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秋

《存亡之秋》

第11章祭祀日桑树之园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古代,桑树有两种寓意,一种代表好运,一种代表厄运。

好运,象征着顽强的生命、男女的爱情、吉祥的化身。

厄运,象征着死亡和悲伤、苦涩的离别,怀念的家园。

那么,诸葛宅邸的八百桑树,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首先要说说他的由来。

当时刘备进入成都,对功臣诸葛亮进行了赏赐,诸葛亮便在自家后院建起了桑树园,前后种植桑树有800株,桑树园的旁边是同时置办的薄田十五倾。从此之后,诸葛亮再没要求国家给予任何赏赐,再没置办任何家产,因为他觉得,一个桑树园和一片薄田,已经足够自己与子孙后代的生活了。

诸葛亮去世后,桑树园的主人成了他的儿子诸葛瞻,当二十多年过去了,树园还是那个树园,好像一点变化也没有。

那么,诸葛宅邸的八百桑树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今日,此地将举行二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祭祀诸葛亮的活动,或许就会揭晓。

此刻,那片桑树的枝叶,随风哆嗦哆嗦、战栗战栗,好像是有些紧张,有些担忧。

皇宫,后花园。

看着池塘的金鲫鱼,刘禅道:“樊侍中,当年佛教徒来到中原,将这金鱼也带了进来,你看这鱼长得如何?”

樊建观赏片刻,道:“金鲫色彩鲜艳,乖巧伶俐,极具观赏性,只是..”

刘禅道:“只是什么?”

樊建道:“只是这池塘略小,金鲫或能生存,但不适合真龙。”

刘禅一听,笑了,道:“樊爱卿,来这边陪吾坐坐。”

两人坐于亭中,刘禅道:“卿觉得诸葛思远这人如何?”

樊建道:“葛侯继承其父忠义,胸怀大志,是能辅佐陛下的良臣。”

刘禅道:“那他与大将军比如何?”

樊建想了想,道:“大将军乃国之重臣,无出其右,只是大将军年近六十,相比而言,葛侯更年轻,则更前途无量。”

刘禅道:“说得有道理。其实吾每次看到思远就会想起丞相,当年先帝永安托付,六十三岁的先帝将吾托付给四十三岁的丞相。如今丞相都走了二十多年了,我也快到了丞相走时的年纪,想着自己都快入土了,或许先帝托付的故事,不久就将重演了。”

樊建惊讶,赶紧跪拜,道:“陛下,你身体健康,气色正旺,乃有福之主,长寿之君,万不可随意乱想,令臣感到恐惧呢。”

刘禅笑道:“卿请起,卿的意思吾明白,不必过于担心。”

樊建起身又坐下后,刘禅继续道:“吾虽是皇帝,也是普通人。人的生死自有规律,何况我两鬓已白,面色渐衰,就算今日走,也不算早逝。再何况太子已经长大,陛上之位迟早属他,这也是很明确的。”

樊建道:“陛下,你能看清万物规律,乃圣君之为,臣深为感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刘禅道:“吾倒是认为,卿比大将军、尚书令更懂人情,可当重用。”

樊建道:“谢陛下!”

刘禅道:“来陪吾下围棋。”

樊建道:“尊命。”

葛宅。

离诸葛宅邸大门还有十余步时,姜维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四人。

李密、赵广、来忠、向充也停下脚步,看着姜维。

姜维对众人道:“今日,我与诸位是来给丞相祭祀的,一会儿进了葛家只说祭祀,不说其他,都明白吗?”

众人道:“明白了!”

姜维转过身,继续走去。

当他们走到葛宅门口时,见到了迎接的人。

听说姜维来了,诸葛瞻亲自赶来迎接。

两人在前院相见,姜维行拜礼,道:“思远,我没来迟吧。”

诸葛瞻回拜,道:“哪里的话,大将军来得正好!”

姜维道:“多年没来了,葛宅还是熟悉的模样。”

诸葛瞻道:“我一心报国,没想过重修宅邸,所以还是当年那样,大将军请!”

姜维道:“思远请!”

走进前堂,姜维道:“思远与我虽然年纪有差,但为同辈,现在宫外,非办公事,可直呼我伯约。”

诸葛瞻笑了笑,道:“那行,就称伯约。伯约和各位到后院来,我在桑树园已备好了祭祀用品,马上就可以开始。”

姜维道:“好,请!”

当众人到达桑树园,姜维等见到了张绍等人,并互相招呼。

姜维看着这片桑树,感慨道:“当年丞相平定益州后,种植的八百桑树。桑树养蚕可以织锦,桑果可以食用,桑叶、桑皮、桑根皆可以用药,较粗的枝干还可以制作各种用具,真可谓一身是宝。”

诸葛瞻道:“所以家父告诉陛下,有这片桑树园和旁边的薄田,所以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不必额外增添赏赐了。”

此时,众人站在祭祀台前,注视着丞相的牌位。

只见桑树枝叶又颤抖起来,好像比以前更强烈了。

关彝向前一步,道:“今日祭祀丞相,请让我先作悼诗一首,《丞相悼》汉室倾颓,烽火九州。髯公挥刀,卧龙悲鸣。共赞王业,起于荆襄。赤壁破贼,西蜀归心。东吴背盟,大势难逆。天下忠义,后人评说。”

众人听后,皆呼好。

张绍道:“关家能作诗,我张家也不能闲着,我作诗一首,《丞相奠》隆中草庐定三分,赤壁鏖兵驱贼寇。入蜀安邦成大业,名垂亘古后人思。”

众人听后,皆呼快。

诸葛瞻道:“我也作了一首,《丞相祭》两朝元老,忠武伟岸。北风掠尽,祁山五原。沉寂桑树,家中孤坐。君与秦川,千载悠远。”

众人听后,皆呼美。

诸葛瞻看着姜维,道:“伯约,你也来一首如何?”

姜维笑了笑,道:“思远邀诗,我就即兴。”

诸葛瞻道:“好,请!”

姜维目视诸葛亮牌位,思索片刻,道:“《丞相祀》君出山于草庐,扶先帝于危急。一成就于赤壁,二建业于川蜀。三忠贞于永安,四平定于南中。五北伐于曹魏,六身死于秋原。有幸天水相识,无缘长安相约。不忘君侯毕教,继志攻略秦川。”

众人听后,先嘀咕半会儿,又皆呼妙。

诸葛瞻见姜维从容作诗,走到他面前,道:“好诗,伯约文武全才,令人佩服。”

姜维道:“不敢。”

诸葛瞻道:“那现在开始祭拜。”

于是众人按仪式,祭拜诸葛亮。

完毕,各自入席。

此时,诸葛瞻坐于主人位。

一侧分别坐有:张绍、张遵、关彝、黄崇和李球。

另一侧则坐有:姜维、李密、赵广、来忠和向充。

长者诸葛均、诸葛尚、诸葛京、诸葛显等依次入座。

众人皆分到座位,唯陈寿没有座位,因为他级别太低,只能如一般家仆般站在一旁。

看着坐在一侧的姜维,诸葛瞻道:“伯约,我家这八百桑树,你刚才只说到了他的作用,你可知他的寓意。”

姜维道:“寓意?还请思远告知。”

诸葛瞻道:“八百桑树,就是说汉朝可以沧海桑田八百年。而现在刚过一半,还有四百年基业。”

众人听后皆惊,包括长者诸葛均。

姜维思索片刻,道:“原来有这层寓意,思远善于巧思,令人钦佩。”

诸葛瞻笑了,端起酒樽,道:“伯约啊,那我再问你,旁边的十五顷薄田,又为何意?”

姜维也端起酒樽,道:“伯约依然不知。”

诸葛瞻道:“十五顷薄田说明我大汉会再出十五朝天子。”

姜维又惊,道:“四百年基业,十五朝天子,真是太神奇了,佩服!佩服!”于是诸葛瞻与姜维对饮。

放下酒樽,诸葛瞻对着众人道:“今日请各位来这里,是为了给家父贺七十九岁阴寿。另外我想说,家父病逝二十五年后国家的现状未能好转。中原被曹贼霸占四十年,如今又是司马氏持政,而江东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这让我万分担心,家父的遗愿,到底何时才能实现。”

众人听后皆感叹。

诸葛瞻站起来,道:“把伯约比先帝名将,马孟起、赵子龙皆不如。”

姜维赶紧道:“思远过奖了。”

诸葛瞻道:“今日借着这酒,请诸位都赞颂一下我国的这位大将军,谁先来,我看张兄,你先如何?”

张绍道:“好,我先来,大将军戎马一生,杀贼报国,乃国之楷模。”

张遵道:“大将军节俭廉洁,乃国之名士。”

黄崇道:“大将军谋略凉州,定能灭贼将邓艾。”

关彝道:“大将军一心报国,忠义炳然,令人佩服。”

李球道:“中兴汉室,还得指望大将军。”

诸葛瞻看着旁边陈寿,示意让他也参与,陈寿走近两步,道:“大将军文武双全,立志功名。然国家现状,天下安危,非将军一人可以改变,乃需与时会谋。”

众人听后觉得有些不对劲,诸葛瞻更言道:“承祚啊,我让你赞颂大将军,你在说什么呢。”

姜维则笑道:“思远,陈承祚说得也对,天下变化,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扭转,确实需要看天意。”

诸葛瞻笑了笑,道:“那是,那是。”

见众人赞颂姜维,坐在另一侧的李密道:“大将军所作所为,是一位汉将应该做的,我觉得,这没什么值得过多的赞颂。”

赵广道:“这是一位将军的做人准则。”

来忠道:“中兴汉室不仅是看大将军,更要看天下人愿。”

向充道:“所有人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奋斗,大敌终将消灭。”

诸葛均道:“一味赞颂也不好,这四位将军的谈论也很有道理!”

于是众人再饮一樽。

诸葛瞻对姜维道:“敢问大将军今年贵庚?”

姜维道:“我五十有八。”

张绍道:“年近六十,并不年轻了,不知还能否挥刀斩敌。”

李密道:“宗预廖化张翼,七八十还能领兵,大将军仅六十为何不能斩敌。”

张遵道:“葛侯提倡新政,未能实行,国力怎能增强。”

赵广道:“国力增强非一日之事,虽有人谋更在大势。”

黄崇道:“诸葛思远,丞相之子,天子所赞,百姓拥戴,深明大义,可统国政。”

来忠道:“葛侯之才国内皆知,早晚必重用,何须多言。”

李球道:“如今重重阻力,所以无力报国。”

向充道:“报国之举,非大权在握,做好身职公务,便是为天子与国民分忧。”

见两边怼上,诸葛均连忙道:“各位将军,今日做祭祀,还是别说这些了。”

见自己的叔父不高兴了,诸葛瞻挥了挥手,示意别说了。

姜维对诸葛瞻道:“今日借酒笑谈,各抒己见,请勿多虑。”

诸葛瞻点头笑道:“伯约宏雅,气度非凡,请继续饮酒。”于是众人又端起酒樽。

东宫。

正是刘璿犹豫之际,有人前来禀报,说是张翼、廖化、宗预三位将军求见。一听是几位老将军来了,他赶紧请入。

此时东宫宫门外,张翼看着廖、宗二人,道:“我三人不召自来,殿下会见吗?”

廖化道:“应该会的。”

宗预道:“我想他现在比我三人还着急,一定会的。”

正是这时,东宫家仆出来,请三位进宫。

三位将军拜见太子,刘璿道:“张老将军、廖老将军、宗老将军,你三人来得真及时,吾正愁一事,还请帮吾分析。”

宗预道:“殿下,是否是葛侯祭祀丞相之事?”

刘璿道:“正是此事。”

宗预道:“好巧,我三人也是为此事而来。”

刘璿道:“原来如此。最近外界传言思远在谋划一些事,所以选在今日在家祭祀,又请大将军前去。蒋、李、张三人劝吾早做决断,赶紧去葛侯家,你说吾是去还是不去。”

他说后,蒋显、李撰、张郁三人皆走了过来。

张翼道:“殿下,恕我无礼,你应该去,而且是马上就去。”

廖化道:“我等愿意随殿下一同前去,不然真担心会出什么事。”

刘璿道:“看来这事还挺严重的,吾是否派人向陛下禀报此事。”

宗预道:“应该要禀报一声。”

蒋显道:“那我去禀报陛下,殿下赶紧去葛宅。”

在众人一番劝导之后,刘璿终于下定决心,前去葛宅。

此时,葛宅。

饮过数樽后,众人都有些微醉,而陈寿还站在那里,没分到一樽。

见陈寿还站着,诸葛瞻道:“承祚啊,怎么老站着,找个地方坐。”

陈寿道:“在下只是一个小吏,不敢登堂入座。”

诸葛瞻指着他,道:“你今日是怎么了,以前没见你这样,难道因为家中有女人了,人也谨慎了吗?”说后他便笑了,众人也都笑了。

笑罢,诸葛瞻道:“行了行了,不想坐就先退下吧。”陈寿听后便离开了这里。

诸葛瞻回头对姜维道:“你看我这个家臣,不太懂事,上次找你要什么香草,搞笑!我常责备他,你千万不要和这种小人一般见识。”

姜维笑道:“思远,没那么严重,那次他所要的七里香草我家确实有,就顺便给他了一些。蜀中才俊众多,而陈寿最良,他在你家,即说明俊杰遇明主。”

诸葛瞻道:“过奖,过奖了。”

两人对饮后,诸葛瞻看着酒樽,道:“伯约啊,这些年你率领大军北伐魏贼,实在令人钦佩。若将来你不想去了,能否让思远我继承之,继而努力!”

姜维看着案几,道:“伐贼是汉将永恒努力的方向,思远有这个想法,早晚必有机会。”

诸葛瞻盯着他,道:“是吗?要不我上表,下次出兵你我一同出击,如当年卫青、霍去病故事。”

姜维笑了笑,道:“思远是怎么了,今日有点醉酒了。”

诸葛瞻也笑了,于是命家仆扶诸葛均回房休息,后让诸葛尚等后辈返回内堂,诸位走后,诸葛瞻道:“醉酒了?这才到几时,我觉得现在才正式开始,来人,给大将军满上,今日之宴,不醉不归。”于是走来家仆,给姜维等人满上酒来。

姜维见况站起身来,道:“我看差不多了,这祭也祭了,话也说了,酒也饮了,诸葛前辈也回房休息了,这最后一樽,我敬主人。”

李密、赵广、来忠、向充见况皆起身。

诸葛瞻也站起来,道:“伯约啊,你这是怎么了,不尽兴啊!我太欣赏你了,太想和你畅聊,不如你我一醉方休,才像兄弟啊!”

张绍、张遵、黄崇、关彝、李球等人见况也都站了起来。

姜维等人想走,诸葛瞻等人想留,场面顿时有些难堪。

此时皇宫。

太子刘璿等人已经离开宫门,去往葛宅。

太子仆蒋显去往皇帝刘禅的寝宫。

葛宅。

诸葛瞻看着李球,道:“这样吧,请李球将军舞刀助兴,增加乐趣,诸位入座,再饮几樽。”

李球于是出列,道:“各位将军,我今日喉嘴不适,就以刀会友,请入座吧。”道后即提起一把大刀,走到中央。

见无法离开,姜维等人只好又坐下来。

于是李球舞刀,或而向东,或而指西,或靠拢前案,或逼近客席,任意发挥。

见李球几次逼近姜维,赵广急了,站起身来,道:“都是自家兄弟,我赵家枪也不是吃素的,请让我加入助兴。”

于是赵广提枪,与李球对弈。

二人兵刃交接,激烈如火,那叫一个刺人神经。

忽然,二人兵刃双双飞出,于是二人又搏斗起来。

见况,众人皆紧张,怕出意外。

见二人扭打在一起,姜维站起来,道:“好了,适可而止了!”

诸葛瞻道:“这才刚开始,再看二人较量。”

赵广道:“大将军,我不能给你丢脸,我要和李将军大战三百回合!”

李球道:“好啊,我一定会把你击倒!”

于是二人继续扭打。

姜维道:“都住手!”

可二人哪里还听得进去,只见杀气腾腾,陷入搏斗。

这样下去,在葛宅,在这后院,在这八百桑树下,在这丞相的牌位前,或将发生更大的事故。

在这最焦急万分的时刻,风云突变!

有家仆跑来,传来太子到来的消息,还没等诸葛瞻反应过来,太子等人已经来到后院。

葛宅桑树园的祭祀,陷入激烈的较量。当出现最为危机的时刻,太子突然而来。那么今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风凄凉太子劝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