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启大明

《崇启大明》

第6章有意见要提啊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他只是派人去刘家传了句话,说想和表弟多亲近亲近,只是要吃些苦头。

刘文炳他妈很是心疼,以前的生活不怎么好,这么小的孩子不想让跟着老兵们吃苦,好不容易侄子封了信王,家里也有钱了,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补偿给孩子。

刘文炳的老爹倒是明白事理,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决定送孩子们进府,要不是刘文炳的弟弟们还小,估计要一股脑送过来,让朱由检带着。

刘文炳刚来的那天还有些怯,跟着训练吃了苦头,但也咬着牙不放弃,硬是跟了下来。

这把小直刀,就是朱由检亲手送给他的。

时间久了,刘文炳也恢复了从容,再见到朱由检,也敢说敢笑了,没有以前记忆中那么拘谨。

说话间,朱由检就走到了队伍前,两百多人整齐划一,挺身立正,右手握拳,在心口一撞,行了个简易军礼,只有动作,没有声音发出。

不说话,保持沉默,是朱由检的要求。

本来住在皇城边儿上,就已经足够扎眼了,再加上如今正是皇帝陛下病重的时候,连大汉将军们、京师三大营都只警戒,不训练了,要是信王府里传出整齐划一的吼声,朱由检怕是不要死的太快。

朱由检同样挺身,站直了身体,右手握拳,在心口轻轻一碰,表示还礼。

随后,便站在了队伍最前面。

骆养性和刘文炳分列左右,站在朱由检身后。

“开始吧。”

朱由检放开了脚步,绕着校场慢慢地开始跑动,背后的脚步声很整齐,人也都沉默着。

一圈,两圈,一直跑了二十圈,朱由检大口喘着气,放慢脚步,从跑变走,脸上全是汗水。

这身子,还是有些太虚了。

好在底子还好。

徐应元拿着帕子就要跑过来伺候,朱由检一个眼神瞪过去,将徐应元钉在原地,自己从怀里掏出一张白色的棉布帕子,往脸上抹了几把。

“殿下,之后还和往常一样?”

骆养性跟个没事人一样,仿佛只是溜达了几圈,上前请示。

和往常一样的意思,就是先跑步,跑完步练习队形,然后按小旗练习基础阵型和厮杀,最后是个人练习。

这是前身定下来的规矩,朱由检暂时没有改动。

在不完全了解局面的情况下,朱由检甚至觉得明军此时的基本队列规矩、基础阵型其实不错。

它脱胎于张居正时期、戚继光主导北疆军事时创立的鸳鸯阵,对队列要求很是严格,要求团队协作,反而对个人武力没有那么重视。

只是随着戚继光失势五十余年,规矩还是规矩,但已经不再执行。

就连边军,都开始注重家丁,个人武力结合充足军饷、精良装备,形成战场上的碾压。

前身还是从戚继光的兵书、北疆记录里翻出来的。

这啥规矩啊,都得看执行力度,执行的人是谁,要不然,谁也白搭。

朱由检觉得挺好,起码目前,他府里这三百多人,用的多是绣春刀,其实也算是他练的家丁。

“和往常一样,先一起吃早饭吧。”

骆养性回了一句,开始安排。

负责膳食的,是府上的太监王承恩,二十多岁,干瘦干瘦的,办起事来很麻利,缺点也很明显,一板一眼,中规中矩,只有朱由检和周氏吩咐的事情,他才会去做。

别的一概不管。

早上是蛋花粥,就是蛋花汤里打了面糊糊、面疙瘩,撒了葱花,咸口的。

馒头是白面馒头和杂面馒头各一个,馒头有成人两个拳头大,很是瓷实,每人三个。

馒头堆得跟小山一样。

不是朱由检不舍的吃更好的,只是王府的收入有限。

这大几百人训练量大,还天天训练,纵然是王府,也只能保证中午一顿每个人能吃上肉块儿,晚上喝上肉汤,主食就只有馒头了。

再丰富些,就养不起了。

朱由检之所以和校尉们一起吃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防的也是这厨房的猫腻,银子给了,得听到响儿。大家吃的如何,味道怎么样,满不满意,这关系到他的小命。

总不可能顿顿糊弄他吧?

他都是让人随机从大桶里盛的,一来检验伙食,二来以示公平。

几百人人一起吃饭,很是壮观,府里也没有那么大的食堂,校尉们都按小旗队列,坐在校场边缘的石板台阶上。

朱由检端着一碗蛋花粥,很明显蛋花多,粥少,手里拿了个馒头,坐在刘文炳旁边,大口大口地吃着。

徐应元原本还想伺候着,被赶跑了。

身上那浓重的香料味儿,吃饭的时候,实在是膈应。

“表弟,一会儿是先跟我去见王妃,回来再练?还是一直跟着练?”

喝粥的当口,朱由检抽空问了一句。

刘文炳呼噜呼噜喝完粥,配着吃了个馒头,擦擦嘴,“殿下,我还是跟着练吧,中午洗漱完再去,我这一身汗,也不雅观。”

朱由检笑骂道:“你才多大,就开始知道臭美了?王妃才不会在意你这些呢,在王府有啥事,直接找我就行。找我找不到,就找王妃。”

“别自己憋着哈。”

刘文炳傻笑了几下,端起碗就跑:

“殿下,我再去打一碗粥去,还是蛋花粥养人,喝着舒服。”

朱由检顺腿作势要踢过去,脸上也是乐呵呵。

这就是少年人呀,少年不识愁滋味。

“吃的还好?有意见要提啊!”

朱由检转头找了个小旗,开始惯例的民意调查。

“咱条件有限,主食就这几样,不过做饭大家可以多提一提。”

“粥可以多换,馒头也可以换换样子嘛,你们说是不是?”

小旗有些紧张,端着碗不知道该喝还是该放下,答话还是不答话,怎么答话,就觉得殿下这几天和平日里相比,温和了许多,也更接地气了。

旁边有个大胆的兵,看见自家小旗没说话,场面有些凉,一把就插了进来:

“殿下万福,一天三顿,还有肉,挺好的啦,我在家,在边军,都没这么吃饱过。练的多了些,饭量也比以前大了。”

“就是,馒头是不是可以做成花卷的?更好吃。”

小兵还真提了个意见。

朱由检的兴趣被勾起来了,他知道这些人是从锦衣卫、边军里专门挑出来的青壮,却还没有仔细询问过,这会儿有胆子大的答话,不正是一个深入基层的好机会么?

“你以前是边军?叫什么?听口音,辽东的吧?辽东的军将能放你进京?”

满嘴大碴子味儿,没有后世那么浓,却也初见端倪。

“殿下,小人王大虎,原先跟着熊廷弼大帅在沈阳,后来沈阳没了,熊大帅也没了,我这小兵也没了娘,正巧京城命辽东选兵进京做护卫,我一咬牙,抽空了家底送人,这才选上的。”

“辽东惨啊,辽人也惨,哎,不说了,不说了,让殿下忧心了。”

小兵王大虎絮絮叨叨说了半截,被小旗隐晦地瞪了一眼,慌忙停住话头,身子就要往下矮。

朱由检三两口吃完了手中的馒头,空出手来拍了拍小兵王大虎的肩膀,“那就多吃点,以后啊,这护卫的也就是你家。”

小旗也反应过来,连连称是。

骆养性倒是个乖觉的,并没有跟着朱由检深入群众,而是坐在一旁,和徐应元在说话。

朱由检端着碗往回走,暂时没了继续攀谈的心思,想着回头看看登记这些将士的兵籍册子,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才是。

估计前身可能自矜于王爷的身份,没有仔细看过兵籍册子,不太了解这些人的基本情况。

反正他的记忆里是没有。

将碗递给徐应元,朱由检背着手检查了下粥桶,好家伙,都快见底了。

诺大的馒头山也快吃完了。

看到这里,朱由检转头吩咐骆养性:

“回头把兵籍册子拿来!”

“是,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