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赵

《逆赵》

115章同流合污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很快,刘光世派出去的信使,很快把前方的信息传递到了西军大营。

杨太尉收到消息之后,立刻带着大军往前移。

甚至他有些迫不及待的带着军中的主将,直奔楚王大营而来。

他有些不敢置信,按照刘光世的说法,楚王已经彻底击溃了梁军,收复了十二座大州,直接完成了大赵君臣梦寐以求的壮举。

于是他带着众人马不停地的来到了北征军大营,而宋构早已恭候多时,领着韩世忠岳飞,刘光世等人在外面迎接着。

旁边还有郭药师和张觉作为陪衬,总要给大赵国的君臣们一个见证才是,先得跟前线的大将们打个招呼。

不多时,北伐军的大佬全部来到了楚王的大营当中。

然后就是恭维的声音不绝于耳,不管是刘延庆还是范琼都拉低了身段,哪怕是杨太尉也在旁边一直说着楚王的好话。

最后众人说尽了好话,终于轮到上重头戏的时候了,楚王已经拿下了十二州,剩下的该他们喝点汤了吧。

宋构笑道:

“纵使诸君辛苦一场,可本王还有一些话,希望你能放在心上,北边还剩下五州,本王不会去动,就交由杨太尉去接管了。

为了稳定民心,请不要多做杀掠,更不可屠杀本地百姓,五州新降,还望尔等约束军纪,不要纵兵抢掠。”

刘延庆脸上露出了不愉的神色,然后瞬间变脸,憨笑着说道:

“楚王殿下,怪不得官家如此看重你,你部下的军容军纪是没得说,末将打心里佩服,可楚王不会被底下的人埋怨吧?可不能让弟兄们寒了心啊。

若人心散了,那队伍就不好带了。”

范琼也是温声说道:

“弟兄们,当兵打仗就是为了荣华富贵一场,这也是当初太祖定下的规矩,总不能叫我们这些当兵的饿死。

殿下我们自有分寸,只会惩治一些土匪恶霸,绝不会伤害贫民百姓。

兄弟们辛苦了数月,长途跋涉几千里,总不能空手而归,还请殿下垂怜给些辛苦钱。”

宋构:……。

他只感觉喉咙一阵发堵,却又不好说些什么,他确实身价千万,有不少银子可以犒劳大军,可是他以什么名义犒劳呢?他又不是天子。

到时候被人举报上去,那就直接完蛋了,收买军心,那不就等于想要造反吗?

旁边的韩世忠看着自家王爷窘迫,赶紧忍不住出声说道:

“范将军,刘将军,老弟我想好心的劝解一句,军中的缴获,俺是分文不取,纷纷登记造册,准备全部上缴给官家,最后让官家来分配就是。

其实俺心里跟明镜似的,朝廷会短了我们的恩赏?断无可能。

当今官家的性子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纵然是各位吞了所有缴获,官家眼里照样容得进沙子,可未免就落了下乘。

还有,燕云初定,为了不生乱事,还请将军们多约束一下部下。”

韩世忠不开口还好,一开口立刻遭到了西军们的围攻。

“韩泼五,你是不是忘本了,忘记自己出身了?”

“如今飞黄腾达了,就忘记了自己姓啥了,以前的老弟兄,生死也不管了。”

“咱们可得罪不起人家,可是堂堂正正的大将军。”

韩世忠脸色变得铁青,立刻黑如锅底。

却也不敢出声反驳,他也是陡然身居高位,原来在西军里面的时候,却是一个小小军官,在座的各位将军统领哪个地位不比他高?

论资历,他还真的是没办法反驳什么,论出身的话,他也确实是来自于西军。

宋构微怒狠狠的一拍桌子,一声巨响,顿时震慑了所有人。

所有人开始停下吵闹,不再言语,那几个叫嚣最厉害的军将也忍了下来。

今天的正主也不是韩世忠,而是楚王和杨太尉,他俩才能决定今天大势的走向。

宋构冷笑着指了好几个人,然后缓缓的对着杨太尉开口说道:

“这几个人倒是挺牙尖嘴利的,嘴上功夫不错,怎么不跟梁国人去较劲?怕是没立下多少功劳吧。”

“这……”

杨太尉顿了顿不知所言。

咱们楚王殿下眯着眼睛说道:

“杨太尉,本王的大军可离前线更近此二,如果本王再做绝一点,恐怕连五州都不给你们留,直接自己动手全部收复了。

您以为呢?”

杨惟忠顿时横眉冷对那几人,怒斥道:

“来人将这几人推出帐外,重打三十军棍,居然敢在帅帐里面喧哗,有没有把老夫放在眼里?”

“是!”

那几个军将不敢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只能乖乖的应了下来,然后老老实实的被推了下去。

他们知道自己是为西军出头,事后会得到补偿的,所以并没有什么不满。

杨太尉继续笑道:

“楚王殿下可有其他条件,不如一并说出来,好让我们宽心。”

然后看了一眼其他西军弟兄,杨太尉语气夹杂着一丝委屈的说道:

“西军虽然家大业大,终究有些入不敷出。

多少孤儿寡母,多少兄弟跟着一起吃饭,俺们格局小了些,确实是为了过日子啊。”

宋构深深看了他们一眼,心中长叹了一声,然后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本王没有其他条件,有的只不过是一句忠告,今日自己种下的苦果,反正日后也是你们自己承受。

北伐军也不归本王管,本来也只是北征军的监军。

如今梁国南边还剩下五洲之地,杨太尉自可取之,本王也会约束好部下,不犯秋毫。

只是杨太尉的奏折是跟本王一起递过去呢,还是有本王率先把奏折送至御前?”

范琼说道:

“王爷请稍等,一枝独秀终究是太过于单薄,总该是双喜临门来的痛快些。

且容我们这些大将商议一番,然后再同王爷一起把奏折送至御前,如此可成就美事也。”

刘延庆也是赶紧说道:

“大局已定,也不急于这一时,咱们得把奏折写详细一些,才能让官家了解前线的状况,否则反而不美。”

反正大将们纷纷是出口劝阻宋构,生怕他自己独吞功劳,虽说那本就是属于他楚王的功劳,而且他还让出了剩下的五州。

可感激归感激,利益归利益,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让楚王先一步把他的功劳报上去,那他们后面的功劳在报上去的时候就大打折扣了,谁叫楚王珠玉美于前呢?

一下子把管家给喂饱了,那他们这些工程该怎么办呢?

于是,连小蔡相公都亲自下场了,这可是他出阁入相的关键,不得不亲自下场搏杀一番。

于是经过相公们的讨论,功劳很快就分配了下去。

首先将军们瓜分了痛击耶律大石主力的功劳,原本一万的数字也被他们改成了歼敌两万有余。

然后再就是其他功劳的分润,在杨太尉的主持下攻下了一州,在小蔡相公的监军下又攻下了一州。

其中刘延庆和范琼各自领下了攻下一州的功劳,剩下的一州就有其他河东的将士分润。

等同于西军占据了四州的功劳,而河东诸军占据了一州的功劳。

至此,五州的功劳算是分配完毕了。

然后他们又做出了一个很骚的操作,居然当着楚王的面派出了800里加急,率先一步把他们大军得胜的消息传递去汴京。

而宋构用的只是六百里加急,这传递消息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西军。

宋构在他们争论的时候,早就快速的退场了,比起狗咬狗一地毛的场景,他可没兴趣参与他们的争论,于是迅速的退场了。

这天下来来往往不过是两艘船。

天下熙熙皆为利,天下攘攘皆为名。

……

大赵宣和四年七月八日,随着大梁国在南方的最后一座城池陷落,标志着大赵取得了北伐之战的胜利。

燕地百姓却遭遇了冰火两重天般的对待。

楚王麾下十二州,百姓安居乐业,军民秋毫无犯。

随着两浙路的船队到来,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占城稻,然后用极其优惠的价格出售给了民间,然后这种惠民的举措也安抚了新降的百姓。

甚至有一些不愿意走的契丹人也感慨道:在赵国的待遇可比在梁国好,还是待在这里不走了吧。

市民的生活趋于平静,随之而来的是商业大繁荣,无数的皮货贩卖,无数的生意找上门。

原本被关闭的北大门,打开了贸易的大门,以前很多商人梦寐以求的皮货在这边廉价出售,无数的牛羊被低廉的价格引进内陆,甚至成就了一批批的富豪。

如果说北征军治下是一片人间净土的话,那与之相反的就是北伐军的抢掠,他们没有良好的军纪。

也没有岳飞这样公私分明的执法官,从他们入城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血与火的浇筑。

杨太尉虽然三令五申,可依旧挡不住热情的西军汉子,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北地的汉子当做自己人,哪怕他们已经归降了,那也是梁国的余孽。

各州城内宅门紧闭。

百姓们都不敢出门。

生恐招致大祸,已经有不少人家破家破业了。

西军这些年确实是很苦,特别是文官压制的最狠的那些年,西军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可是,西军的问题同样是不小。

其中的私军太多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资源分配不均匀的事情在哪里都有发生。

西军这些天为了功劳的事情打出狗脑子来了。

尽管西军代表着血性,可是他们的高层已经开始逐渐腐化,或许这跟大赵朝的养猪政策有莫大的关联。

尽管因为年年战争,西军腐朽的速度远不如京中禁军,可百年的时光终究能够消磨不少人的心性。

大赵文恬武嬉,文臣压制武将百年,这些统兵大将也就都自甘堕落,还有几个人心怀社稷。

私自敲打算盘,争权夺利,不比文人落后多少。

吃兵饷,喝兵血,偷编制,瞒报战功,苛扣军粮,杀良冒功又岂能少得了那些军纪败坏的西军?

士兵们眼神凶戾。

某一城池内刘延庆直接大手一挥,言道:

“鸡犬不留,务必要找出梁国奸细……耶律大石的探子肯定藏在其中,本王可不信你们这些狡诈的契丹人,给我狠狠的搜。”

洪流一般的赵军,冲击着街巷,将他们眼前的敌人碾碎。

赵军这一回根本就没有留手。

西军是彻底的杀疯了。

烧毁城区的所有建筑。

杀死所有看到的敌人。

突然有人在刘延庆的耳边说道:

“大将军,城中根本没多少契丹人了,那咱们该怎么办?”

刘延庆脸色狰狞的说道:

“没有契丹人了,难道就没有富户,只要找到他们通敌的证据就是,随意丢几具盔甲,丢几把兵刃,还能冤枉得了?

陛下还没有派人来登记造册,这几日咱们能抢多少是多少,到时候核算完了反而不美。

别看咱们做事做的绝,估计范琼那老狗比咱们还过分,这回他已经吃的盆满钵满了。”

被逼到活不下去的百姓不可谓不悍勇,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而战。

可惜他们的人数太少了,望着远处黑压压的不断赶来的人群,绝望的情绪在蔓延。

漫天的火箭射到城内,四处起火冒着浓烟,一副末日景象。

州府中的梁国百姓,默默地开门来到院中,看着城内的烟柱腾空,不少人举家自尽。

街道中,只有偶尔呜咽之声,宛若鬼哭。

一些军纪尤为败坏的士兵刹住民居之内,然后就发生了争执,紧接着就是一桩桩血案。

如果把敌人杀干净了,岂不是就没有了争执,历史上蒙古人就是这样做的,西军也开始如此行动…

经过几天的殊死搏杀,广场上每一块砖石上都淌满了鲜血。广场两侧的沟渠中,鲜血汇聚成溪,最深处足以淹没人的脚踝。

……

可这些都无关紧要,根本没记录在史实上,不过是当权者眼中的些许风霜罢了。

然而怨恨的种子却洒在了这片土地,不少人在幽暗处舔食着伤口。

……

汴京,宋佶苦等了许久,终于等来了大胜的情报,这是国朝百四十年来最好的消息,赵国终于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而他也可以完成自己泰山封禅的梦想了。

宣朕旨意,大赦天下,除去死罪,皆降罪一等,凡家中有七十岁以上老人,赏酒十升肉十斤,米粮百斤。

昭告天下普天同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