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下

《皋兰山下》

第127章圣旨与军令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圣旨是收到了,但怎么传达给前线却是难题,镇远桥没了,洪水滔滔,羊皮筏子不敢下水。

黄公公担心事情有变,万一胡将军等人在此期间杀了汪监军怎么办,强令河桥巡检司下河,河桥巡检司没办法,从城里库房抬了两个的筏子,走到离河几十米就无法靠近,有胆子大的趟水冲到河岸,被一个回水浪卷入河中,其他人无奈只能回来。

李公公劝慰:这都围了十几天了,再等几天也没事,前线不是报过信吗,汪监军在山沟里有吃有喝,一时半会困不死。

黄公公急道:万一胡同知趁大水发起攻击呢,就算不,这么大的雨,汪监军在山沟里肯定也遭水灾了,要赶快进去救援。

李公公道:你认为就算把圣旨送到,胡将军会进去救人吗。我就说,当初就不应该派胡将军去。

黄公公道:那不还有纪纲啊,还有马副总兵,总不能他们也眼睁睁看着朝廷的忠臣让困毙在山里吧。不行,一定要赶快把旨意传过去。

又叫来河桥巡检。巡检一脸为难:这么大的水,根本就下不了水,下去也是没命了,再说了,满河的浪渣,筏子也划不过去啊。

黄公公怒道:朝廷养你们是吃干饭的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上,更待何时,一群不知道轻重的东西。我今天就把话放这了,如果误了旨意传达,致使汪监军受到哪怕一点点损伤,你河桥巡检司一个都别想活。

巡检只能下去想办法,黄公公怒气未平,在大堂不停转圈,嘴里叨叨:这兰州卫真是无法无天了,还号称什么礼仪之城,孝亲之城,我看应该叫野蛮之城,忤逆之城。

巡检又组织了一批敢死队,抬着筏子正要出城,城楼上铜锣响动:大水漫堤,即刻封闭城门。城里城外的人们慌张起来,当然敢死队的成员松了一口气。

方生判断的没错,体量巨大的浪渣积攒在下游峡谷,阻碍了河水下泄,源源不断的来水将黄河逐步抬高,先是彻底淹没了那些河洲,接着就是北岸的低地,南岸的东川里一点一点没入水中,土木结构的民居随着水线延伸一个个解体。

经过军民两个多时辰的奋战,绝大多数百姓已经安全转移到南边的山上,只有一小部分还拉着装着他全部的家当的板车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甚至还有些人死守在家中,在房子四周打起土坝,指望能保住多少年才积攒起来的家业。

潘指挥率领他的几百个兵丁与肃王府的亲兵护卫前来支援,指挥士兵,将滞留在外面的百姓能拉回来几个就拉几个。有不听话的直接用刀架着拖回来。

渐渐水位逼近东门,没办法只能封闭城门,士兵百姓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将门洞砌了个严实。

方生与潘指挥站在东门,眼前浊水漫漫,往日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川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湖泊,浮在水面的浪渣在河水的推动下集结流转,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盘,绕着中心不停的旋转。

场面恐怖且诡异。

潘指挥道:好在此处地域广阔,能容纳不少河水。

方生道:是啊,只希望在围困城池之前河水能冲破阻拦。

潘指挥叹了一口气:听天由命吧。

士兵折腾了一天,很多连一口饭都没吃,便由潘指挥接管,其他人轮班休息。

方生也随着下城,刚才只顾着忙,没注意董秀才怎么不见了。到了卫府才知道又让黄公公押起来了。骂了一句:什么时候了,还来这一套。真是不知道轻重的东西。

也不管他,拿了两个馒头转身要走,却看到姐夫一家正端着饭盆坐在大堂角落。奇怪他们怎么没去山上。

天元道:我们不放心舅舅一人在这里。

不待方生感动,金花道:舅舅,你给大家说浪渣把峡谷堵住了,那水会不会一直涨,涨到翻过城墙。

方生道:不会的,我去过蔡园子峡,河谷特别狭窄,但河谷上面很宽阔,浪渣只能堵住下面,水位只要超过河谷,就能从上面漫过去,回水应该淹不到城墙这么高。最多淹到一两丈高。

他说的轻松,一两丈,那也太吓人了。

天元问:如果峡谷的浪渣一直冲不开,兰州是不是就一直被一两丈的水围着。那不把里面的人全饿死吗。

方生道:不会一直堵着,这么大的河水,再大的阻塞一点一点还是能冲开,不过要多长时间就不知道了,有可能两三天,也有可能十天半个月,现在刚秋收,卫府的粮仓、百姓家的存粮都不少,坚持这几天没问题,不过城墙能不能坚持这么久真不好说。

老金道:就是啊,兰州城是砖包的土城墙,泡的时间一久,水漫不进来,城先塌了。

金花道:有没有办法把堵住的峡谷捅开。

方生笑道:有,人可不行,得要神仙来,沉香劈山救母的那把斧头就可以。

摸摸孩子们的脑袋道:放心,有舅舅在,不会有事的。又转身忙去了。

随着水位抬升,上游的河水已经突破堤岸,从西门前流过,绕过南门汇入新生成的东川湖。

到达晚上,整个城池已经被洪水围困。水位还在不断抬升。兰州城变成一座孤岛。

山上的百姓痛失家园,站在山坡上号哭,但也庆幸听了方先生的话,跑的及时。命算保住了,水再大也不可能漫上山来。

城里的百姓却是懊悔没跟着转移,河水如果这么无休止的涨下去,等没过城墙,大家就都成鱼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