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第133章 陈纪看破朝局,以身换子,告老学宫。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自古以来,凡有大变乱世。

看客皆以为是出自乱世中的弄潮儿之手。

实则,弄潮儿也只是这乱世车轮的一部分。

而组成乱世这架无情战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便是土地兼并。

这是财富流动扭曲化的集中体现。

资源,自诞生起,被人类赋予了各种意义后,便会在人与人之间流转。

而资源本身会更倾向于那些原本占有资源的人。

它们会不断往上,往一个方向聚集。

直到一个王朝的大部分资源和财富,被金字塔顶端的人握在手里。

那么塔尖以下的人,便会失去生活的依仗。

在古代,这个资源叫做土地。

人民一旦失去了其土地,便会有两种结果,一是饿死,二是造反。

此刻只需要有一个弄潮儿,高举或信仰或吃饱或是各种理由,便能煽动起潜藏在人们内心中的求生欲望。

到了这一步,人便不再是人,而是返璞归真的野兽!

到了这一步,野兽们会告诉塔尖自诩文明的人,什么是我们的本相。

而此刻的大汉已经经历过一次黄巾之乱了,人民的内心中已经有了变革的种子。

只是刘辩还需要依靠世家,把大汉的各个角落都牢牢地捏在自己手中。

这样刘辩才能,真正的重新一统天下!

“陛下……!”

满宠闻言,喉结在脖颈中上下蛄蛹,眼中含泪,却是说不出一句话。

刘辩看着他微微一笑,君臣两人相顾无言,但瞬间便清楚了对方的终极理想。

刘辩曾在别人身上见过此番场景,第一位便是荀彧,然后是郭嘉、诸葛亮以及紧紧跟着刘辩的大汉新一代。

刘辩相信,等到真正中央集权的那一刻,这些新生代,会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刀。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于其他帝王,他刘辩需要军功,比其他帝王更多的军功,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让那些不世出的大族服软。

“满宠,有兴趣去京中吏部任职吗?”

“臣愿意!”

满宠闻言激动得差点从床上跌落。

“好,除了吏部的本职,朕还要让你入校事府,校事府是专服务于朕的,检查百官,藏在暗处的机构。”

“校事府的工作经验,应该会对你日后的农田改革有许多的帮助。你若愿意,朕会亲自给荀彧写信,推荐你。”

刘辩淡淡地道说出了自己藏在京城中的最大秘密。

此刻的满宠能与刘辩交流到这个程度,他已经跻身刘辩最信任的人之一了,自然毫无顾忌。

“臣,愿意!”

满宠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你好好养伤。”

刘辩说罢,走出了府衙,立刻钻入了自己的书房。

他以几位兴奋的笔触,向荀彧介绍着满宠,更是几位夸赞满宠的才能,但刘辩却并未说他与满宠讨论的田改之事。

京中的荀彧,看着刘辩的书信,他同样的高兴,高兴刘辩能为他那心中新的大汉,注入新的血液。

荀彧立刻将满宠的履历编撰成册,送到了吏部尚书蔡邕和陈纪处,并附上了刘辩的亲笔信。

这两位自然是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了。

自从蔡邕上任这个职位之后,他们家的门槛真的快要被踏破了,并且全都是来给他送礼的。

蔡邕知道校事府得到事情,面对这些礼物,又不好收下,又不好不收。

只得记了他们的名字和礼物价值后一并汇总到荀彧那里存档。

此刻吏部要来新人,最欢喜的就是他了。

“老蔡啊!”

陈纪身为蔡邕的同僚,可以直接通过门房直入蔡邕的书房。

“陈大人!什么事情能劳您亲至啊?”

蔡邕连忙迎了出去,将拄着拐的陈纪扶了进来。

“哎,老了,不中用咯。”

陈纪气喘吁吁地坐下,缓缓说道,“人呐,老了就想孩子,老蔡啊,我求你件事呗?”

蔡邕闻言连忙摆手,“陈大人,您有话直说就是了。”

“你就别跟老夫打官腔了,老夫为官多年,陛下的意思我还揣度不出吗?”

“你真以为,陛下出征前,老夫我是老迈昏聩了?”

陈纪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老夫与你们不同,你们是从龙老臣,老夫没有第一时间站队,已经落了先机,若是以此残躯再不做点贡献,只怕群儿日后难以立足啊。”

“陈大人,这……”

“你听我说,我自知大限将至,群儿还年幼,许多道理还不明白,我欲让群儿拜你为师,可好?”

陈纪眼中充满希冀,蔡邕知道,作为同部的同僚,他第一个找的就是自己,不然校事府的人一定会来禀告的。

“陈大人说的什么话?医官所就在洛水之畔,两位神医定能妙手回春。”

“不行啦,时间到了就是时间到了,和病无关。你只说你应不应!你老蔡总不能让我舔着脸去求荀家的晚辈吧?”

陈纪浑浊的眼中闪出一道精光,直勾勾地盯着蔡邕。

“好,我应了。”

蔡邕一拱手,答应了下来。

“那就好,能否请蔡大人向陛下请旨,将你的弟子调回京中?让他再入学宫学上几年?”

“陈大人,你在这儿等着我呢?”蔡邕哑然失笑,但却没有拒绝。

“你我皆是老臣,难道不知这大汉就要变天啦。”

陈纪拿出刘辩为满宠写的推荐信,晃了一晃。

“陈大人此言何意?”

“本事临时所立,陛下却在此为临时部门添新,此举还不明显吗?”

陈纪笑道。

蔡邕闻言,却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能在桓灵两朝做老臣的哪个不是老狐狸?

“此次陛下回京,老夫若不死,便去学宫教几年书,再告老,老夫若真的大限已至,便有劳蔡兄,照顾群儿了。”

陈纪将拐杖一扔,作势欲要拜倒。蔡邕自然要扶。

“别扶我!这是替我家群儿行的拜师礼!”

陈纪大喝一声,对着蔡邕拜了三拜,这才起身。

两日后,刘辩手中拿着陈纪三拜蔡邕的画像,旁边附上了两人交谈的经过。

刘辩看后,立刻将此信封交给了满宠。

“老臣终究是老臣,谋国亦谋家啊,满宠,你先行一步回京,接替老陈纪吧,让他早些去学宫教书,另外朕准他儿陈群回来。”

“陛下,此举岂非告诉他,您远隔千里也能知道京中之事了嘛?”

满宠不解的问道。

“他已经知道了?不然何必三拜九叩?既是拜师托孤,也是在拜别朕啊。”

刘辩摆了摆手,心中有些不舍。

朝中老臣,与他贴心的也就那几位了,其中卢植为了自己燃尽了生命,刘辩虽然有心提携他的后辈,但卢植曾立规矩,卢氏子弟,必须入学宫苦学三年,代替守孝。

这种又忠且义的遗嘱,饶他刘辩是皇帝,也是搏不得的。

眼看还有三月,便是年关,竟又有一位老臣要走,刘辩算了算其余几人的年岁,也皆是在为了大汉,为了他苦撑不弃。

虽说社稷是公器,但如此忠诚良将,刘辩又怎么忍心完全公平地剥夺他们后代的祖荫呢?

满宠见刘辩神色哀婉,悄无声息地拱手告退。

“似乎只有快一些,再快一些,让他们看到新的大汉的希望,才能让他们带着荣耀离开人世吧。”

刘辩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