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当神探

《重回1983当神探》

第361章 买房与回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徐山跟这个时代的人不同,这个时代的人们一般不会想起来买房,甚至会觉得买房的人是个傻子。

那些有正式工作的,会想好端端的摆着国家分配的房子不住,还要跑去自己花钱买房,那不是傻子是什么?

那些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在农村的,会想自己进城只不过干几天,总要回到老家农村的,而且老婆孩子都在村里,他们买了房又不能当居民,所以买房的还是傻子。

徐山是后世来人,自然带着一种危机感,而且他也的确觉得在龙水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不太方便的,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再住进向劲松的宿舍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他便来到了大街上,一边走一边看,这年头没有什么房产中介之类的,想买房需要一家一家去打听。有时候你看上了,人家未必想卖,有时候人家想卖的你未必看得上。

这时候徐山才有点怀念后世的网络,网络发达,的确能带来许多信息的便利。.

看来以后技术到达那一步了,可以发展发展类似某同城,某集网之类的集成信息网站。

正转着,突然听到了背后有人叫他,一回头便看到了是张三,张三现在已经西装革履,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见到徐山,张三便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满脸堆笑地递给徐山一支,又给他点上:“徐哥,你今天怎么有空在这里逛呢。”虽然张三比徐山大了几岁,可是他还是一口一个徐哥地叫着,一点也不觉得尴尬。

“张三啊,你不是去外地当店长了吗?今天怎么回来了?”

张三嘿嘿一笑:“这不是我打算搬到金乌去了,想把这里的房产给处理一下,也是打算上街看看,有没有买主呢。”

“你就这么上街找顾客吗?”

“那倒不是,现在买卖房子,得去商业局登个记,我不是正往那边去嘛。”

“你的房子在哪里呢?”徐山问道。

“怎么,徐哥你有熟人想买吗?”

“我自己买,你带我去看看。”

很快两个人就来到了张三家,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吓了一跳,张三家的房子,还真不小,原本是一个院子,黑瓦白墙的房子,门口有个小荷花池子,还有一棵桂花树。

这房子可真不赖,只不过徐山有点纳闷:“你家里挣这么一套房子,你怎么还上街面上混呢?”

张三被徐山问得有点不好意思,低头解释道:“那不是之前嘛,我现在可是改好了,之前我那是没有活路,找不到人生方向。”

“想不到你祖上还阔过呢。”

“唉,不提也罢,要不是这房子,我也不至于沦落成为街头混混,徐哥,不瞒你说,之前这房子虽然是我的,但是后来里面住进来不少的住户,他们生生把我给挤走了,娘嘞,有一个成语叫做什么巢来着,反正他们把我家给占了,我倒变成没地方住了。

后来这不是嘛,我到街面上当了混混,我挨家挨户去堵他们锁眼,把他们家祸害一个够,那些人才被我给挤走的,而且现在这房子也由政府归还给我了。属于我个人的财产。”

那年头这种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鸠占鹊巢的事情,经常发生,很多人都没办法要回自己的房子,这种遗留问题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都得不到解决。

倒是张三有办法,这真是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徐山看了一圈,倒是十分中意:“你这房子不错,你开个价吧,我买下来了。”

张三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卖了:“徐哥你怎么了,没有你哪有我的今天,我这房子反正也不住了,你想住就直接拿走吧。”

“那怎么行,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我不能占你便宜。”

“徐哥,我说句话你别不爱听,你就是太把自己当外人了,这房子也不值几个钱,你想要直接拿走,对了,这房产证跟地契,我都是刚拿回来的,要不然咱们去改个名,我直接把这房子过给你了。”

张三越是这么说,徐山就越是不能占他的便宜。

最后他决定把这里租下来了,租金呢,则是象征性地请张三吃了一顿饭。

租下这房子之后,徐山简单地清理了一下之后,便将婷婷从酒店给叫了过来,这房子有很多房间,给她留一个,方便她以后办公。

再者说了,这房子就得有人住,才能有人气。

除了让婷婷住进去之外,徐山又给沈轻虹留了一个房间,她从化工厂出来之后,相应的待遇也就撤销了,估计化工厂的宿舍是住不了了。

安排好了这些之后,徐山这才回了村。

回村之后他第一个来到了咸菜厂,老支跟老钟远远出来迎接,徐山一看,现在的咸菜厂,早已经今非昔比了,厂子扩大了许多,咸菜的品类也更加丰富了,而老钟那边,更是包下了附近的水库,把从咸菜厂到水库这一带的山地全都包下来,种上桔子树,树底养鸡,水库里养鸭,在水库边还养起了羊。

徐国利跟着老钟一起,这会儿手底下的鸭子兵,已经升级到了好几千只,统一由他驱赶,他扛着一根竹竿走在自己的鸭部队的后面,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仿佛自己就是这片山林中最靓的仔。

从咸菜厂拿了点当季的咸菜,又拿了点刚腌得冒油的沙心咸鸭蛋,他转转悠悠地来到了发糕厂。此时虽然不是正月,但是发糕厂依旧开足马力在炊糕,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子发糕的香味。

见到徐山过来,徐林强连忙过来,这才几个月,他的精神面貌已经脱胎换骨了一般,整个人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手底下几个工人,也在那里忙乎着。

徐山问了问这发糕的销售情况,徐林强汇报道:“咱们这发糕,现在不等出笼就被人订走了,我们现在都有点忙不过来呢。钱款的话每个月都按时到账,我们拿这钱换了新灶,新炊笼,还加了小钢磨,虽然说小钢磨做出来的糕不如石磨做出来的好吃,可是咱们的速度提上来了,而且这石磨的我们也没有落下,就是卖得贵一些。”

这些生意经,并不是徐山教的,这应该叫做差异化服务吧。你愿意吃原生态的,那就多花钱,你不愿意花钱的,吃点科技与狠活,也不是不可以。

“对了,咱们的发糕,哪个地方的人订得最多?”

“现在主要是沪上的人订得多,他们那边的人比较认可咱们,特别是有一家咖啡厅,有个曹小姐,她那里的会员,订的都是咱们石磨做出来的发糕。”

曹小姐?这八成就是曹玲了。

曹玲的那个杂志社楼下,有一个咖啡厅,徐山当初给他们设计的就是会员制的,后来这咖啡厅还卖上了服装,随后又进了一些会员商品,比如北极人内衣,比如发糕,这些东西都是会员才能买得到的东西,主打一个身份高贵。

只不过徐山有点不太敢想象,那些自认小资的文艺青年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吃着发糕的场景,似乎画面有点走偏啊。

不过既然这发糕厂能走上正轨,徐山也是安心了许多,这只是第一步,以后徐福记食品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徐山希望自己能把这些东西都整合到一个品牌底下,然后把这品牌做大做强,这样以后才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可不想再看到后世的人们,还以吃外国货为荣了,他要让外国人以吃得上徐福记的产品感觉到骄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