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

《我只是夫子》

第343章 周国使臣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孟海住在了安神堂。

赵宣在离开之后,他就开始收拾了自己的铺位。

他又在整个安神堂里面溜达了一圈,莫约晚上九点多钟,他便躺在了床上。

脑海之中天马行空地思索着各种各样的事,思绪越来越混沌,他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梦乡。

孟海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了。

他有的时候就有点郁闷。

前世的时候他熬夜到一两点钟睡,在没有其他学习工作的情况之下,是早晨快12点多起来的。

但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了,几乎很少熬夜,昨天睡着大概十点多钟,但是睡醒怎么又到12点了?

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嗜睡症之类的病。

孟海哈气连天地坐了起来,看了看窗外的天色。

起来洗漱过后,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

他坐在安神堂外的廊檐之下,望着远处的白云蓝天,他发起了呆,脑海之中,天马行空地思索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直到一个小太监跑进安神堂中,先是对孟海行礼,随后才说道:“孟大人,陛下召您用午膳。”

孟海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站起身,在大牛和张鼎两人的搀扶之下,坐回了轮椅。

大牛和张鼎二人也是在安神堂休息的,整个安神堂很大,还分为主卧和次卧。

孟海睡的是主卧,大牛和张顶二人则是睡在了次卧。

孟海脚伤有伤,但是这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勉强下地行走还是行的,只不过在皇帝面前,毕竟要装得脆弱一些。

所以他还是坐着轮椅,前往了昨日与皇帝批阅奏折和吃饭的地方。

孟海在踏入房间的时候,抬起头看了一下房间上的牌匾。

皇帝所居住的这间屋子叫做“乾阳堂”,倒是和整座大殿的名字相合。

孟海坐着轮椅进入房间之中,整个房间之中并没有人。

赵琦缘还没有回来。

赵宣也不在。

整个房间之中就只有几个太监和侍女。

昨日见到过的太监老李,这个时候笑呵呵地上前说道:孟大人先在此处休息片刻,陛下在沐浴更衣,稍许之后便至。”

孟海听到这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又过了大约两刻钟的时间,赵琦缘这才姗姗来迟。

赵琦缘是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之下,跨入屋子之中的。

可以看得出来,赵琦缘很疲惫。

赵琦缘本身就有病在身,但是他仍然坚持每日的早朝,这肯定不利于养病,但是谁让他是个勤勉的皇帝,无一日敢偷懒。

赵琦缘这应该是刚刚下朝,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服,这才回来。

赵琦缘虽然脚步显得有些虚浮,但是他走起路来仍然龙行虎步。

赵琦缘踏入房间,孟海看见了,跟在皇帝身后的两道身影。

赵宣和赵询。

一个熊孩子和乖孩子。

孟海见到了皇帝,又是一阵客套的礼数。

赵琦缘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之下,先是坐在了虎皮大椅上休息。

赵琦缘目光瞧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孟海有些羡慕的说道。

“哎,朕如果像你一般日日坐在轮椅上就好了!”

一旁的太监听到这话,连忙上前劝谏,毕竟坐在轮椅上的除了一些脑袋不正常的之外,也就只有病号,而且还是腿部有疾的病号。

赵琦缘没有理会两旁劝谏的小太监,他倒是挑了挑,没饶有兴味的说道:“孟爱卿倒是能睡,我原本一个时辰以前想要派人传你参加朝会,结果当时你还在熟睡当中。结果我听下人刚刚通禀,孟爱卿这才刚睡醒没多久呀。”

孟海听着这不知是夸赞还是讽刺的一句话,只好笑笑,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已经有宫女太监抬来了丰盛的宴席。

孟海,赵琦缘,赵宣,赵询四个人坐在桌前。

孟海觉得自己与整桌宴席格格不入。

旁边皇帝和太子皇子表现出父慈子孝的一幕,他则是一个人听着皇帝与两个皇子之间各种家长里短的话,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扒着饭。

然后这就引来了皇帝新一轮的调侃。

“孟爱卿,别看你身板这么小,没想到你饭量这么大。朕与两个皇子才吃了一碗饭,你这第三碗饭这就要没了……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朕亏待于你呢。”

孟海咧嘴一笑:“这还不是宫里御膳房的师傅,厨艺太好,一时之间竟未察觉到已经吃了这么多。”

赵宣在一旁拆台道:“老孟,你就别在这里胡诌了。我可是吃过你做的铁锅炖大鹅,那味道一绝,你做的饭可比宫里御膳房做的好吃许多!”

赵琦缘听到这话,目光瞧着孟海也是浮现出垂涎之色。

赵宣用胳膊肘撞了撞旁边的赵询,说道:“你也别光在那里吃饭,你看我们这里说得热火朝天,你那边也说上两句啊!”

乖孩子赵询一边小口小口的吞咽着食物,一边昂头说道:“太傅说过,食不言,寝不语!”

在座的几人瞬间变得沉默。

赵琦缘目光望向了孟海。

赵宣目光望向了孟海。

孟海迎着两人的目光,有些郁闷。

你们看我做什么,我也编不出反驳的理由呀!

于是接下来的整个饭局就显得有些安静。

大家在安静之中结束了这顿午餐。

赵宣和赵宣这兄弟俩睡觉去了。

整个房间就只剩下了皇帝与孟海。

赵琦缘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之下,走到了不远处的躺椅上,躺椅上铺着柔软的垫子,皇帝躺在躺椅上,立刻有两个小太监从旁边抱来了薄毯,轻轻地盖在了皇帝的身旁,另外还有几个小太监倒好了茶水,他们让茶水一直保持着温和的状态,方便皇帝随时品用。

孟海看着皇帝这待遇,他有些羡慕了。

赵琦缘将孟海叫到了近前。

“今天下午你抽个时间去一趟鸿胪寺。”

孟海听到皇帝这忽然对他谈起了正事,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茫然地说道:“干什么?”

赵琦缘没好气地说道:“朕记得之前让张公公给你带话的时候就告诉过你,周国的使臣已经进入了京城,周国这次来到京城名义上,是与我秦国谈判,但是实地是做什么的,朕也不得而知。”

孟海听着皇帝向他谈起了正事,他眉头也皱了起来。

周国与秦国之间的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这次由周国发起的攻打秦国的战争,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秦国两线作战与北边的周国和西边的西南部落共同作战,虽说守住了国土,而且明月侯还带着手底下的人打败西边蛮夷,但是秦国这边也付出了大量的伤亡。

这次的秦国可以说是秦举国之力投入到作战的。

而周国同样也是。

周国号称百万大军,当然人数上肯定没这么多,但是也是有着七八十万之众。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周国被打了回去。

明月侯杀入周国的西南边境,将周国的西南边搅得天翻地覆,极善防守的吴国门又将周国军防守在北岭郡外,内忧外患之下,周国军也不得不撤兵。

现在双方的战事算是已经停歇了,但是战争所引起的后续可还没有结束。

现在的秦国已经收复了北边的三座郡城,有大量的军兵团集,在新收复的北边第一个郡,泰兴郡。

此时已屯兵20万人。

由于秦国趁机收复北边三座郡城,使得秦国北边的边境线又向外延伸了数百里地,这就让秦国的北边边境线与周国的边境线更近了。

秦国北边聚集20万之众,这对周国来说始终是个威胁,尤其周国的内部,现在的内乱还没有解决。

如果秦国趁机再对周国的北边发动进攻,内忧外患之下,后果会怎么样谁都不得而知。

当然,秦国也不会趁此机会攻打周国。

虽说这也是个好时机,但是秦国现在粮食缺乏,伤兵如云,也不是对外发动战争的好时机。

但是双方的国主都担心对方是否会在其中动些小心思。

所以周国不得不派人前来议和。

相较于秦国,目前表面上一切都处于安定之中,周国的内乱更加严重,所以周国不得不派人前来求和。

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因素,也正是因为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才使得周国派人前来的。

孟海很快地就想通了,这种种因素。

他抬头看向皇帝,说道:“既然如此,那陛下派我去鸿胪寺做什么?”

周国的使臣既然已经进入了京城,那安排他们住宿休息的地方,必然就是鸿胪寺。

赵琦缘听到这话,微微地抬起了头,随后摇了摇头。

孟海看到皇帝这反应,他倒是蒙了。

摇头?

摇头,这是什么意思?

赵琦缘说话了,只不过孟海觉得皇帝这番话表现得有些不太好意思。

“朕知道周国那边绝对有阴谋诡计,但目前还不知道周国那边到底搞了什么小动作,所以朕派孟爱卿先去瞧瞧。”

孟海听到皇帝这话愣了一下,然后,他就感觉到一阵无语。

觉得周国那边有阴谋,所以让他去。

现在连周国那边到底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让他去,这对他是多大的信心啊。

孟海觉得自己有点愧对这信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