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

《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

第64章 早餐摊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摆摊卖药材的是个老汉,他也不会招呼人,就在地上放个草帘子,上面摆放着几样药材,然后他就在摊位后面坐着,看着来往的客人想着大家若是看到药材会买。

苏二丫愣了愣道:“这是药材,他怎么不去镇上药店里卖药材?”

苏二丫声音不大不小,那老汉听到了,有些憨厚的道:“姑娘,俺们住后山村,隔着镇上很远,就这么点药材,镇上药店按斤收买不了几文钱,就不如来北麦村赶集,碰到识货的还能多卖点钱。”

苏二丫感觉自己说话被听到了,有些不好意思。

沈月瑶则蹲下来看了看药材,都是野生的,也有些年份。

“老伯,你这药材怎么卖?”

那老汉道:“姑娘,这几样药材看你是识货的,您看着给吧。”

苏二丫好奇道:“你就不怕旁人随便给个几文钱买你的药材?”

那老汉道:“一般不会,大家识货的话买药材,都会给个几十文上百文。”

对庄户来说,几十文上百文可不是少数目。

再说了这些药材也是凑巧在山上挖的,也就这么点,数量不多。

镇上药店收药材都是论斤收,好的药材才按两收。

可有时候拿着一点药材去药店,药店掌柜挑挑拣拣的都未必收。

他去镇上一来一回都要一天时间,还不如来北麦村,挑着扁担,来回一上午就足够了。

沈月瑶一边看药材一边问了几句话,才知道这边后山村离北麦村很远。

而且要翻两座大山。

而且若是很珍贵的药材,他自己知道,这几样药材都是不常见的。

这么一对比,沈月瑶觉得柳河村离镇上还算是近的了。

沈月瑶买了两样药材,给了一两银子。

那老汉感激的手都颤抖。

他认识点药材,卖了这么多年药材,可从来没人就因为两种药材给他一两银子。

苏二丫有些心疼,一两银子啊。

待走出去后,沈月瑶才开口道:“要在镇上药店买这两种药材,都要七八两银子了。”

苏二丫道:“刚刚那人说拿着药材去镇上药店,药店都不一定收,挑挑拣拣按照斤来算钱,那也太赚了吧。”

沈月瑶道:“大多数人不懂药材所以不知道这一行什么情况,就连价格也不知道,而且普通庄户没什么渠道只能往药店里卖,药店掌柜说多少价格就是多少价格,镇上有两家药店,估计都串通好了。”

收药材价格相当于垄断吧。

苏二丫这才明白其中的门门道道,怪不得抓一副普通的药都很贵。

明明找大夫看诊没那么贵,但 就是药材贵。

看着苏二丫闷闷的神色道:“别多想了。”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会医术的人少,普通人想学医术学药材,还需要师父领进门,可也不是什么人都会教你医术的,这个跟学木匠不一样,医术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苏二丫点了点头。

她们又去买了一些猪肉。

村子里每次赶集都会现杀猪,猪肉都是新鲜的还便宜。

苏二丫有些激动,“三婶,集市上的猪肉比镇上一斤便宜两文钱来着。”

沈月瑶也很高兴,没想到集市上的东西都便宜。

沈月瑶觉得以后每次赶集还是来一趟好,一个是摆摊卖东西,另一个可以买点东西。

一斤便宜两文钱,买的多了,那就能便宜不少。

主要是卖的猪肉是村子里的猪杀的,赶集的时候都是现杀现卖。

又新鲜又便宜。

沈月瑶一下子买了二十多斤。

一个是打算多做一些肉酱,另一个是明天要去娘家那边,自然要买些东西带着。

沈月瑶又买了点点心明天一起带着。

买好了东西后,两个人就回家了。

下午忙活了一下午,第二天就不去摆摊了,沈月瑶一早就去了镇上,坐了冯秋禾的牛车,两个人一起结伴去杏花村。

上了牛车,冯秋禾一边赶着牛车,一边激动的跟沈月瑶道:“月瑶,上次听了你说的话,这几天我们就推着小车摆个摊,跟一户人家一起卖东西,她卖饼,我们卖豆腐脑,别说比豆腐赚钱,一碗豆腐脑,调好味,就跟一碗汤一样,卖个十文钱,买的人还不少……”

冯秋禾很感激沈月瑶,拉着沈月瑶滔滔不绝的说着这些。

“而且一斤豆腐脑都能放三大碗,可比卖实斤豆腐赚钱。”

“现在天气暖和了,东边就是码头,码头陆陆续续开了,吃早餐的人多,我们推着车卖豆腐脑,也不固定在哪个位置,吃早餐的人多,这几天比卖豆腐赚的多。”

“还有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去卖豆腐皮,按你说的那样,跟大家说豆腐皮可以炒菜,我们自家炒菜都觉得好吃。”

“我公婆都说了,没想到做了那么多年的豆腐,不知道豆腐皮炒菜这么好吃。”

冯秋禾拉着沈月瑶的手,很是高兴。

“对了,我还带了两斤豆腐,你拿着给你爹娘带过去。”

“这怎么行。”

两斤豆腐可不便宜。

冯秋禾非让沈月瑶拿着,“你拿着,中午你留在你娘家吃饭,正好可以加个菜。”

“有白菜的话直接炖豆腐吃就行。”

“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谢你,孩子爹都说了,以后或许想办法摆个早餐摊。”

沈月瑶道:“我也就是提了一嘴,主要还是你相信我,你也能干,这么快就落实行动了。”

“做生意哪能拖拖拉拉的,觉得行就赶紧摆摊做生意,早做早赚钱。”

沈月瑶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其实也是冯秋禾做事勤快利落。

两个人说着话,中午的时候到了杏花村。

杏花村离西柳镇很近,而且杏花村地方很大,道路平坦,村子里的人也多。

村子街道宽敞,很多人家门口都种了杏树。

太阳很好,村子里一些老人拿着凳子坐在树下晒太阳说着话。

无非都东家长李家短的。

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

不过这天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沈家的事情。

“当初因为沈家老三跟他媳妇租店面开面馆,老大老二闹着分家,可看现在怎么样,那面馆都开不下去,投的银子都不知道怎么弄,每个月要交店铺租金,买面啥的也要花钱……”

“人家老三媳妇手艺好,做的阳春面确实好吃,以前生意还可以,还不是因为她们店斜对面也开了一家面馆,那对夫妻是外地来的,开的拉面店,很多顾客都去拉面店吃面了,这不,沈老三家的面馆就冷清了……”

村子里说话声音大,嗓门大,也不怕旁人听到,反正村子里谁家有什么事也藏不住,不用半天时间,全村就知道了。

沈月瑶坐在牛车上,就听到了这么一番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