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门辅臣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七百五十六章 怀疑你,可没证据啊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翌日,无朝会。</P>

朱棣、徐允恭、沐春进入武英殿,三人不断对视,颇有些不明所以。</P>

好不容易休沐了,皇帝安排什么考校,休沐到底图啥,不就是想自由、放松点。回头找顾正臣商量商量,能不能将格物学院的休沐取消了,免得一休沐就被叫到武英殿……</P>

朱元璋迈步走入武英殿,一脸笑意,摆手道:“免礼,各自搬个凳子坐下。”</P>

朱棣、徐允恭领命,端正坐好。</P>

朱元璋打量着三人,收敛去脸上笑意:“听闻顾正臣给你们上了一堂‘经商逐利的良与恶’的课,朕也想听听,你们谁说一说。”</P>

朱棣脸色微变,连忙给徐允恭、沐春使眼色。</P>

徐允恭开口道:“陛下,四皇子示意我们不要抢,他先说,还请陛下给四皇子先讲的机会。”</P>

朱棣目瞪口呆,大舅哥,不带这样玩的啊……</P>

朱元璋呵呵笑道:“既是如此,朱棣,你来讲吧。”</P>

朱棣起身,苦着脸说:“父皇,顾堂长所讲经商逐利的良与恶,主要是想告诉我们,商业之于王朝不可或缺,其贡献颇多,然商业本身也有恶,其逐利之下,人心不古,利益至上,过于享乐……”</P>

朱元璋皱眉,打断朱棣:“顾正臣就是如此给你们讲课的?”</P>

朱棣低头:“这是儿臣的理解,顾堂长的原话并非如此。”</P>

朱元璋看向徐允恭:“顾正臣为何说商业之于王朝不可或缺?”</P>

徐允恭起身,肃然道:“回陛下,先生在讲的是,商业逐利,当以国之所利为向,商人富裕,当以国之富裕为根。先生认为,商业繁荣是城镇、地域乃至王朝强大的一个外在表现。商业于王朝不可或缺,主要在于商人实现了不同物资的再配置,可以将北面的货物运到南面,也可以将南面的货物贩卖到西面……”</P>

“先生以泉州府白糖、红糖产业作例,商人自泉州府购置白糖、红糖,则当地作坊得利,当地甘蔗农夫得利,商人往苏州贩卖,商人得利,苏州得物。然后商人利用赚取的钱财在苏州购置丝绸南下,苏州得利,商人得物。商人将丝绸送出海外,海外得物,商人得海货,海货运回,商人得利……”</P>

“物流畅通,商人交易频频,则朝廷税收增多。商业繁荣,商人行于道,货物进出便利,则诸方有利,钱财汇聚,财富增长……”</P>

朱棣郁闷。</P>

单单就这枯燥的记性来说,朱棣确实比不上徐允恭、沐春等人,虽然记得顾正臣说过的意思,但自己偏偏表述不好,更无法做到复述……</P>

朱元璋仔细听着,连连点头。</P>

商业发展确实给朝廷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尤其是开海之后,原本一年才几十万两的商税,如今已是翻了两倍。</P>

自己当初为了赚点商人的钱,开的全是青楼,就这还没赚到多少钱,可顾正臣,哎,这家伙若是当个商人,想来早就被自己抄家了……</P>

徐允恭继续道:“先生重点讲述了商人逐利之害,言商业如烈马,不可无缰绳,一旦放松掌控,必会狂躁践踏于物,反而伤害百姓、朝廷。”</P>

朱元璋目光变得冷厉起来,抬手道:“这一点让沐春来讲。”</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