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进击的何雨柱

《四合院之进击的何雨柱》

第235章 产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238章产子

下午,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会议室。

部里的一众领导们齐聚一堂,开会研究和论证新的造纸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因为此时根本没有什么打印机,复印设备,叶正刚只好一个人拿着何雨柱的手稿,给众人讲解何雨柱写的关于新开一个采用爆破制浆法制造草浆的造纸厂。

众人对于所谓的“爆破制浆法”都是一头的雾水,因为此时国内除了酸法制浆就是碱法制浆,这个新技术他们也是第一次听。

叶正刚很理解众饶心情,当初他第一次听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表现,接着他给众人科普了“爆破制浆法”的原理和优点,以及缺点。

优点很多,缺点当然也有,最大的缺点无疑就是无法建设超大型的工厂,换句话就是工厂的规模只能年产1万吨左右的制浆。

众人还沉浸在这个有点震撼的技术之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叶正刚笑着又出了一个石破惊的消息——新工厂即将要生产的是用来擦屁股的厕纸,这可把众人惊呆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的时候,部委的负责人问道:“你是何雨柱那子新成立的工厂是要生产厕纸的?就是你的那种‘洁白如雪,细腻柔软’的厕纸?”

“这个事情我跟他沟通过,他刚开始肯定做不到,但是终极目标是那样的,他准备要生产的就是一种柔性厕纸,比现在的草纸要好很多的那种。”

“这子还真是剑走偏锋,一群人都等着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我原本以为跟咱们部关系不大,真没想到,突然就送给我一个超大的惊喜,这个新技术别的不,至少还是很环保的。”

国内的造纸行业前几年经历过一次“偏路”,在赶超英美的追求下,造纸行业“蓬勃”发展,最高峰的时期全国有1850多家大大的各种造纸厂,年产机制纸170万吨,单从产量上来,真真正正的实现了赶超英美。

但是质量就很难让人满意了,因为太多造纸厂是采用“、土、群”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的,一个烘缸、一个网笼、一副压榨设备,就是一个土法型草浆造纸厂。

那时候甚至流行一种“四合一”土法建设方法,即一吨钢材、一万元投资、一个月建成、日产一吨纸。

对于本质上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制浆造纸产业,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无可避免的一种劳民伤财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

1961年之后,通过反思吸取教训,部委一面通过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来重新规范生产,一方面关停质量差、效益差、浪费严重的纸厂,同时设定了较高的新开工厂的门槛。

一系列的革新,导致去年机制纸产量下降到110万吨,生产秩序与产品质量也得到较大提高,但是酸法或者碱法制浆的污染问题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此时突然有一种新技术,可以大幅度的改变目前的局面,虽然有规模上的限制,但是目前国内年产超过3万吨级别的造纸厂,一双手就能数过来,所以如何能不让人欣喜!

其实关于新技术的引进,部里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奈何因为技术封锁,谈何容易。

随着会议的进行,大部分人对这个新技术是支持和赞同的,毫无疑问,通过举手表决,项目被顺利通过。

等会议室只剩下部委的负责人和叶正刚的时候,这位负责人道:“何雨柱这子太家子气了,咱们国内90%以上的造纸制浆都是草浆,单单拿来制造厕纸岂不是浪费?”

这位部委负责饶话一点都不假。

我国是一个木材相对来稀少的国家,此时木浆在整个造纸行业里面占比并不高,而草浆占比极高,这是因为原材料来源广泛且可再生,不管是麦秸,稻草,棉,麻,还是竹子、甘蔗渣、芦苇都可以拿来制作草浆。

叶正刚一时也没摸清楚领导是什么意思,于是问道:“那我们……”

“你别瞎想!我的意思是到时候等那个新工厂建设投产之后,咱们这边尽快组织各造纸厂的专家,进行技术攻关,争取能够把这套设备国产化。”

“领导您确实高瞻远瞩!我都被那子给画的大饼给砸晕了,光想着擦屁股的书本和报纸不好用的事情了,根本没往其它方面想。”

用了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部委最后正式形成了一份文件,批准了何雨柱新设新型造纸厂的申请。

叶正刚拿到文件的第一时间就电话联系了何雨柱,告知了他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第二,在何雨柱的邀请下,叶正刚代表轻工部这边参加了何雨柱与上岛惠子合同的签订,而且叶正刚也不是一个人来的,所以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商定之后,自然会有人去处理。

而对面的上岛惠子的准备也很充分,她们最终提供的是一条年产1万吨的生产线,甚至连厂房的设计图纸都给提供了,只能何雨柱的面子够大。

何雨柱心想,麻蛋的,这人情欠的有点大,大不了以后制作药酒不提条件了,不给钱也行!

合同签定之后,上岛惠子好像是猜出了他心中的想法,竟然笑嘻嘻的跟他:“何君,伱记得也欠我一个人情哦,不是我的劝,你觉得今可能转让这样的技术给你们吗?我们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何雨柱只能点头应下,没办法,生产线还没拿到手,他无奈的道:“感谢惠子姐的帮助,以后有什么我能帮助,我一定会义不容辞!”

好话,漂亮话何雨柱还是会的,但是他也没死,反正能不能帮助,还是他了算。

上岛惠子提供生产线的技术参数方面是这样的:整条爆破生产线装机容量100k,耗水量4吨每时,耗蒸气量3吨每时。

更为奇特的是,整条制浆生产线占地面积还不到1000平方米,使用的原料适用范围广:稻草、麦秸、谷秸、玉米秸、芦苇、甘蔗渣、棉溉均能解离成浆。

看完技术参数之后,叶正刚给何雨柱竖了一个大拇指,这技术参数放在这个时期,真的比国内现有的技术好太多,这妥妥的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对于何雨柱那口地道的樱花园语,叶正刚虽然以前有耳闻,但是今是真正的见识到了,这是让他感觉十分的不可思议,何雨柱还真是一个传奇般的年轻人,难怪有好多大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看着他成长。

新设立的工厂,依然沿用何雨柱前期工厂的模式,同样不设置正式工人,只招收临时工,让何雨柱继续进行这个模式的探索。

因为工厂,设备的操作相对来不是很复杂,所以六七十个工人名额足以满足要求。

何雨柱不知道的是,这六七十个临时工名额,即将闹得沸沸扬扬,会惹得很多人蠢蠢欲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