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时代,从骆驼祥子开始

《觉醒时代,从骆驼祥子开始》

第28章请教求追读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诸位,祥子的这一篇《春》,我放在杂志的首页,各位没意见吧。”

“自然没意见。你是下一期的责任编辑,你做主便是了。”

全部都同意。

“不是还有一篇白话诗吗,看看。”

这篇白话诗是一首相当正能量的鸡汤,不是毒鸡汤,味道非常浓郁芳香的那种。

所处环境艰难,但是相信的是自己此刻努力与坚持的正确,豁达亦固执。

“这首诗歌也很棒,振奋人心。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这是属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呐喊、一封寄给未来的信件,它所写的,是不甘沉寂的青年人的热血,更是一种跳脱出时空的透彻。”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提到蜘蛛网,便会想到灰尘。这种令人厌恶的东西往往出现在肮脏、陈旧的角落。炉台是食物刚出炉时的摆放之处,也是给予人光与温暖的事物。然而开篇便是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由此可见蜘蛛网的覆盖下的炉台已经许久未使用,在灰尘下,人们无法感受光和热。无情地查封表明并非人们主动放弃了炉台,而是被陈旧、晦暗、肮脏的事物所压迫才无法汲取光热。炉台所象征的就是自由的理想。‘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相信现在的黑暗终将过去。下一代是希望的象征,未来的青年将拥有纯真的理想。”

“这篇散文,这篇白话诗,发行之后,一定会激励一代人。”

很快到了发行的时间。

发行量定在了一万五千册,三天的时间,订单就全没了。又加班加点的加印了五千册。

杂志首次破了两万。

祥子现在一有点时间就会到京城大学来听课,作为一个旁听生。

下课之后看到湖边有人在拉小提琴。

虽是西洋乐器,看着也很优雅。

后世的祥子学过些声乐。

对于小提琴也能完整的拉响曲子,只不过技艺比较的一般。

这么长时间没摸过乐器,忽然升起来些兴趣。

在一边听他慢慢的拉完了一首曲子。

还是有些手痒,当即说道:“同学,这个小提琴可以让我试一试吗?”

“当然可以。”

刚刚他在拉琴的时候,看到了旁边的祥子,非常沉醉,是一个很好的听众。

对他们这些搞音乐的人来说,有些志同道合的人非常重要。

听到祥子也会拉小提琴,他很高兴。

把琴递给了他。

祥子接过了小提琴,想了下自己该拉个什么曲子?

会的曲目也少。

稍微思索了下,还是比较喜欢梁祝。也是他后世常拉的一个曲子。

这个琴的质量很好。

稍微的试了一下音,开始拉了起来。

效果比较一般,比这个同学的技术还差了些。

但胜在曲目新颖。

周边过来了好几个学生在听。

“奇怪,这首曲目我怎么没听过。”

在心里想着,听着一开始的声音,旋律悠扬婉转,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

《梁祝》的曲子要到几十年后才出来,这时候没人听过。

越拉越上头。

足足拉了十多分钟,才结束。这个过程没有人来打扰祥子。

周围的几个人都给他鼓掌。

“同学,你拉的是哪首曲子?”

他想了很多,依旧没有想到,只是觉得这首曲子有着莫名的熟悉感。

连忙相问,要是不问出来,心中会一直纠结着。

祥子说道:“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他想着刚刚祥子拉的曲调,难怪有着种熟悉感,原来根据梁祝谱曲。

“这是你谱的曲吗?”

他敢肯定这是自己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曲子。

大胆的猜测了一波,会不会就是祥子谱曲,就是看着太年轻了点。但有志不在年高。

点点头,“曲子分为,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

听着祥子说的话,这个同学的念头瞬间清明了。

“同学,中间的那一段,有着一阵激烈的抗争旋律,奏出一段较明朗的旋律,壮丽又充满希望,让人觉得似乎即将取得胜利,这是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十八相送对不对!”

“接着又奏出幽怨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相爱却不得的情景。这一段讲的是长亭惜别。”

“接近结尾是最大的一个高潮,有着一种天地为之变色的紧张气氛,悲痛欲绝,撕心裂肺,低回幽咽,声声泣血。这里就是哭灵控诉。”

“梁祝?梁祝!”

“高潮结束后,又拉回了平静,一种宁静心安的气氛,二人化作彩蝶,比翼双飞,终成眷属,又充满希望引人遐想。这里就是化蝶。好!曲子谱的真好。”

“同学,我有个不情之请。这首曲子有曲谱吗,能不能教教我。”

他一脸期待的看着祥子。

“当然可以。”

后世的祥子学过一些乐理知识,不是科班出身,非常的业余,不过在业余选手中,水平在中上。

“过两天我把曲谱写给你。”

他回想着刚刚祥子拉的。

模仿了一下。

音乐技能非常高超。

仅仅听了一遍,就能拉上一小段,比祥子拉的还更好。

听到祥子愿意给曲谱,他非常的高兴,“谢谢,太感谢你了,同学,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钟祥。”

“钟祥,是编辑部的钟先生?上一期的杂志我看了,拜读了您的白话文和白话诗,写的非常的好。那篇《春》我都能背了下来。”

编辑部的编辑基本上都是京城大学的教授。

京城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喜欢新文化的基本上都会去买本杂志。

杂志的主要的一些发行地也就是这些个高校。

“钟先生,我更想听听你讲白话诗。”

“同学,我可不是教授。跟你一样,是京城大学的学生,还不是正式学生,只是一个旁听生。不过,你既然对白话诗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可以组建一个白话诗的社团,诗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