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50身份暴露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50:身份露馅了

话说当年秦桧,万俟卨,张俊等人给岳飞罗织诸多罪名,其中谋反罪中有一条就是打着“岳家军”的名头抗金,而不是举着“宋”字旗。

无独有偶,同时期的韩世忠,刘光世等其他军头也是打着“韩家军”,“刘家军”,“李家军”等等旗帜,这对任何政权来讲都是难以容忍的。即使是一路南逃,内忧外患的赵构政权也是如此。

当军事将帅的个人魅力大于朝廷和天子的威望时,朝廷就必须得出手,这一点毋庸置疑。

只是不幸的是,在江南立足后的赵构政权首先拿名气最大的“岳家军”开刀了。

待岳飞被搞下去后,其余人皆乖乖的改旗易帜,换成了“宋”字旗。

李全虽出身草莽,肯定也是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的,但他还是这么干了,足见其嚣张与跋扈,以及与宋廷矛盾已无法调和,作好了公开决裂的准备。

双发就看谁先沉不住气,谁先出手了。

李全,金朝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喜习武,好结交,弓马矫捷,善使铁枪,江湖人称“李铁枪”。

卫绍王至宁元年(1213),蒙古军进攻山东,其母,长兄皆被乱兵杀害;为复仇,与二哥李福聚众数千起兵,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渐成声势,与杨安儿,刘二祖并称红袄军早期三巨头。

蒙古军北撤后,金廷派名将仆散安贞率重兵镇压义军;红袄军遭受重创,在一次突袭中,杨安儿坠水而亡;其余部由母舅刘全,以及小名四娘子,江湖人称姑姑,号称“一杆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被后世武学大家戚继光推崇,金庸老爷子为她改写《射雕英雄传》结尾的一代传奇巾帼女英雄,胞妹杨妙真共同率领。

没多久,刘二祖也战败身亡,李全在一次战斗中险些被金军所擒。

随后,李全与杨安儿余部合兵一处,并在磨旗山与杨妙真结为夫妻,形成婚姻联盟。

不久后,刘二祖部下彭义斌也率部来归。

至此,李全集三股势力于一体,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袄军第一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进入宋廷的视野。

嘉定十年,赵扩为抵抗金国北失南补而发动的战争,下诏招抚北地义军。嘉定十一年,李全率所部归附大宋,赐忠义军名号。

初始,双方还是度过了一段蜜月期的,李全也是抱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的诚意,率部与金国奋勇作战,屡立战功,确实也算做到了忠义二字。

但骨子里重文轻武,以文防武的赵室朝廷那副尿性,连本朝武将都戒心浓厚,何况是这些起于草莽,半途来归的北地义军,当初招抚不过是一时之需罢了。

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双方在分化整编,粮草军饷,驻防地域,受宋廷正规驻屯军排挤……等等诸多问题上,矛盾越来越大,大小摩擦不断。

这其中有李全本人随着实力增强,官越做越大,野心逐渐膨胀的原因,也有原本就怀着既利用,又防范,还留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后手的宋廷的问题。

各种矛盾纠缠在一起,新怨加旧恨,难解难分。

尤其是今年年初因湖州事变而引发的楚州之乱,更令双发的关系一度成剑拔弩张之势。

最后还是宋廷服软,主动安抚了对方。

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这表面硬生生的安抚和解,注定不会长久。

……

…………

“嚯嚯嚯!”

“杀,杀,杀!”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青州城外的校阅场上,一身红袄盔甲,年方三十五岁的李全正坐在高高阅兵台上的一副大椅上,注视着台下军士们的操练。

彭义斌的战败身亡,让他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原本两虎对峙,如今没了一虎,剩下那一只虎就蹦跶不了几天了。

李全深知这一点,也坚信只有手里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才能让宋廷投鼠忌器。

所以,每日他都要亲临校场,检阅队伍,监督训练。

“杀,杀杀!”

“嚯嚯嚯!”

见军士们气势威武的操练着,李全突然感到一股冲动,便提起那只丈二大铁枪,起身走到高台边,吹了一声口哨;片刻间,一匹黑色骏马奔腾而来。

李全提枪一跃,稳稳落在马背上,提缰纵马围着校场奔了几个来回,便开始舞起铁枪来。

浑身漆黑的大铁枪在他手里犹如一条有了灵性的大蛇在飞舞盘旋,只见寒光闪闪,砸,撮,戳,搠,挑,扛……一系列招式玩下来,惹得校场彩声雷动。

当初,他就是凭借这条大铁枪征服了心高气傲的杨妙真;当时两人比试枪法,据说一连比了好几天,渐渐暗生情愫,郎有情妾有意,比着比着就比到床上去了。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施耐庵的《水浒传》描写的许多人物和情节其实就是以红袄军为原型的,只是阴差阳错让那个虚伪脸黑的宋公明名扬了后世。

舞完了一通枪法,李全脸不红,气不喘,在军士们如雷的欢呼声中,带着一队骑卫回城。

只见群骑飞腾,尘土飞扬,转眼就远远的去了。

进到城中,李全提着铁枪,一边挽缰缓行,一边打量着自己辖下的青州城,古铜色的脸庞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快看,李全他来了!”已经打探到李全每日行踪,特意藏在其必经之路上一座茶馆二楼的潘雄等人见了,立刻有人低声道。

“看起来倒也是条好汉!”

“气势跟彭大帅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点,具体差在哪儿倒也说不上来!”

“相由心生,大概是差在心性上吧。”见过彭义斌本人的潘雄和罗宏悄声议论着。

骑着马背上的李全自然不会注意到一家茶馆上会有人这般议论自己,径直回到府邸前,翻身下马,自有人上前牵马接过铁枪。

进了大厅,一位身着白袍,头戴儒巾,手摇一把鹅毛扇的青年见了,立刻迎上来,拱手施礼。

二人一边走,一边轻聊着,转入了内室。

按照赵竑设下的计策,前几天已经花钱买通了几名府邸护卫及下人的潘雄等人随后也来到府邸前,派长得一副人畜无害样子的潘小安上前,说明求见来由。

“将军,外面来了几位商人,说是有笔买卖要和将军谈谈。”一名下人走进去汇报。

李全正对着一张地图和那名白袍书生议论着什么,一听这话,颇为不悦的道:“商人,哪里来的商人?”

“听他们的口音,应该是南边来的。”

“南边来的,他们有何买卖要谈?”

“他们说能搞到蒙古人的马匹!”

“哦!”李全一听,顿时微微有些心动。

须知李全真是很缺马,当初他费尽心机组建了一只两千人的骑兵进攻彭义斌,结果大败,两千匹战马尽数归了彭义斌,让他着实心疼了好一阵子。

“他们是南方人,怎么搞得到蒙古人的马?”李全疑惑的问道。

“不知道,但听他们的口气,是有些来头的。”

李全沉思半晌,一挥手,“那就让他们进来谈谈吧。”

白袍书生连忙起身道:“将军,既然是南边来的人,那我就暂时回避一下了。”

李全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潘雄和罗宏,潘小安被请进了李府,引入内室。

李全端坐在桌旁,一边轻呵着茶碗里的茶叶沫,一边抬头打量一下他们。

三人和他对视,顿时感到心里有些胆怯。

做到一定势力的人,身上自带的那份气场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见过李将军!”潘雄壮了壮胆,上前施礼道。

“坐,说说你们怎么能搞到蒙古人的马!”李全指了指一张椅子,不冷不热的道。

那名白袍书生因为忌惮南边来的人,离开内室后,想了想,突然又折返回来,通过窗棱悄悄打量内室里的情况。

这一下可好,一见内室里的三人,脸色顿时变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竟激动的快步走了进来。

他停住脚步,又仔细打量一下三人,顿时惊喜的叫道:“潘雄,罗宏,小安,你们三个怎么也跑这里来了!”

正准备说话的潘雄猛的抬头望去,瞬间脸色也变了。

“潘…潘二哥……你怎么会在这儿啊……”

罗宏和潘小安见了此人,顿时惊讶万分。

“潘二哥,能见到你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哈哈,我也是啊,半年多了,还能见到你们真是太好了!”

乍见此人,身上担负着重任的潘雄心念一转,不知是福是祸,倒是沉住了气。

罗宏和潘小安惊讶过后,立刻激动的迎上去,和其相拥着大喊大叫,喜极而泣起来。

搞的李全也都懵了,这是在玩得哪一出呢。

不用说,这白袍书生自是潘壬了。

当初在大帅府议事厅,张善诚,田思敏等人谈论湖州事变后赵竑依然没有被宋廷抓到时,怀疑其可能逃到李全那儿躲着;误打误撞的还真让他们说对了一半。

赵竑没有在那里,而始作俑者潘壬却真的就躲在那里。

“喂,喂,够了,够了!”

“你们这到底在搞什么,快快说来!”过了一会儿,李全忍不住拍着桌子喝道。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