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棒

《陛下真棒》

第202章 养望三十载?你们确定?(四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而今,奸相蔡京借官家雷霆之怒,意图将一干不愿意听他招呼,不服从于他意志的忠义之士扫荡干净。

就连军器监、户部、兵部,亦是人人自危。

一旁的吴执中也同样满脸沉重,连连颔首不已,眼角的余光,一直瞄着高璋。

却发现这位小高状元,一脸呆萌,眼神迷茫地看着陈侍郎。

吴执中的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总觉得这位很有脑子,很有想法的状元公此刻的表现甚是奇怪。

同样陈侍郎也注意到了高璋的神色,直接就让自己脑子一乱,忘记了接下来应该说点啥。

“那个,状元公你这是什么表情?可是方才陈某说错了什么。”

“啊……哦哦,小子第一次听到朝堂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风波,而我居然一点也没有感觉。”

“多谢大人提点,看来我现在还职低位卑的确是一件好事情。”

“???”陈侍郎一脸黑线地看着跟前这位表情显得很庆幸的孩子,总觉得哪里不对。

本官的目的是什么来着?难不成,你小子觉得本官过来,就是为了给你科普朝堂上那水深火热的争斗吗?

就是伱小子出现,因为你那篇好文章,这才出现了这么一桩事的好不好?

当然,责任不在你身上,但是拜托你不要一副很庆幸的表情,你庆幸,你庆幸个铜板。

眼睛一斜,就看到了一旁的吴执中正埋头喝茶,这让陈侍郎甚是不满。

但好在,陈侍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经历了此事,怕是朝堂诸公皆已知晓,当今官家,对于状元公另眼相看。”

“今日某与吴老前来拜会状元公,就是希望状元公能站出来……”

高璋呆呆地看着陈侍郎,这位陈侍郎的意思也相当简单明了,那就是知道你高璋在官家的跟前应该很有脸面。

所以嘛,希望你能够站出来,劝一劝官家,制止那蔡京继续这么瞎鸡儿乱搞。

看看现如今工部不少官员都换成了蔡京的人,再这么继续换下去,说不定哪天,蔡京就会变成像王莽那样的人。

听着这话,高璋差点就乐出声来,好在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耐心地继续倾听。

心里边却有无数的槽,恨不得尽数吐出来。

直到陈侍郎讲完了他们的请求,室内再一次陷入了安静。

高璋沉默了好半天,这才开口,稚嫩却丝毫不怯弱的嗓音在室内响了起来。

“二位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问题在于,我职低位卑这无可否认,朝堂之上,我是说不上话,也无话可说,毕竟我对朝廷未立寸功。

至于官家亲睐于我,那是因为我的文章和年纪,却还没能看到我的能力。

二位就想凭着这个,要让我去劝说官家,让那与官家有多年君臣之谊的蔡相收手,这怕不合适吧?”

这话还没说完,方才一只喝茶看戏的吴执中呵呵一笑,赶紧声明。

“珪璋贤侄,这只是陈侍郎一人之见,莫要牵扯上老夫才是。”

陈侍郎听着那高璋有条有理的反驳,张了张嘴,最终一声长叹。

吴执中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口当起了和事佬。

“毕竟老夫与陈侍郎从政多年,亦有交好的同僚,在诸部任职,这也是不希望那蔡京搞乱朝堂,伤了大宋之根本。”

“老夫随陈侍郎同来,亦有一事,想与珪璋贤侄说说……”

面对这位笑眯眯,看起来份外和蔼的老头,高璋又岂敢轻视。

这老家伙可是敢在官家的跟前跟那奸相蔡京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硬刚的人物,可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吴执中笑眯眯地看着跟前的高璋,慢条斯理,犹如一位亲切和蔼的长辈般开始聊了起来。

询问了高璋这些日子,关于军械外包的事务干得如何。

听了高璋之言后,吴执中点了点头,甚是感慨地道。

“这军备改革之事,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如今只是才刚刚起了个头,就惹来了这么大的风波。”

“贤侄你可有想到过,等到这军备改革之事,越深入,阻力可就越大,盯着你的人就越多。”

“重要的是,贤侄如今你刚入仕途,以十一之龄得中状元,又受官家亲睐,可以说今岁在东京,最引人睹目的,便是贤侄你。”

“不过,声望这等事情,有利亦是有弊。而今你主持军械革新之事,与那蔡、童二人合作。”

“经历次风波之后,朝中诸多与此有利益牵扯的官员,必定会盯上你,稍有不慎,于你的声望,必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听到吴执中在跟前耐心的分析利弊,高璋亦是心中一暖,至少这位老大人的确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

不过,吴执中的意思,他也很明白,这位老谋深算的老司机的意思是,你还是个孩子,还那么年轻。

就已经有了那么好的声望,经历了这一次的开封金属工坊风波之后,也让人们不敢轻视于你。

“这个时候,你应该及时抽身而退,才是最佳的选择。”

“抽身而退?”高璋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一本正经的吴执中。

很想抬手摸一摸这位老司机的额头,想要看看他是不是烧糊涂了。老子干得好好的,你想让老子辞官?

看到高璋那副呆萌的模样,陈侍郎咳嗽两声,觉得自己有必要替吴尚书解释了下。

毕竟在他看来,这位经他与吴尚书之手,有了今日之成就与声望的高璋,的确很适合走上那条路。

那是一条曾经令无数读书人都为之仰慕而又佩服的光辉之路。

“状元公,吴老的意思是,你如今已经为朝廷推行军备改革起了头。”

“这个时候,就该及时抽身,避免日后的风波,折损了你的声望。”

“毕竟你还是个才十一岁的孩子,这般年纪,完全可以效法王文公,养望三十载……”

高璋看着那语气恳切,循循善诱的陈侍郎,还有那位老怀大慰,满脸慈祥的吴尚书。

忍不住抬起了手,挠了找发痒的耳朵。

“养望三十载?你们确定?”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