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11.不掺和是非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掺和是非,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就等于一个士兵在战壕之中,抓耳挠腮地按捺不住,时不时地探身而出,或者干脆跳出战壕,想要有所“作为”,而不管外面是否是炮火连天,子弹乱飞。这么一来,显然“挂彩”的几率要大大升高,弄不好甚至连命也难保住。

在现实生活中,掺和是非的后果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也不亚于卷入了一场劳心伤神的人际“战争”。倘若不是有这方面的嗜好,奉劝你在任何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都尽量置身于各种花样的是非之外,否则,一旦卷入,身心各方面都会被持续消耗,有害无益。

例如,某公司李某荣升为办公室主任。同一间办公室坐了几年的同事忽然升迁了高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刺激与震动。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竞争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其他几个同事背后嘀嘀咕咕,一百个不服气与嫉妒就都脱口而出了。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数落得一无是处。小张大学毕业分配到办公室,见大家说得激动,也毫无顾忌地说了些李某的缺点,如办事拖拉,疑心太重等,他说的都是事实。可也偏有一个阴奉阳违的同事,背后比谁骂得都厉害,当面又比谁都会趋炎附势。第二天他把办公室的议论转达给李某,李某想:别人说我可以谅解,你小张有什么资格说我?从此对小张很冷淡。小张对工作一腔热情可是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到李某的指责和刁难。

好谈他人短处的人,最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人家某方面的积极性,还会引起他人的厌恶;不小心谈到别人短处的人,虽无意刺伤他人,但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与不满,反过来,当然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暗中的报复。由此可见,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尽量避免掺和是非,尤其要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

如果别人向我们谈起某人的短处,我们该何以应对呢?最好的办法是听了便罢,不要深信这种传言,不必将此记在心中,更不可做传声筒,传播流言蜚语。

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也就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令人厌烦的流言制造者和传播者。不过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从前,你对于那些爱搬弄是非、爱制造流言蜚语的人印象如何?难道不是觉得他们面目可憎,不可理喻吗?而他们所得到的“待遇”,不也正是时刻被人提防、冷眼以对乃至被以牙还牙吗?可如今你竟然也成了这种人,岂不是在拿自己开一个极端荒谬的玩笑?

最近某市对上班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竟然获得了一些使人啼笑皆非,又颇值得我们深思的结果。其中当被问到“什么是吸引你每天上班的理由”时,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上班,就听不到许多小道消息、谣言、流言、传言和馋言”之后打了勾。

的确,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始终有许多人喜欢传播一些可疑的谣言。在一个复杂而忙碌的工作中,流言蜚语、小道消息似乎永远是少不了的。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借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极令人厌恶的事情。一旦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利于他人的话时,我们就应该立刻闭嘴。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了名誉,以后就无法正正当当地待人处事。被流言蜚语影响,乃至毁掉了名誉的人自然悲愤、痛苦,而那些以损害别人好名声为乐,经常传播谣言的人,在他毁人名誉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名誉,却还不自知。领导和同事也许还会听他津津乐道地说别人的短长,可是也许内心深处早已充满了轻视和鄙夷。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人轻易相信他说的话了,哪怕那是真话,这又何尝不是自毁前程、得不偿失?这些仁兄们最喜好的是玩“阴”的,他们从不拿工作或业绩表现来正面交锋,也没什么真枪实弹,真材实料,而是运用各种谩骂、造谣使对方为流言所伤,这正是“暗箭伤人”的最好写照。

有人用这样几句话来描述组织中流言的性质:“言者捕风捉影,信口开河;传者人云亦云,添油加醋;闻者半信半疑,真假难辨;被害者莫名其妙,有口难辩。”也惟有组织中的全体成员互相信任与合作,人人做“智者”,才能破解这种恶性循环。

但无论如何,任何人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心中都会极为愤慨,有些人甚至会径直去找“好事者”大吵一架而后快。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那个制造流言、搬弄是非的人,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答案很明显,除了烦恼和被人报复的伤痛感,他一无所得。这实在不是一个聪明人应做的事。

人一旦掺和到那种众人瞩目的是非中,有时就像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却根本不会有赢家的消耗战中,这对于任何人,都必然是一种伤害。既然如此,我们应首先保证自己绝不成为“战争”的“肇事者”;而当“硝烟”在自己身边升腾起来时,也最好保持镇定,在自己的战壕里坚守不出,甚至不妨“龟缩”起来。这么一来,不仅不会主动惹火烧身,而且连那故意针对你所泼的污水,也丝毫不会溅湿你的衣裳现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