“不饿,臣只是担心官家肚子饿。”

赵竑一扬手,“官兵很快就会追过来,咱们加快速度一路北行,直到朕觉得肚子饿了再说!”

一百多号人一路乘船北行,待夜幕降临时,已经到了距离白鹤洲五十几里的湖中心;正巧前面七八里处的鲤尾岛上也有一座潘家庄园。

众人上岛,烧火做饭。

吃了后休憩了个把时辰,赵竑一跃而起,呼道:“此地不宜久留,官兵很快就会寻过来,咱们赶紧继续行船!”

众人连忙带上干粮跟着他继续逃路。

只是停泊鲤尾岛时尚是二十二只船,现在只剩下十八只了,有意志不坚定者大概觉得希望渺茫,趁生火做饭的时候偷偷开着四只船开溜了。

“好几处庄园都不要了,官家这是要带咱们去哪儿啊!”

“是啊,按这个速度再行一天就到达无锡地界了,咱们这太湖起事还干不干了!”

“咱们对无锡那边的地形可没对湖州熟!”

“都没见官兵人影的,再这样逃下去,队伍都要散啦!”见这样没头没脑的一路北行,有些人开始发出各种质疑和牢骚。

又经过一夜半昼的紧急航行,到第二天晌午时分,赵竑终于带着众人抵达了太湖无锡区域的沿岸,此时船只还剩十五只,中途在鹦鹉岛边休憩时,又有三条船的人趁机悄悄溜了。

如此,他的基本盘就只剩九十几个人了。

为防止对岸有无锡官兵设伏,赵竑先让潘阳上岸仔细勘查了一番,确定没官兵设伏后,才带着人上岸,分散几处吃干粮充饥。

自在湖州城内发动政变以来,众人已经是一个半白昼,两个夜晚没怎么睡过觉,但目前仍处于极度凶险的环境中,没人敢有丝毫大意。

“老大,离开了太湖,咱们就什么都不是了,去问问,官家他到底想干什么?”

潘甫心中也有这个疑问,便起身朝赵竑那边走去,正好潘始兄弟,潘阳,王元春等人都在。

“官家,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这样一直逃吧?”不待他发问,一向沉不住气的潘丙已经代他问了。

赵竑招呼潘甫坐下,瞟了瞟周围这帮文武肱骨,终于把自己这一路完善好的方略给兜了出来。

“各位,经过这一路颠簸,你们对朕的忠心是经过了考验的!人不在多,而在于精,留下来的都是匡扶宋氏正统的忠义之士,也是咱们干事业的种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看现在咱们人少,只要方略正确,咱们一定可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不枉好男儿来这世间走一遭!”

这番动员的话虽有几个生僻奇怪的词汇,但总体还是让人听的懂的。

潘阳问:“敢问官家,何为正确的方略?”

赵竑盯着他,语气坚定的道:“咱们要再造一个大宋!”

再造一个大宋和匡复宋室正统,二者似乎有些不同。

众人一听,都觉得既新奇又振奋,纷纷张着耳朵听他继续说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