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水寒情

《依水寒情》

163 启程南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连续义诊了几日,林依累得浑身酸痛。

她直接给自己扎了几针。

这个村子看起来不止百户人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这么多人。

“蔡越,你们这村子里的人真多。”

“伊姐姐,今日很多都不是我们村的。”

蔡越好奇盯着林依手臂上的银针,竟然插在身上会不停地震动。

林依叹了口气。

“其他村子的人离这里很近吗?”

“不是很近。最近的渚金巷,离我们这里几十里路呢。”

“什么!那他们怎么知道这里有义诊呢?”

“我听说樊大娘跑到邻村去说的。”

林依冷笑一声,哪个樊大娘这么闲得慌。

不过林依是记得樊大娘的,就是义诊第一日被她男人拉着的樊月娥。

樊月娥也不算是嚼舌根的坏人,就是单纯喜欢走街窜巷聊八卦。

因为村里的人都去义诊了,她便跑到邻村去找人唠嗑。

这一唠,就把其他村子的人也吸引了过来。

林依在七峰村,也算出了名。

义诊到了第五天,她看到了许多熟脸,原来是前两天来看诊的百姓。

那些人不看诊,而是直接过来买药包。

“红绳子的!”

“俺要绿绳子的!”

林依自嘲地勾了勾嘴角,早知道还不如多搜集点药材。

不过村里的人也朴实,他们喝了有效果也自愿多给林依些银两。

毕竟和药铺相比,林依的药包实在太便宜了。

最让林依意外的是那位一脸憨厚的男子,直接当着众人的面喊道:“各位乡亲,伊大夫的药包太便宜了,至少得二两一包,大伙说是不是?”

“是!”

“对!”

结果林依的药包就莫名其妙的被那位男子卖到了二两一包。

是不是该给他点提成啊?

林依有些蒙圈。

不过紧接着男子递来一锭银子。

“伊大夫,您的药真不错,没想到小小年纪,竟然医术如此高明,能给我十包吗?”

蔡玉转手将银子放到钱袋内,小心地攥在怀中。

这是她见过最大的银锭。

蔡越犹豫片刻,递上了十包药包。

只剩下林依在风中凌乱。

那锭银子少说也有五十两吧!

男子临走时还语重心长地说道:“伊大夫,只要为人正直,心地善良,面相不会影响别人对他的认可。”

“……”

林依干笑几声,不知如何作答。

原来在别人眼中,自己面相丑陋…

顿时她十分委屈,自己不想露脸,都没敢摘下灰巾喝水。

应该做个伤疤贴在脸上,省得委屈自己!

不过这些村民也让林依感到了民风朴实,不禁觉得自己也能融入古人的生活。

终于到了义诊最后一天。

今日的她最轻松,因为几乎没什么人来看病,都是来讨方子的。

前日她买不到药,便直接写了很多方子。

古代没有打印机,只能一张张手写。

可惜蔡越和蔡玉都不会写字。

其实方子的内容很少,就那么几味药,但林依不擅长写毛笔字。

坐姿不对,握笔姿势更加不好。

别人写两张纸的功夫,她顶多写一张。

不过她的确写得十分用心。

村民们识字的人也不多,也没有人吐槽她的丑字。

林依摘下面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总算结束了!

刚才那位大爷是她义诊的最后一人,不过她知道大爷也只是想来买药包。

可惜自己真的没精力配置药包了,而且写好的方子也早已分发完了。

看着蔡越蔡玉娴熟的帮自己收拾,林依掂了掂一旁的钱袋。

五谷丰登,四海无敌啊!

她开心地拉着两人说道:“走,我们去买东西啦!”

“伊姐姐,你为何要戴灰巾呢?”

林依摸了摸蔡玉的脑袋。

“姐姐容易咳嗽,所以喜欢戴块灰巾阻挡灰尘。”

“哦……”

蔡玉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蔡越一脸狐疑,村里的石子路并没有什么尘土,也很少有马匹路过。

哪里来的灰呢?

林依带着蔡越蔡玉跑了好几趟镇上的商铺。

没想到镇上的铺子满是年味。

许多铺子都写着何时关店,何时开店。

古人的年假好长,有些铺子已经关门。

“蔡越,这家铺子卖什么的啊?”

眼前的李家铺写着九月初三打烊,昭明三十一年一月初五开业。

这假期放得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蔡越摇摇头。

“我也不知道这里卖什么,和玉儿十月份才来到此地。”

林依拍了拍脑袋。

自己十月份回到古代,现在也不过十一月底,这两个小孩也来了没多久。

她扫了一眼这条商业街,其实初来板渚时,她就逛到过这一代。

只因不熟悉,便没往这里走。

这里也有几家客栈。

几人边逛边买,可惜人力有限,购置了一些年货立马送回去。

再逛,再买。

虽然有些累,但果然自己赚钱自己花的感觉最好。

“伊姐姐,我想买个花灯。”

林依看到有一辆手推车,挂着满满当当的灯笼。

还怪好看的。

“蔡玉,喜欢哪个灯笼?”

“这个。”

蔡玉指了指一个兔子形状的灯笼。

两只长长的耳朵惟妙惟肖。

“店家,这个多少钱?”

“五两银子。”

“好,店家,这个要了。”

林依去摸荷包,发觉腰间的荷包没了。

靠!

这该死的男装!

为什么男装的设计是将荷包挂在腰间呢?

林依欲哭无泪,虽说不是所有家当,但也有好多钱呢。

是丢了还是被偷了?

蔡越发觉林依的腰间空空如也,知道荷包没了。

“伊姐姐,要不我们去刚才的铺子问问看?”

林依放下兔子花灯,看到蔡玉依依不舍的小眼神,心都碎了。

“蔡玉,姐姐还有钱,我们回去取了再来买。好不好?”

蔡玉刚想点头,但还是又摇了摇头。

五两银子不是小钱。

林依自然看得出她的心思,虽然自己也要为生计发愁,但这个钱,她肯定花得起。

几人一路往刚才的铺子寻去,并没有发现荷包。

而且那间铺子也已经关了门。

林依叹了口气。

她觉得大概率是被偷了,因为她很少掉东西。

更何况荷包那么重,掉落多少会有所察觉。

只是,到底是什么人偷的呢?

被自己抓到,一定把他打个半死!

此时走过来一位男子。

“这位…公子,可是你的荷包?”

林依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男子。

比自己高半头,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虽然光线昏暗,但也看得出男子五官十分清秀。

林依接过荷包,赶忙拱手行了一礼。

“多谢这位公子。你怎么知道这是我的荷包呢?”

“刚才在下正巧路过,刚捡起荷包,便见到…公子离开了此地,不知去了哪里。”

林依哦了一声,低下了头。

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自己走得并不快,因为蔡越和蔡玉是小孩子,步子肯定不会很大。

男子捡起肯定可以马上还给自己呀!

“公子,你是在哪里捡到的?”

男子微微一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林依想想又觉得有些失礼,人家把荷包给自己,其他事情何必再多问呢。

她尴尬地笑道:“公子,我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自己太不小心了,东西掉了都没感觉。谢谢你哦。”

男子也微微勾起嘴角。

刚才的声音清脆好听,又暴露了她的女子身份。

男子自不说破,因为他早就知道林依是女子。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林依又道了声谢,随即带着蔡越和蔡玉去买花灯。

小推车前灯火通明,她打开荷包时发现袋子上有几点深色污渍。

虽然污渍已经干涸,她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放在鼻尖一闻,果然散发着淡淡的血腥味。

林依愣愣地盯着手里的荷包,难以想象它经历了什么。

莫非是刚才的男子帮自己抓住盗贼抢回来的?

她又摇了摇头,见义勇为之事,告诉自己便是,没有隐瞒的理由。

不过反正也不会再见到那位男子,世上的未解之谜多得去了,何必想这么多。

“伊姐姐,怎么了?”

蔡玉抱着玉兔花灯,一脸欢快。

“没什么,走,我们回家。”

而刚才的男子,依旧在不远处看着林依。

林依拿起荷包放在鼻尖嗅闻的一幕也落入他的眼中。

既然是位大夫,估计能分辨出那些血渍。

男子叹了口气。

这个荷包的确是他从小偷手中抢回来的。

可惜他不小心杀死了小偷。

他,不喜欢杀人。

只是小偷拿着匕首向他刺来,他完全是为了自保反手杀了小偷。

男子见林依消失在道路的尽头,也转身离去。

林依回去后,立马和孩子们一起捣鼓年货。

等陈木兰回到家时,看到米缸内的稻米添得满满当当,一旁还堆了三块腌猪腿,还有很多蔬菜。

这是?

她赶忙去找蔡越。

“阿越,柴房里是怎么回事?”

“舅母,那些是伊姐姐买的年货,说要给我们好好过个年。”

陈木兰愣在原地,那些东西少说也有一百两银子,怎么能让人家破费!

“伊小姐,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这钱不能让你出。我这里不多,就几十两,你先拿着用。”

林依摇摇头,轻笑一声。

“木兰姐,你觉得我会收吗?”

陈木兰攥着荷包,一下子说不出话。

伊小姐的眼神如此坚定,仿佛只要是她认定的事,肯定不会妥协。

她到底是怎么样的女子?

为何要来京城?

陈木兰也不和林依说什么,她没什么东西可以回馈,连夜做了一件羊皮裘衣。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陈木兰就来到林依的房间。

林依也起得很早,终于到了准备南下的日子。

“天凉了,缝缝补补给你做了件披风,你也别嫌弃。”

陈木兰把手中的披风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虽然她觉得林依的衣裳朴实无华,但又觉得她不太像普通百姓。

林依接过羊皮裘衣,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对她而言,此时的天气已经算很冷了,不过自己确实没有御寒的衣服。

手中的皮衣虽然色泽陈旧,也不是完整的羊皮,但陈木兰却缝得十分细致,接口处没有一点缝隙。

“木兰姐,谢谢你,这衣裳我就收下了。要不是你们收留我,我也不能卖药赚到钱。也就给你们买了一点年货,没什么可以给你们的。”

两人又唠了会嗑,林依和她约定,日后若是再来京城,一定来看他们。

待陈木兰转身去叫蔡越蔡玉时,林依在枕头下塞了一百两银子,就匆匆往码头赶去。

到了码头,看到各式各样的船只,林依瞬间犯了难。

这里哪有什么客轮,都是货船。

岸边到处是熙熙攘攘的对话声。

大体都是搭船需要多少银子的讨价还价声。

对林依而言,搭船简直就是开盲盒,不仅要和船家讨价还价,还要担心对方是不是坏人。

好不容易看到一艘普通的乌篷船。

林依探头探脑地看向船上的货物,似乎是一船棉花。

她眼珠攒动赶忙跳上船头。

“大哥大姐,我可以跟你们的船南下吗?”

船上有一对中年夫妻,男子愣愣地盯着林依,一脸老实巴交的样子。

女人坐在船舱内,一脸和善地打量着林依。

千万别是坏人!

林依心中祷告了几遍。

男子扶了扶头上的帽子,又打量了林依一眼。

身材矮小带着面巾,声音还这么清脆,仿佛像个还未成年的少年。

这个时候已是十一月底,估计都是赶着回家过年的游子。

“这位公子,稍你一程可以,只是我们行到山阳就不往南边去了。你要是想去南边,要不去找其他船只?或者到了山阳再换其他船吧?”

林依立马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

山阳,也有一大半路程了。

这大哥听起来也不在乎自己的船费,应该不是坏人吧。

反正来到这古代哪里都没去过,不如去这山阳看看。

“大哥,我先搭你们的船去山阳,不知道要多少银两?”

男子看了眼船舱内的妻子一眼,犹豫了片刻。

妻子快要临产,能赚点钱也不错。

“五十两。”

林依沉思片刻,对于五十两搭乘费,她并没有概念。

说贵不贵,便宜也不便宜,不过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

“几日可到山阳?”

“十日。”

林依又看了一眼乌篷船,有木板相隔,也有两个小马桶,虽然简陋,但也能将就。

“行,我先预付您一半?”

男子摆了摆手,心想这位小生倒也有趣。

“不用,公子到了山阳再结帐吧。”

“好。”

林依放下行囊,往船舱走了几步。

船夫的妻子从船舱内拿出一个小凳子。

“公子,给。”

林依接过小凳子,没想到普普通通的小凳子上还安装了雕花牛腿。

好精致!

她坐小凳上看向码头的人群。

此时的码头和十几天前的景象完全不同,仿佛跨越了两个纪元。

一个是盛世,一个是哀世。

船夫收起铁锚,准备开船。

刚行驶出码头,林依就看见陈木兰带着蔡越蔡玉跑来。

看那气喘吁吁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跑了有多快!

他们在岸边不停地挥着手,两个孩子嘴里叫喊着“伊姐姐,下次来京城一定要过来!”

林依眼眶湿润,那两个小屁孩跑那么快干嘛,也不怕摔跤。

陈木兰今日特地和大户主人请了假,打算给林依做顿好吃的,没想到做完饭就看到林依已经不在。

真是归心似箭!

她收拾床塌时,看到枕头下的银两,实在觉得过意不去,便赶忙拉着两个孩子往码头赶去。

“知道啦,我一定去!”

林依也大声回应。

船越驶越远,岸边的三人还在挥手。

林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船上的大姐递来一块手绢。

“你是位姑娘吧?”

林依这才注意到眼前的大姐身怀六甲,看样子不久就要临盆。

她擦了擦眼泪哽咽道:“出门在外,男装方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