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秋

《存亡之秋》

第13章钟会讨伐司马昭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春正月十六日。

蜀地,成都。

今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在季汉朝堂,钟会为上月去世的魏国郭太后举行发丧仪式。

邀请参加仪式的人物包括:镇西将军府长史杜预、参军羊琇、主簿邓殷、功曹向雄、钟邕,蜀中诸郡守牵弘、杨欣、王颀,监军卫瓘、将军胡烈、句安、庞会、田续、段灼、樊震、王买、皇甫闿,中领军司马贾辅,相国府左司马夏侯和,相国府骑士曹属朱抚,司马夏侯咸,参军爰青彡等。

另外邀请季汉旧臣包括:太子刘璿,大将军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

邀请名单如此庞大,几乎汇集了成都附近所有军官。

今日皇宫正殿内外,钟会安排数百亲兵手持兵刃,严肃秩序。

午时,邀请人员陆续入殿,发丧仪式,即将开始。

只见钟会拿起自拟的郭太后遗诏,道:“郭太后遗诏,诏曰:司马昭无道,残暴弑君,僭位称公,囚君禁后,篡逆之心,路人皆知。今命镇西将军钟会以益州牧,揽天下豪杰,共同举义,挥师勤王!’”

见钟会如此行为,众人皆惊,于是议论。

钟会突然抽出佩剑,又道:“若敢不从者,诛灭三族!”

众人更显惶恐,表情极为难堪。

只见卫瓘率先道:“钟将军,昨日王师刚入成都,人心思定,此时举义,恐不妥也。”

见卫瓘表态,胡烈接着道:“钟将军,郭太后上月崩,丧期仓卒起兵,此过速也。”

夏侯和道:“世人皆知,高贵乡公乃太子舍人成济所弑,相国以将罪者诛灭三族,以王礼葬之。”

朱抚道:“相国于朝堂之上与公卿共议新君,辅佐至今,其贤明比之伊尹、周公,何有残暴?”

贾辅道:“天子数次下诏加封相国,相国则数次辞让不受。去年频繁报捷,又以礼辞让,司空郑冲率群官劝导,终才接受天子赐命,封晋公,拜相国,何来僭位之举?”

见众人凌然抗命,这让钟会感到意外。

羊琇见况,出列道:“钟将军,如今蜀中已定,望钟将军早议北还之事。”

钟会严厉道:“今日举义,乃郭太后遗命,只针对司马昭一人。事成之日,朝廷将为诸位加官进爵,重赏忠勇。诸位久食魏禄,许多人与我乃世交,还有何疑虑?”

众将听之,依然为难,又议论起来。

见此事一时决定不了,于是钟会叫来亲兵,每人拿一块木板,放置诸将身前。

见况,卫瓘道:“此乃何意?”

钟会道:“诸将请在木板上写下任命书,委派亲信代领各军。此事商议不定,诸将暂不可回营。”

诸将无奈,只能按钟会之令,在木板上写下亲信之名。

稍之,亲兵取走木板。

钟会又命亲兵将胡烈等人全部逮捕,软禁于宫中季汉属官办公的房舍。将房舍房门、皇宫宫门全部禁闭,派兵严加看守。钟会仅留监军卫瓘,继续商议。

此时已黄昏。

钟会与卫瓘,对视坐于前朝朝堂。

钟会将昨日收到的司马昭之书信,拿给卫瓘一阅。

信中言:恐邓艾或不就征,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卫瓘阅后,放下书信,道:“此为何意?”

钟会道:“擒拿邓艾一事,相国知我能独办,可为何让贾充入汉中,相国又亲率大军入长安,难道不是另有他意?”

卫瓘想了想,道:“你是说相国在怀疑你。”

钟会道:“事实在此耳。当速起兵,事成则图天下,不成则为刘备。”

卫瓘脸色艰难,道:“我如今终于明白,郭太后遗诏是假,反叛自立是真。”

钟会激动道:“我不想如此,亦是被逼无奈。”

见钟会激动,卫瓘叹了口气,将书信还给钟会,又镇定道:“士季,依我之见,相国并非怀疑你。”

亲兵将书信放回钟会案几,钟会不解道:“还请伯玉明示。”

卫瓘道:“邓艾长年统领关陇诸军,功劳卓着,又攻灭蜀朝,威望更盛。他若反叛,关陇将士之心将倾于谁,难道会是你我这类朝廷外派之人?而用手段擒获邓艾,强行收编其部曲,实属侥幸。远在洛阳的相国怎知你我一定能成功?为协助你我,所以相国选择亲自坐镇长安,以此威慑邓艾。”

钟会思索一阵,道:“请继续说。”

卫瓘道:“换言之,若相国真怀疑你,何必让你独统二十余万大军。洛阳之军,关陇之军,蜀中之军,三军皆归于你,让你独坐巴蜀千里沃土,威慑一方。这究竟是为何,难道不是相国对你的信任乎?”

钟会又缓了片刻,道:“伯玉真不想与我一同举义乎?”

卫瓘道:“你还想如此,难道你认为你羽翼已成,便能成事?我看不能!”

钟会道:“为何不能?”

卫瓘道:“你有二十余万人不假,但其中新编邓艾部下二万人,非你能用,这是其一;蜀兵降卒五六万人,此非王师,人心难测,这是其二;另有十余万人,是你从关中、洛阳带来,这些皆九州汇聚之兵,意在伐蜀,功成思归,加官进爵,兴盛家门,并非想长留蜀地与你共事,这是其三;以郭太后遗诏起兵,昔日太傅司马仲达,淮南叛将毋丘俭、文钦、相国追废高贵乡公等皆借其名,如今效颦,恐难服众,这是其四。初入蜀中,百姓惊恐于野,期盼安宁,不愿追随,这是其五。以上五点可以看出,你若起兵,乃无追随之军,无卓越之策,无民众之拥,如此之举,必然失败,何能成刘备邪!”

见卫瓘如此分析,钟会却拍手大笑,卫瓘不知何意,问道:“今日之事,可是姜维劝道乎?姜维一降将,其心未必归附,你怎能轻信?”

钟会愤怒,将刀横放于膝上,道:“伯玉,不可胡言污蔑!”

卫瓘亦将佩刀横放于膝上,道:“士季,宁愿相信相识二月之降卒,何不信相识二十年之老友?”

钟会道:“我没说不信你!二十年,难道伯玉还不明白乎!”

卫瓘盯着他,道:“士季此话何意?”

钟会站起来,缓和片刻心情,道:“二十年前,我为秘书郎,你为尚书郎,你我同朝为官,因忙于公务,彼此常同床而睡,同舆而行。二十年来,你我看着司马氏父子权倾朝野,擅行废立,杀曹氏一族,铲除异己,数以千计。二十年后之如今,司马昭欲伐蜀立威,我信任你,所以以你为监军。因信任你,才命你捉拿邓艾。亦是信任你,今日与你单独商议大计。如今二十万众在手,猛将如云,时机已至,便可举义,事成之日,你我皆可名垂千古!”

见钟会又激动起来,卫瓘亦感慨不已。卫瓘知二人皆名门之后,二十年来同朝为官,阅历实在太多,二人关系之密切,简直就没什么秘密可言。

只见卫瓘忽然流泪,道:“士季,过去之事,我怎会不记得。二十年走来,见得太多,所以更感慨世间的残酷与无情。想起你父亲,我就想到书法。我之所以喜爱书法,皆因你父之故。而众人皆认为我之书法造诣在你之上,或许是因为我更冷静。如今你父母大人早已不在,若一人尚在,方能阻止你起兵。”

钟会淡淡一笑,道:“若我父母尚在,我便不能入蜀也。不过我承认,你的书法造诣的确在我之上。”道后他拿出一个木板,写上几字,亲自走到卫瓘身前,举给他看。

卫瓘一看木板所写:欲杀胡烈等。

卫瓘摇头否定道:“不可!”

钟会收回木板,道:“为何不可?”

卫瓘道:“你要连杀国家几十员大将,太过分也!”

钟会道:“我是没办法!若放走胡烈等将,明日胡烈就会造反,你我皆不可活矣!”

于是卫瓘不再说话了。钟会则回到自己座位,亦不吭声。

看来两人很难沟通。

此时,胡烈等人被软禁在宫中各房舍。

钟会帐下督丘建,从前是胡烈的下属,胡烈将他推荐给司马昭,钟会见丘建做事负责,请求让他随自己伐蜀,钟会很信任他,任命为帐下督。

丘建见老长官胡烈被独自关在一间狭小的房舍,非常怜惜,于是走到钟会身边报告,请派一名之前服侍胡烈的亲兵,来为胡烈送饭送水,其他的牙门将领也随之配备一名亲兵,钟会表示同意。

夜幕之下。

张修前来为胡烈送饭。

胡烈编造谎言,又持笔写下: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巾臽〉,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

通俗意思为:丘建秘密告诉我,钟会已挖好大坑,准备了几千根大棒,想把外面所有的士兵都叫来,每人送一顶白帽,授予散将的官衔,然后依次用棒打死,埋入坑中。

胡烈将书信交给张修,命令出宫,交于儿子胡渊。张修不敢怠慢,趁夜出宫。

此时蜀朝朝堂。

钟会与卫瓘还未达成事宜,卫瓘告诉钟会想入厕,钟会同意。

卫瓘于厕中恰好遇见丘建,于是二人并排小解。

丘建道:“卫监军,堂中情况可好?”

卫瓘道:“甚为玄妙,我记得你从前是胡将军下属?”

丘建道:“是,今见胡将军独坐一舍,甚为怜悯,于是向钟将军请求派人送去饮食。”

卫瓘道:“你见到胡将军,他还说了什么?”

丘建难言,卫瓘道:“你直说便是。”

丘建道:“我听张修说,钟会已备好大坑,准备把北方而来兵士都叫来,依次棒打坑杀!”

卫瓘道:“看来钟会决定割蜀而反叛矣!”

丘建惊讶,道:“真有此事?”

卫瓘道:“这是真的,钟会只相信姜维,不再相信魏人,要将所有北方将士全部诛杀。”

丘建愕然,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卫瓘道:“你趁夜出城,到城外军营告知胡烈将军之子胡渊等,说钟会即将反叛,让他告之三军做好准备,入宫讨伐钟会。”

丘建道:“我若离开,钟会不会发觉否?”

卫瓘道:“我回朝堂稳住他,你速去军营,传达命令!”

丘建道:“诺!”

于是卫瓘将计就计,便与胡烈一同编造谎言,准备对钟会动手。

而在卫瓘入厕之时,姜维至钟会身边,道:“我观今日诸将,无人响应,事久必生变,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

钟会听后显得犹豫,未有采纳。

不久卫瓘回来,假意与钟会商议诸事,以此稳住钟会,为丘建争取时间。

于是胡烈派张修,卫瓘派丘建,到城外军营传达消息。

不久。

张修来到军营,见到胡烈之子胡渊。胡渊字世元,小字鹞鸱,时年十八,随父出征,屯驻成都城外军营。

一见父亲书信,胡渊大惊,道:“钟会要杀诸将而反叛乎!”

张修道:“这该如何是好?”

胡渊想了想,道:“若是如此,只能起兵讨伐钟会。”

这时,又有人请求入账,那人进来,便是钟会帐下督丘建。

丘建见到胡渊,道:“卫监军命我向军营传达消息,钟会准备反叛。”

胡渊道:“果真如此,卫监军身在何处?”

丘建道:“他在宫中稳住钟会,命我告之诸位,准备入宫讨伐钟会。”

张修道:“既然这样,只能如此也。”胡渊听之也点头。

丘建道:“二位将军立即至诸营,报告钟会反叛之事。我当返回宫中,救出卫监军。城外之事,就拜托二位。”

张修、胡渊皆道:“好!”

于是张修、胡渊、丘建三人分头行动。

同一时刻,宫中软禁魏军将领的房舍。

散将王起正在给贾辅送饮食。

贾辅对王起道:“钟会奸逆凶暴,欲尽杀北方将士。”

王起惊慌道:“这该如何是好?”

贾辅道:“勿急,相国已率三十万大军西征,讨伐逆臣钟会!”

王起道:“相国来也,我等该作甚?”

贾辅道:“你出去之后,将相国征讨钟会之事宣告诸军营,告之诸将做好讨伐钟会之准备。”

王起道:“诺!”

于是王起按贾辅命令,前去军营传达此类消息。

其实此时贾辅并不知司马昭今在何处,是否西征,军队人数等,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虚张声势,以此激励将士反抗钟会。

先是张修,又是丘建,再是王起,一夜之间,成都宫内至城外,消息四处相传,使得所有魏军将士皆知钟会反叛一事。

听到传闻的钟会四位僚属杜预、羊琇、邓殷、向雄,此时聚于一堂,讨论起来。

杜预道:“钟将军聪敏当世,怎料今日,流言四起,危在旦夕。”

羊琇道:“姜维何德何能,使我四人亦无法劝导钟将军。”

邓殷道:“若明日外军破门而入,如是奈何?”

向雄道:“钟将军拯救我于大狱,还望将士,手下留情。”

看来四人对于今后之事,尽显悲观。

今日,钟会在蜀宫朝堂,以为郭太后发丧的名义,召集魏军诸将及季汉旧臣,商议一同讨伐司马昭。然而钟会失算,在座魏将无一人响应。钟会便将诸将全部扣押,仅留卫瓘与自己商议,而卫瓘则以理抗拒。

见钟会决定起兵,胡烈命令张修,卫瓘命令丘建,贾辅命令王起,向各地军营传达钟会即将反叛之消息。那么一夜之后,情况又将发生哪些转变,钟会讨伐司马昭之结局又将如何,请看下一章:兵变日钟会之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