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记

《游苏记》

第263章布局鸿海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众大户们却不及方丈老和尚精明,听闻要捐钱捐地,不由面面相觑,一个个感到十分为难。这时候人类自私的本性便暴露出来了。许多人宁愿名下的财产全部被土匪抢去,也不愿捐出来献给官府。

在他们看来,剿匪安民本就是你们官府的职责,凭什么要我们捐钱捐地?加上此次东鸣山的土匪虽然凶残,但却只抢财物,不伤人命,所以他们大多都抱着侥幸心理,对长公主的话只作不闻。

只有少数聪明人看出了异常,心知此事只怕没那么简单。要知道,这次东鸣山上的土匪训练有素,战力明显比之前强大了许多,一般的坞堡都抵挡不住。要说这背后无人支持怎么可能?所以,谨慎起见,他们还是认捐了一部分,但也不多。

长公主心中不由冷笑,这帮蠢货!都这时候了还看不清形势。既然如此,她就让他们再清醒清醒。长公主让人暗中将不肯捐钱献地的大户们记下来,然后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宋宁手中。宋宁收到名单后,立即下令林猛等人,将这些大户家的钱粮、土地全部掠夺一空,连人也一并抓走。

既然不肯合作,那就予以消灭。

这下,大户们才开始慌了。有几个势力雄厚的地方豪强不信邪,想狠狠打击一下“土匪”。以前他们也不是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深知只要大家联合起来,将各自的私人武装集中到一起,组建成一支军队,对抗区区土匪绰绰有余。

然而,这次他们却失算了。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伪装成土匪的精兵。所以,结局已经不言而喻。他们一头撞上铁板,碰得头破血流。

这下,大户们终于清醒过来,一个个踊跃认捐。长公主得了大量钱粮,又收回了无数土地,自是履行承诺,派出大军“围剿”土匪。很快,林猛、罗鸿等人换回军服,率兵进山“剿匪”,不到一月时间,便消灭了东鸣山上的数十万土匪。实际上,则是完成了对黑金等人部下的整编,并成功迁移走了东鸣山上的三十万匪徒。

此次长公主和宋宁从山南大户中得了不少的钱粮和土地。正好用来安置这三十万匪徒。当然,安置不等于让他们白吃白住,而是将他们打散,重新登记造册,编户入籍,同时让他们自己盖房子,种稻谷,修道路,挖沟渠等。中间还解决争端,处理纠纷等。

这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工程,宋宁让长公主将周重、蒋彬、曾尚、梅鹤、雷文等人送来,又拉上郭万、崔英、祝伟几人,与地方官员一起,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将这三十万土匪全部安置妥当。

之后,宋宁奏请长公主,分别任命周重、蒋彬、曾尚、梅鹤、雷文五人为山南五郡的郡守,让五人稳定地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长公主自是全部批准,不久便颁下旨意,正式任命五人为山南五郡的郡守。

自此,加上南海郡守龙诸,山南六郡中,所有的郡守全部换成了宋宁的人。

为安抚此次在土匪劫掠过程中损失惨重的山南大户,长公主从中挑选了十余家还算识时务的大户,让他们与水师一起出海,去海外与鸿海周边蕃国以及西洋各国进行贸易。

宋宁让黑金、白水、于乔等人自行选择,是留在山南当副将,还是带领手下随同水师出海?孙固、袭仪因为在之前的抢掠过程中违反军纪,已被处死。

这是宋宁对他们此次投降自己以及后面抢劫大户时积极配合的回报。最后,黑金选择出海,白水、于乔则选择留下。宋宁让白水、于乔分别作为林猛、罗鸿的副将,继续留在原地练兵。等山南彻底稳定后,便前往西部边界,防备湖阳徐英。

让宋宁意外的是,肖寒也打算出海。他主动找到宋宁,希望宋宁能让他领一支军队,到鸿海周边建功立业去。之前,肖寒一直跟在宋宁身边,作为他的亲卫统领或副统领,负责保护宋宁的安全。但他内心之中,还是想独自领军,上阵杀敌的。

宋宁这才意识到自己忽视了身边人的想法。肖寒这心思估计都憋在心里很久了吧。此次他让黑金等人自由选择,却没有想到肖寒,这是他的疏忽。

宋宁当即同意了肖寒的请求,又问其他将领,若想出海的话可以和肖寒一并去。结果其他人纷纷摇头。

宋宁又问岳松。岳松叹息道他妻子和孩子在,并不想出海。

于是宋宁命岳松为玄甲军统领,苗蜀为副统领,立即率玄甲军返回南海城,同时尽快将老婆孩子还有岳老夫人(岳松母亲)也接回南海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宋宁都打算将岳松留在南海城。

不过岳松拒绝了。他说他儿子将来要在春湖宋氏学院上学,而老母亲年事已高,也不适合千里奔波。所以,就不把他们接来了。

当然,这只是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岳松不想让宋宁为难,因为将领在外,家人一般要留在后方当人质,这是不成文的惯例。

宋宁知道他的心思,不由笑骂道:“少跟我来这一套,你我是什么交情,我还用得着将伯母还有嫂夫人他们留在春湖作人质吗?至于小孩子上学,你也不用担心。不久我就会在南海城建立宋氏学院的分院,到时你家小崽子在南海城同样可以上学。”

岳松心中感动万分,但还是拒绝道:“主公的心意岳松自然明白,只是此例却不可开,一旦岳松把家人接来山南,其他人必然纷纷效仿。这对主公将来的统治不利。所以,岳松的家人老母还是留在春湖的好。”

宋宁闻言不由感叹良久,亲自将岳松从地上扶起,道:“我有岳松,真乃此生之幸事也。”

岳松与苗蜀走后,宋宁又让肖寒为主将,黑金为副将,并给了他们七艘大船,一万人的编制。让他与叶全、汤臣一起,率水师出海。当然,现在两人手下只有五千人不到,剩下五千人宋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到海外后再招募。

同时,宋宁命善于兵法权谋的郭万与肖寒、黑金一同南下,到时与叶全、汤臣一起出海,并向肖寒、黑金以及出海的中层军官们面授机宜:“海上风浪多,你们以前没有出过海,最好先跟着叶全、汤臣等人走几趟,之后再单独出海。此去你们要多听郭万意见,以后他便是你们的军师。”说着宋宁将身上的一把佩剑交给郭万。

“你们把我这话也带给叶全、汤臣。另外,到海外后,你们记得第一时间进购粮食,然后是我们国内没有的蔬菜、水果及其他物质。若有人阻拦,你们就动用武力。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破除一切困难给我运回海量的粮食和金银来。为此,我允许你们使用非常手段。未来我希望你们能为我走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来。只要你们做到,我一定给你们加官晋爵,不吝封赏!”

几人听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尤其是黑金和一众东鸣山的土匪,宋宁刚刚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到了海外,他们可以动用武力,并使用非常手段,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事实上,宋宁和此次出海的世家大族们也是这样说的。海上没有律法、道德约束,杀人夺财者随处可见。宋宁要激发山南民众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出海,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出海的巨大利益,让他们真的尝到甜头。

唯有如此,才能驱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出海贸易的大潮之中,使东南和山南的海上贸易真正繁荣起来。否则,事后就算他再怎么鼓动,也不会有人出海。

这是现实历史中告诉他的血淋淋的教训。宋宁不得不谨慎。昔日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因为权贵和民间都没有从中得到好处,以至于等朱棣和郑和死后,下西洋便无疾而终,之后更是开起海禁,以致中国闭关锁国数百年,最后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所以,宋宁绝不能也犯这样的错误。

“鸿海及西洋诸国有些地方落后愚昧,但同样也有发达的地区,当地之人精明狡诈的也不在多数。”宋宁最后叮嘱道:“你们沿途要标记好海上航行的路线、风向,建立好补给点,并记下各国的山川地貌、人文风俗、自然资源以及兵力、经济、农业、商贸等发展情况。等将来我们平定了国内的动乱,我将带领你们占领周边国家,将我们汉人的旗帜插遍你们可以到达的所有地方!”

一席话说的肖寒、黑金等人热血沸腾,当即纷纷跪下,表示效忠:“请主公放心,我等一定会牢记主公的嘱托,不负主公的期望。沿途记下各国的风土人情,开拓出一条真正的海上丝绸之路来。”

“好。”宋宁将之一一扶起,又勉励了一番,几人这才告辞而去。

等打发走岳松、肖寒、黑金、郭万等人后,宋宁一面等春湖宋氏学院以及盐海郡的分院派遣优秀学生过来,以建立宋氏学院分院及天一观分观;一面拜访山南各郡的著姓、士族以及大贤,亲自考察后予以征辟任用。

之前宋宁假借东鸣山土匪之名清洗当地势力,明眼人心里肯定是有数的。他们心中对宋宁焉能无怨?

宋宁虽然不惧,但作为上位者必须要懂得恩威并施,所以大棒之后又要给甜枣。宋宁让众多世家豪门跟着山南水师一起出海是一方面,此次又征辟任用他们家族中的优秀弟子则是另一方面。前者是发财,后者是升官——两者都是宋宁对山南士族和地方豪强的安抚。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苏帝国,还是士族阶层在统治的,宋宁可以利用土匪、军队打击削弱他们,但却不可能像有些里写的那样,扶持寒门庶族彻底取代他们。因为在科举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在书籍和文化没有全面普及开来之前,想要用寒门取代士族根本不现实。

就算宋宁夺得了天下,最后还是得依靠士族阶层来治理整个国家。所以,他必须安抚好山南的士族。唯有如此,山南才能真正稳定,长治久安。

民丰九年五月底,春湖及盐海派过来的优秀学子终于赶到,共三十六人。宋宁大喜,当即带着王妃、凌邦、崔英、祝伟等人在福泉郡选好了一个地方,正式建立宋氏学院分院和天一观分观。

为此,宋宁让福泉郡郡守周重负责兴建分观和分院,任命崔英为分观观主,让他全面主持分观工作。又留下了十二名学院优秀学子负责主持分院工作,等宋氏学院分院建成后便正式开业,广招门徒。

之后,宋宁带着王妃、凌邦、祝伟、数名天一观三代弟子以及剩下的二十四名学院学子一起前往金越部。

在那里,他将呆上一到两个月时间,帮助李薇薇治理百越。

三十六名学子带来了张茹、赵幽燕、柳若雪、杨倩儿、红娘等女写给宋宁的信。宋宁又惊又喜,让他意外的事,宋大乔、宋小乔也给他写了信来,二女在盐海郡将宋氏学院的分院打理得十分不错,此次共派了十二名学子过来,剩下的二十四人则是春湖宋氏学院本院派来的。

宋宁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才将众女的信看完。看着信中诸女对他的思念之语,宋宁仿佛又看到了她们的音容笑貌一般。一时间,心里也变得好想她们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