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我的海洋牧场

《直播:我的海洋牧场》

第697章 有毒却好吃的鱼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原来鱼疗是这样来的!”

“恍然大明白!”

“我想起了本山大叔的那个做鱼疗的小品,小鱼啃完脚皮后,被田娃做成了鱼酱,让本山大叔吃啦!”

“哈哈哈哈,我都不敢想象本山大叔吃的是鱼酱还是脚皮!”

“还是本山大叔的小品有意思,光是听别人讲,都想去看看!”

“不懂就问,如果在家里的水箱里养一些刺尾鱼,是不是就可以让很多鱼避免生病,甚至死亡?”

“刺尾鱼这么多,又要怎样分辨呢?”

直播间内有很多喜欢养鱼的观众,面对这种可以治疗其他鱼的“医生鱼”,他们自然惊喜不已,更是格外迫切的想要拥有。

江南不换不忙的道:

“想要鉴别刺尾鱼的具体物种,通常需要了解一些鱼类学知识和观察技巧。”

“可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可以快速用于鉴别不同种类的刺尾鱼。”

“第一,外部形态特征。”

“物种的外部形态特征通常是鉴别的关键。”

“不同的物种可能有不同的外观特征。”

“这需要观察鱼的体型、身体颜色、鳍的数量和形状、眼睛的位置等特征。”

“第二,鳞片和鳍棘。”

“观察鳞片的数量、大小和排列方式以及鳍棘的形状和位置,这些特征可能有助于区分不同的物种。”

“第三,颜色和斑点。”

“身体颜色和斑点的分布可以在鉴别中起到重要作用,某些刺尾鱼物种具有独特的颜色或斑点模式。”

“第四,鳍的形状。”

“不同种类的刺尾鱼具有不同形状的背鳍、臀鳍、尾鳍等,观察这些鳍的形状和位置,可以确定物种。”

“第五,大小。”

“物种的大小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物种可能具有不同的最大体长和体重。”

“第六,分布区域。”

“了解刺尾鱼物种的分布区域可以帮助缩小可能的物种范围,不同的物种会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出现。”

“第七,DNA分析。”

“对于需要高度精确的鉴别,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比如DNA分析,这通常需要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

“关于刺尾鱼还有两个冷知识。”

“首先,十九世纪末,深海探险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科学领域。”

“当时,就已经有许多著名的深海探险家。”

“比如:威廉·B·卡洛、查尔斯·威廉·比尔、奥斯汀·斯莫利等。”

“他们使用潜水器和深海潜水装备,首次下潜到数百米乃至千米深的海底,发现了大量未知的深海生物。”

“其中可能包括刺尾鱼。”

“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以前,根本没有人知道刺尾鱼。”

“其次,由于是深海鱼,刺尾鱼同样也会发光,再搭配上他们身上那绚烂的颜色,在深不见底的海底深处简直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

“不过,我是真的不建议饲养刺尾鱼。”

“因为这家伙不仅有毒,而且还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一个水箱里通常只能养一只,若是再出现一只,一定会大打出手,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其他鱼的生命安全。”

“如果大家真的想要养“医生鱼”,希望可以避免水箱里其他鱼的生病率,我觉得饲养另外一种小鱼。”

江南面带微笑,给出很真诚的建议,道:

“这种小鱼身长不过五厘米,同样色彩斑斓,就像是一个漂亮的小精灵。”

“不过鱼刺尾鱼不同,它们从不攻击别的鱼类,尾巴也没有毒。”

“在复杂凶险的海洋里,更不会像其他体型娇小的鱼类一样进化出各种伪装手段来防卫自己。”

“可即便如此,它们依旧可以在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游弋,从来不用担心被吃掉。”

“就俩最凶猛的鲨鱼、海鳝等海中恶霸,见了它们也要俯首帖耳。”

“这种小鱼就是霓虹刺鳍鱼。”

“它们也是大海里的鱼医生,专门给比自己大的海洋生物搞清洁和看病。”

“要知道,鱼跟咱们人类一样,也会生病,并且还会感染细菌、寄生虫、会受伤流血。”

“当生病以后,自然就需要寻求“医生”霓虹刺鳍鱼的帮助了。”

“在治病的时候,它们只需要张开大口、打开鱼鳃,让霓虹刺鳍鱼游来游去地忙活即可。”

“而霓虹刺鳍鱼则会用它们的小嘴飞快地啃食掉“病患”身上的细菌、寄生虫、伤口腐肉。”

“在忙活完了之后,大鱼们就一身轻松地走开了。”

“至于霓虹刺鳍鱼,也饱餐了一顿。”

“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间相互依存的方式。”

“经过千万年的进化,海洋中的大鱼们可以轻轻松松的识别出霓虹刺鳍鱼。”

“而霓虹刺鳍鱼也从不害怕找上门来的任何大鱼,自然也不会躲藏和逃跑。”

“因此,当遇到海洋中凶猛的大鱼,比如鲨鱼、海鳝等,别的小鱼小虾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拼命逃跑,唯恐自己被吃掉,可霓虹刺鳍鱼却丝毫不惧的主动迎上前去。”

“不管是多么凶猛的大鱼,都不会攻击这些“医生鱼”。”

“甚至在见到霓虹刺鳍鱼,前一秒还凶神恶煞,后一秒就变得俯首帖耳。”

“在治疗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误伤“医生鱼”的事故。”

“由此可见,在大海里并没有因为救助时失误,发生“医闹”这种事情。”

“由于只要有大鱼感到不舒服,或者受伤之后,都会主动前来求医,从而导致一条霓虹刺鳍鱼的领地,有时候会排满几百位患者。”

“不过不管是伤的多么严重,不管是不同的种类,不管是之前有没有矛盾,在霓虹刺鳍鱼的领地,它们都不会追杀、打架、排挤和报仇。”

“相反,出奇的友好,还会有序的排队。”

“毕竟谁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生病呢,你敢在人家的地盘里闹事,人家就不会给你看病了,你只能活生生的等死。”

“因此,霓虹刺鳍鱼的领地还是个不错的避难所。”

“靠着这身本事,它们已然成为海洋中人缘最好的一种小鱼。”

“不对,应该是“鱼”缘。”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霓虹刺鳍鱼竟然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生物。”

“与刺尾鱼不同,它们通常是由一条雄鱼会带领几条雌鱼。”

“至于雌鱼,则一直跟在雄鱼的后面。”

“有意思的是雌鱼的排列顺序是非常讲究的,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从来不会乱掉。”

“似乎排队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如果雄鱼不小心死掉,排在第一顺位的雌鱼就会变成领头鱼。”

“而且在短短四五天之内,这条雌鱼就会变成一条真正的雄鱼,还会长出应有的器官。”

听完江南所讲,直播间观众们的嘴巴不由的变成了“O”形。

任他们把自己的脑袋想炸,也不会想到地球上会有这么神奇的小鱼。

这让他们不得不怀疑造物主到底是怎么样的状态下,创造出这些稀奇古怪生物的。

反正如果让他们做了造物主,一定想不出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这些小鱼真幸福,既可以体验女人的舒服,也可以体验男人的快乐!”

“卧槽!这不就是人妖吗?”

“霓虹刺鳍鱼:你小子怎么骂的这么难听?”

“我倒是挺想养这种小鱼的,一定会很有意思!”

直播间的观众们议论纷纷。

有些观众已经有了购买和饲养的想法。

这或许便是科普的意义。

正是因为江南的科普,才能让观众们知道,也让他们开始想要饲养。

而只要细心饲养,就可以增加这些鱼的数量,不至于在未来某一天惨遭灭绝。

江南点点头,再次开口道:

“第六名:鳗鲡和鳗鲶!”

“这两者都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海域,我国南海就有。”

“同时它们不仅是一种有毒的鱼,还是高级食用鱼,更是名贵的出口鱼种之一。”

“只不过前者长得比较细长,后者则比较胖。”

“鳗鲡本身无毒,可血液中却含有毒素。”

“生饮鳗血有时会引起中毒,毒素还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体黏膜受损或手指受伤,接触鳗血会引起炎症、化脓、坏疽。”

“同时由于淋巴系统发炎、浸润,严重的会引起组织浮肿。”

“友情提醒,千万不要生吃和生饮鳗血外。”

“如果口腔黏膜、眼睛黏膜和手指手上,也不要去接触鳗血,不然就会引发炎症。”

“再说鳗鲶,它们一旦遇有外线,就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变成球状,则还被称为“鲶球”。”

“鳗鲶的血没毒,不过背鳍和胸鳍处、呈现锯齿状的硬棘里有毒。”

“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一旦被刺到,会引起长达数十小时抽痛、痉挛及痳痹等症状,甚至引起破伤风。”

“除了鱼鳍硬、棘具毒之外,此鱼腥味极重。”

“不过只要处理好,就是美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