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095永乐错误朕来弥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陛下,在凤阳高墙里面的,除了一个建庶人以外,还有一群吴庶人。”

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诚,并没有听从朱祁钰的命令,前去起草圣旨。

王诚是弯腰弓身的,向着朱祁钰走了两步过后,对着朱祁钰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朕知道了!”

朱祁钰微微一点头,算是答谢了王诚的提醒。

虽然是穿越者,可朱祁钰毕竟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台量子计算机。

朱祁钰也会有疏忽,他也不可能事事尽善尽美,更不可能需要的时候,就能从数据库里面调取资料。

至于王诚说的吴庶人,就是同样被剥夺王爵,也被囚禁在中都凤阳的,前太子朱标的儿子吴王朱允熥,以及朱允熥的后代们。

吴庶人,说的是他们祖上曾经被封为吴王。

建庶人,是用来称呼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代。

这些原本的大明皇族,在被剥夺皇室成员资格过后,被贬为庶民,身份不再显贵。

明朝上下这是各取了“建文”和“吴王”的前面第一個字,冠在这些被贬为庶人的前皇族成员之前,以此来称呼和区别他们。

第一代的吴庶人,吴王朱允熥,是明朝来国名将常遇春之女,给前太子朱标所生的嫡次子。

在其父朱标去世之后,朱允熥本应该被立为皇太孙。

可他的皇爷爷朱元璋,却偏偏立了朱允炆为皇长孙。

朱允熥没能继承皇位,只能是怪他妈常氏死早了,没有能够子凭母贵。

朱允熥没能继承皇位,还连累他舅舅蓝玉被诛杀,更连累许多将士、官员蒙冤而亡。

蓝玉案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朱标太子妃常氏生的是朱允熥,而朱允炆不是常氏所生。

常氏在生下朱允熥的当月,就不幸去世。

之后的朱标将侧妃吕氏,扶正为新的太子妃。

因为吕氏被朱标扶正为太子妃,又因为朱允炆比朱允熥大一岁,所以朱允炆成了朱标的嫡长子,然后得以登基称帝。

蓝玉正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朱允熥的舅老爷。

如果朱允熥被立为皇太孙,那么蓝玉就不用死,还能保卫朱允熥的江山。

而蓝玉要是不死,朱棣也就根本就不可能靖难成功,也就不会有朱祁钰今天作为龙椅之上。

换一个角度想,可以说朱允熥间接帮了朱祁钰一个大忙。

虽然失去了皇位,不过好在朱允炆对朱允熥还算不错,直接封其为吴王,封地位在繁华富饶的杭州。

要知道,吴王可是朱元璋称帝前的王号。

能够受封吴王,是朱允炆对于自己弟弟的弥补,也是朱允炆为了显示自己仁君之名的故意为之。

朱棣靖难之后,为了防止朱允熥图谋不轨,便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为由,将朱允熥废为庶人。

此后,朱允熥一家人就幽禁在安徽凤阳的高墙之中,过起了阶下囚的日子。

朱允熥的后代,是有罪的宗室。

因此他们得不到皇帝的赐名,于是他们都有姓无名。

“朕以为,建庶人和吴庶人有罪,然而罪却只是在其出身。”

“朕不忍太祖血脉凋零。”

“朕眷念宗室至亲,虽在不原亦令得所。”

“朕今遣太监吴昱管,送建庶人,及吴庶人及其母杨氏等,共一十九口,前去凤阳城中居住。”

经过王诚的提醒,朱祁钰把吴庶人一家都解除了幽禁。

至于他们从永乐时期被幽禁到现在,前后已经快五十年之久。

“户部每月令所司支与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以为其生存所需。”

“至于婚嫁之事,若有军民之家自愿,礼部亦需要派官员前往主持,以示明媒正娶之风。”

“走亲访戚,朕许其往来无阻。”

“然其余闲杂之人并各王府,朕也不许与之往来。”

“交通若因衣服、饮食之类,许其前往街市交易买卖,不可加以阻拦。”

朱祁钰在释放建庶人和吴庶人的时候,也同样保证了他们的生活所需。

只不过朱祁钰为了防止有人心怀不轨,也限制了他们和一些特定人士的往来。

比如文武重臣,比如各地藩王。

“户部遵旨!”

陈循站了出来。

“礼部遵旨!”

胡瀠也出列一拜。

“王诚,司礼监也安排一下。”

“朕要你派几个内侍前往中都凤阳,以服侍其日常起居。”

朱祁钰又吩咐了一句。

“奴婢觉得,可派遣内使鲁博、黄父住、刘敬、潘成、赵玉、韦州前往。”

“到了中都凤阳之后,与庶人看守门户,出入使令尔。”

王诚在提醒朱祁钰还有吴庶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人选。

鲁博、黄父住、刘敬、潘成、赵玉、韦州。

这些人,要么无权无势,要么就是同王诚不和睦。

借着这个机会,王诚把他们派去凤阳,就是将他们驱逐出京师核心之地,就是打击政敌、排除异己。

“阮浪和王瑶,朕觉得他们心思细腻,老成持重。”

“就让他们也去凤阳吧。”

朱祁钰说出这两个太监,可不是无的放矢。

阮浪和王瑶,在历史上受命照顾朱祁镇。

朱祁镇受阮浪精心照顾,感动之余,赏赐给了阮浪一把金刀。

阮浪又把金刀送给了王瑶。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知道后,借口金刀乃是朱祁镇的物品,不会轻易送人,继而发动“金刀案”。

意图给朱祁镇冠上一个阴谋复辟的罪名,将朱祁镇除之而后快。

奈何朱祁钰软弱无力,卢忠又有勇无谋,再加上阮浪和王瑶宁死不屈。

金刀案最终无疾而终,朱祁镇也活了下来,卢忠只能装疯卖傻躲避灾祸。

金刀案,也让一些原本支持朱祁钰的大臣,看到了朱祁钰的软弱,也让这部分大臣为之心寒。

卢忠都已经磨刀霍霍,可朱祁钰就是狠不下心杀了朱祁镇。

作为朱祁钰鹰犬的卢忠,还被逼装疯卖傻来逃脱追究。

作为穿越者,朱祁钰不能容忍自己也这样。

现在的朱祁钰一直都在图谋,怎么对朱祁镇动手。

所以阮浪和王瑶这两个不识时务,心怀旧主的太监,朱祁钰不可能还留他们在京师。

其实在策划释放建庶人和吴庶人的时候,朱祁钰已经有了借着这次机会,让阮浪和王瑶滚得越远越好。

“奴婢领旨!”

王诚在点头哈腰之后,就下去起草圣旨去了。

王诚作为朱祁钰郕王府出身的太监,他自然是不可能反对朱祁钰的命令的。

“朕之所以释放建庶人和吴庶人,只因为他们是太祖血脉,是朕之亲族。”

“古人云:意治闺门,深有礼法,处亲族皆有恩意,内外和睦,家道乃成。”

“朕当铭记在心!”

“至于诸位爱卿,亦当勉励之!”

朱祁钰这是在告诫群臣,不可以家门生乱,必须要亲友和睦。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对着御座一拜。

修生,治国,齐家,平天下。

在华夏千年思想传承中,家和才能万事兴。

朱祁钰的言语和行动,符合儒家教义,群臣自然是要口中称颂。

“如今瓦剌退却,朕以为当派使者前往瓦剌,同瓦剌太师商议,迎回太上皇车驾!”

朱祁钰释放建庶人和吴庶人,已经立了一个友爱亲族的人设。

为了进一步营造自己仁君的形象,朱祁钰绕不过他的废物大哥。

要是瓦剌把朱祁镇主动送回来,朱祁钰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会陷入被动局面。

与其这样,朱祁钰觉得自己还不如主动出击。

一旦朱祁镇脱离了瓦剌的庇护,无论是在归国路途上,还是回到京师城中。

要杀要剐,朱祁钰都可以怎么开心怎么来。

如今的朱祁钰,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朱祁钰那般软弱无力了。

内廷之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司礼监、御马监,已经被朱祁钰收入囊中。

朱祁钰已经扶持起了王诚、舒良、成敬、郝义、王瑾、善增这样的鹰犬,作为他控制内廷的住手。

外廷之中,文武重臣朱祁钰也都有布局。

武将方面,有范广、韩青、毛福寿这样能征善战的老将,也有项忠、赵辅这样的后起之秀。

至于文臣,朱祁钰扶持了于谦、陈循、王文、江渊。

而原本发动夺门之变的几个投机派,也差不多被朱祁钰给收拾了,除了一个石亨。

徐有贞,在朝堂上说出南迁提议之后,就已经被朱祁钰下令斩首示众。

曹吉祥,被东厂番子当着皇城太监们的面,千刀万剐而亡。

统帅大军的王骥,明升暗降的人在南京,这一辈都不可能会被召唤北上。

刘永诚和刘聚叔侄,一个远在甘肃,一个马上就要南下平定苗乱。

都督张軏,被朱祁钰抓住把柄后,早就已经发配到了苦寒之地的辽东。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手段,朱祁钰已经初步培养起了自己的亲信力量,也已经把大部分的潜在威胁给抹杀。

就算朱祁镇回来,朱祁钰也不用担心担心他大哥会翻天。

要杀要剐,全凭朱祁钰的心情。

“陛下和太上皇兄友弟恭,当为我大明万世之楷模!”

在听到朱祁钰主动要求,派人去迎回朱祁镇过后,吏部尚书王直的脸上笑开了花。

王直觉得,只有朱祁镇回来,他才算是给了天下人一个交代。

兄友弟恭,符合儒家思想。

王直觉得自己能够促成朱祁镇归国,也算是没有败坏道德,也算是维护了人伦纲常。

“陛下圣明!”

礼部尚书胡瀠,也站出来拍朱祁钰的马屁。

胡瀠是朱瞻基临终前托孤的五大之一,还是唯一健在的那一个。

胡瀠心想,只有朱祁镇回国,自己才算是没有背叛朱瞻基的恩宠,才算是没有背叛朱祁镇的信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