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201路向北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20:一路向北

郭轩带领使团一路朝长江边上行着,转过一处岔路,突然看见前面小镇旁的通道上设有一道岗卡,由一百多名官兵和捕快把守着,对过往路人进行严格盘查,连忙本能的招呼队伍停下。

一名领头的军官却已望见了他们,连忙带着十几个手下走过来。

郭轩稳定心神,下了马,拱手道:“这位军爷,我等是奉金国皇帝诏命出使贵国的使团,现已完成使命,正在回国的途中。”

那军官见对方这等装束和阵势,多半也猜到是这么回事了;作为一个奉上司命令堵截搜捕赵竑等一干叛逆的小军官,根本就没有资格对代表一国之象征的使团盘三问四的。

按照正常的出境程序,如果使团入住沿途州府,路一级的官驿,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是有权过目通关文书的,至于副本一般也是不看的,按对方报上的人数安排食宿便是了。

但边防军就不一样了,因为担负着把手边关的重责,不光要看着副本,还要逐一核查。

所以,最危险的环节就在那里。

但郭轩还是令人拿出相关通关文书和节牒奉上,而详细记录人员物品的通关副本自然是不会拿出来的。

这小军官倒有些受宠若惊,迟疑着接过,只见帛书龙纹印底,庄重大气的汉文女真人交替书写,节牒精致华丽,这辈子只见过县令布告的他手都有些颤抖,略略看了一眼,也看不太懂,便递还了,招了招手,喊道:“撤了栅栏,让他们过去!”

“多谢军爷!”郭轩道了谢,带着队伍朝岗卡走去。

混在队伍里的王元春,潘阳等人目不斜视的跟着走,心里头抑制不住的扑通扑通直跳。

通过岗卡时,这些人的心就跳得更厉害了。

郭轩强作轻松镇定,一双眼睛快速瞟了一眼岗卡前一排桌子上摊着的一张张缉捕告示,心头微微一惊。

这些告示第一份自然是赵竑,依次排下去是潘壬,潘丙,潘甫,王元春,潘阳等合计七巨头,并配有画像;这些相同款式的告示池州城内也有贴,但他没理由仔细看过,现在仔细看了,记忆力和观察力均不错的他立刻想起刚才混入队伍的人当中,有两人与布告上的画像依稀有些相似。

好在两个人混在一百多号人的队伍里,改服易装后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加上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底层官兵和捕快的注意力,更多的是聚焦在使团队伍的服饰,节旌,马车造型等比较新奇的玩意上。

有些人在悄悄议论这女真人跟咱们汉人长得也差不多,并不是什么青面獠牙的怪物嘛。

另有一些自认为懂行的人则纠正,这里面也是有汉人的。

郭轩不动声色的带领众人,快速通过岗卡。

待他们通过岗卡后,一些官兵还忿忿指着他们的背影,骂一通汉奸可耻,金狗可恶之类极不友好的话。

待队伍完全走远了,郭轩忙策马回奔,从队伍里找出王元春和潘阳,让他们钻进副使和判官的车厢;完了还觉得不踏实,看见黄方朴手里抱着那副古琴,联想到赵竑喜欢操琴,担心露出破绽,扔又不方便扔,便直接把古琴塞进了老师的车厢。

赵竑抚了抚心爱的古琴,藏好后赞道:“张先生的这位学生遇事沉着,思维缜密,是个难得的俊才,请问其尊姓大名?”

张天纲欣慰的一笑道:“此子名叫郭轩,乃我朝晋阳公郭文振的第三子,两前中举后便入府拜我为师,希冀能在学业上更进一步。这回我奉命出使,便向皇帝替他讨了一份行仪官的差事,权当带在身边历练历练吧。”

赵竑笑道:“这位郭兄堂堂举人,都得向您请教学问,先生当是进士出身了。”

张天纲也没有否认,只是摆了摆手,“别扯这些没用的,我刚才问你到了北边,准备如何行事,阁下还没正面回答我。”

赵竑笑道:“我不是说了,再立一个宋室小朝廷么。”

“怎么个立法?”

“目前还没想好。”

“立在何地?”

“也还没想好。”

张天纲双目微眯,不悦的道:“阁下口口声声说这是一笔生意,却完全没有谈生意的诚意,你若还这般藏着掖着,我可要重新考虑是否有必要做这笔生意了!”

“张先生误会了,我是真没想好,再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关注己方是否有利可图,其它的并不重要,难道不是么。”

只要我的宋室小朝廷一直存在,这大宋事实上就处于分裂状态,一个分裂的大宋,对贵国绝对有利无弊。

恕我直言,宋金百年世仇,不可能达成真正和解;蒙古人已数次与我朝联络,希望达成宋蒙联盟,一南一北合力夹击你们。先生此次南下,一定也抱有联宋抗蒙的意图,只是并未能遂愿。

当然,我说这些也不是想和先生探讨联蒙攻金和联宋抗蒙哪个更具可行性,只是想感叹一句。

唉,百年过去了,这天下形势竟与当初的辽,宋,金三强格局何其相似。”

赵竑故意这般遮遮掩掩的绕一圈,自然是有目的的。

张天纲听了,果真默然不语了。

作为金国高官,新皇帝倚仗的肱骨之臣,他当然知道金国面临的形势极不乐观。

蒙古人厉兵秣马,气势汹汹;宋国坐山观虎斗,暗蓄力量;与传统盟友西夏也已是离心离德,相互猜忌。

朝廷的处境用进退维谷,险象环生来形容也毫不过分。

甚至在他的心里,已经无数次想象过那种最可怕,最糟糕的结局,乃至时常夜不能寐。

只听赵竑又继续不痛不痒的绕道:“蒙古人对你们的仇恨,犹如你们当年对契丹人的仇恨。

如今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模的战争就快要结束了,不久他就会调转刀口对准你们。贵国一旦顶不住,肯定会再行北失南补的策略。

一个完整的大宋并不好对付,完颜珣发动持续七年的侵宋战争,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就是证明。”

张天纲回过神,皱起浓眉直截了当的喝道:“你说了这么多,我只想问一句,你区区一个流亡小朝廷,如何能对宋廷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你所说的大宋分裂,也根本不成立。

所以,这笔生意图利甚微,我完全没有必要冒如此大的风险来做!”

赵竑却笑道:“微利也可化为巨利,关键看如何操作了,相信张先生也是这么想的,怕是心中也已有了主张,还请先生有诚意的拿出方案来,你我二人深入探讨一番吧。”

“……”

……

………

使团队伍正常行驶着,二人也在车厢里继续秘谈着生意。

经过双方一番试探后,总算进入了核心问题的深水区。

队伍一连经过几处岗卡,所遇官兵级别都不高,不敢盘问堂堂一国之使团,队伍有惊无险的经过这些岗卡,顺利抵达长江边上。

早已接到上头命令的当地水师已经准备好过江的几条大战船,郭轩装着热情的样子和几位宋军将领套近乎,对方神情冷淡,不大搭理他,咋咋呼呼的招呼人送他们过江。

宋金百年世仇,这份对对方使团的仇视,无形中倒也帮了赵竑的大忙。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官兵,巡捕,还是驻屯水师,都万万没想到赵竑能搭上金国使团的顺风车。

顺利过了长江,赵竑等人终于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张天纲下令使团不再进驻沿途州府驿馆歇息,沿着官道一路向北,晓行夜宿,沿途进城镇采购食物;经过十几天的行走,十分幸运的抵达淮南西路境内的庐州城外。

这里已经临近宋金边境了,由朝廷精锐的驻屯边防军层层把手,沿途都是要仔细查阅通关文书正副本,并核对清查的。

如何顺利通过淮南西路,是摆在赵竑面前的又一道巨大的难题。

……

………

今日上推了,原本预定该两章的,卡文了。

我是那种重质胜过重量的作者。

明日努力发三章。

恳求追读,推荐票,投资,打赏等等一切对我鼓励的反馈。

就第一天的上推效果来看,新增收藏还不错,再接再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