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布衣

《极品布衣》

第295章 筹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早晨,大散关沐浴在阳光中,泛着金色的光芒。

这安宁的景致给人带来一种错觉。

仿佛这里从未经历过战事。

仿佛搏杀和死亡从未拜访过这里。

关城之上,巡逻的边军喊着的号子回荡在山间。

“一二一……一二一……”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这是那个杨爵爷带来的号子。

喊起来简洁通俗,却铿锵有力。

边军们很快就将平时训练的号子换成了这个。

说来也奇怪,这么个简单的号子却让来自不同部队的边军团结一致起来。

杨陌带来的东西总是能带来奇效。

特别是最近的大捷,让他们更加喜好杨爵爷带来的所有东西。

辰时一过,关城上大鼓擂响。

咚咚咚!

咚咚咚!

大散关的大门在门枢特有的吱呀声中打开。

一队边军搬着桌子和酒坛子出了关。

紧随着他们的是一百多个黑衣黑甲的骑兵。

没错,这些人正是杨陌带来的勋卫。

在他们的后面是骑着白马的杨陌和骑着黄骠马的陈南思。

“杨爵爷,你不担心野利遇奇会将我们都抓起来吗?”陈南思心里有些忐忑。

这次前去受降,陈南思总觉得有些担心。

杨陌摇了摇头:“不担心。”

他的回答简洁而有力。

“为何?”陈南思皱了皱眉。

深入虎穴真的不害怕吗?

杨陌耸了耸肩:“除非他不想要那七万人了。”

“那里面可有他仅剩的铁鹞子。”

“这是野利苏荣的家底。”

陈南思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将普通俘虏的交接放在后面是为了防止这个。

不过细细想来,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一辆马车慢悠悠的驶出了大散关。

马车上野利遇奇感慨莫名。

不久前他志得意满,想要踏破大宁关山,直取襄州随州。

而现在,他成了战争交易的筹码。

偏偏,他还没得选择。

“野利大人,你叹什么气?”杜伏青在马车外都听到了野利遇奇的叹息。

这些日子,杜伏青发现这个野利遇奇是个直来直去的人。

这种性子让杜伏青恨不起来。

特别是野利遇奇还对他们表现出了佩服的意思。

杜伏青渐渐的和他也熟络起来。

他甚至对昨夜利用了野利遇奇而感到不好意思。

野利遇奇透过车窗对杜伏青说:“杜将军,实话实说,我是感叹形势的变化。”

“以前总觉得你们南宁不堪一击。”

“现在,嗐,是我们低估了你们。”

杜伏青微微一笑:“你们是低估了陌哥儿。”

“他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野利遇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我观南宁的军士健壮不过如此,兵器盔甲不过如此。”

“你们又没有多少骑兵。”

“杨爵爷确实是你们取胜的关键。”

说到这里,他降低声音:“你们可要看好他,别被人给拐走了。”

“拐走?”杜伏青一愣。

随后他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个倾国倾城的绝色,就想拐走我们的陌哥儿?”

这下轮到野利遇奇一愣:“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马车停了下来。

要前去邓县交接战俘的队伍已经全部出城。

除了杨陌的勋卫外,还有五千精锐边军。

他们在大散关前暂驻,等待着狄大都督前来相送。

片刻后,狄武襄与胡可贞带着扈从纵马而至。

狄武襄接过军士递过来的酒碗。

“小友,此去虽然不远,但却前路未卜,你要保重。”

杨陌笑了笑:“大帅,相信我,不会有任何问题。”

“大帅只需稳稳坐镇大散关,等着收复失地。”

胡可贞捋须点头:“你有如此自信当然是好事。”

“此次,你代表朝廷受降,当是荣光无限。”

“真希望皇上能亲眼得见。”

胡可贞的心里似乎只有泰安帝。

这份荣耀应该属于泰安帝。

杨陌摇了摇头:“这才只是个开始,真正的荣光还在后面。”

胡可贞一愣,杨陌竟有如此大的口气。

放在前些日子他一定会说杨陌满嘴胡说。

可现在,他得犹豫犹豫。

“那我们便一起敬你和陈将军一碗。”狄武襄和胡可贞一饮而尽。

杨陌与陈南思对视一眼也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杨陌对两人拱了拱手:“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出发了。”

“请两位安心等候。”

陈南思一抱拳:“末将一定会照顾杨爵爷周全。”

狄武襄满意点头:“走吧!早去早回!”

杨陌微微仰起头,闭上了眼睛,口中吟诵:“长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大散关。”

吟罢,他一甩马鞭,催马飞奔而去。

陈南思也立刻一夹马腹跟了上去。

勋卫们、边军们看到主将出发,也喊着号子出动。

一阵尘土飞扬过后,只留下狄武襄和胡可贞在原地发愣。

“春风不度大散关……”狄武襄还在回味着这一句。

胡可贞却早已拿着铅笔在随身的本上记着什么。

“胡大人,你这是?”狄武襄奇怪的问。

胡可贞得意的说:“这是我儿送给我的铅笔,无需用墨,方便的很。”

“我是问你在做什么?”狄武襄皱了皱眉。

胡可贞哦了一声:“当然是把方才那首将名传千古的诗记下来啊。”

“狄大都督,你说这首诗叫胡可贞送杨陌受降好呢,还是叫胡可贞出大散关好?”

狄武襄脸色阴沉下来:“都不好……”

狄武襄本来就是文官出身,只不过战绩卓越才成了大英雄。

他自然能品得出杨陌刚才吟诵的那首诗的意味。

那种意境那种豪放,大宁的文坛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了。

他敏锐的断定,这首诗足以流传千古。

特别是配上刚刚获得的大捷。

胡可贞则得意的一笑:“诗这东西,就是手快有手慢无。”

“前几日杨陌与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说着,他扬起了手中的铅笔:“你看我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你也不必失望,本来打了胜仗就有你留名青史的机会。”

“这首诗你就让给我吧。”

说罢,胡可贞催马缓缓往大散关中行去。

狄武襄愣怔在原地。

杨陌啊,杨陌。

你随口吟诵一首诗,就是千古流传的佳篇。

你到底还有多少本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