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炮灰女配上交了[快穿]

《我把炮灰女配上交了[快穿]》

135 女帝的科研攻略13 植物科学家登基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谷雨时节这日, 朝廷开始发新粮。

京兆府尹让人在街道两旁摆了十几排分粮点,门扉未开,百姓们就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了, 等到了时间, 所有人都往京兆府涌去。

郁锦音站在小飞的边缘, 低头就能看见京兆府门前的街道。

万人空巷, 全都挤在京兆府这边领粮食。

各种牛车、驴车马车全都牵出来了。

实在没有车的人,就只好自己背粮食。

京兆尹亲自在现场盯梢。

每个人分多少粮食, 上面可是有数目的,万一分到最后不够了,绝对是哪个地方出了差错, 说直白点就是有人贪粮了!这可不是小事, 如果出了事,第一个查办的就是他京兆尹!

两名少尹、功曹参军、司录参军等数名, 再加京兆尹本人以及其户部部司调拨来的五六个官员, 全都忙得满头大汗。

“王大六!!”

“哎,来了来了!”

“邻里十位担保人在哪儿?”

“在这儿!”

“好, 都拿着你们户籍过来按手印画押——”

一旁的衙差们和兵部的人忙着把粮食一车有一车运过来,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过秤砣, 过完秤砣,多一分一毫都要解开麻袋,用葫芦瓢舀出来倒在旁边的粟米缸里。

旁边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米缸里的米全都是金灿灿的米, 没有掺杂一粒砂石!

“好了, 这是你的二百六十六石,快点搬走,下一名!!!”

“是是是!这位官爷稍等, 我一个人实在搬不完,能不能——”

京兆尹真是头大,一开始分粮食还能忙得过来,到了后面,这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全都堆积在路上。

有马车驴车牛车的百姓都很少,绝大部分要自己扛才行。

可是一个人能扛着一麻袋粟米从东市走到西市,但他不能一下子扛十袋子,京城就万户人口啊,等一个人往返十趟,大半天就过去了!这粮食得分到猴年马月吗?

更何况,分粮食一上午了,真是状况百出。

麻袋破了,偷粮食的,为了抢粮食打起来的,不认识数目,少了粮食后哭晕过去的......

菜市场都没有这么混乱过。

京兆尹硬着头皮叫出官衙里的马车来送,可是也得一炷香一趟,十辆马车也只能给十个人送粮食。

就在京兆府门前一片混乱时,有人注意到,天空中那始终待在上空的铁盘移动了。

“女帝来了!”

“各位乡亲们别吵了,女帝陛下来了!”

京兆伊擦擦脑门上的汗水,忙带头从椅子上下来,跪倒在街上,他身侧的官员百姓们也跪了一地。

“臣恭候女帝降临。”

京兆伊说话毕恭毕敬,他是从三品官员,虽然见识过女帝的风采,但是从未近距离接触过,此时战战兢兢,很希望身边有个同僚提点一下他。

“不知女帝降临——”

郁锦音等他说完,让他起身不必拘谨。

郁锦音在上面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送粮食确实是个难题。对于人丁多的人来说,送粮还能留下几个人看护,其余人背粮,但是对于矜寡孤独的丁口来说,除了一步步挪真就束手无策了。

郁锦音挥手,叫小黑们下来帮百姓运粮食。

有了小黑的加入,速度总算是加快了。

百姓们知道这是女帝的手下,虽然看起来有些骇人,但是听说它不会伤害人,相反,有几个贵族子弟还把三个小黑砸伤了。

两日后,粮食彻底分完。

同日,百姓重新划分完田地。

现在正是四月,按照女帝说的,粮食不分季节,什么时节都可以种,但是一年不能超过五次,算算时间,差不多就可以开始种植下一波了,于是百姓们屯完粮食就可以选种子准备播种了。

相应的,朝廷也将百姓手里的旧种子都回收回来。

郁锦音就在小飞上将官员们从各地搜集回来的旧种子再培育一下。

她一边培育种子,一边准备接下来的菜种。

粮种差不多够用了,其它的麦子、高粱、玉蜀黍等改良可以慢慢跟进。

最近她根据前些日子誊抄的笔记,分别派人去山上挖蔬菜,终于找到了对应的真实蔬菜原型。

但是郁锦音一看,这些全都是野菜。

比如官员们好不容易搜集来的莼菜,其实是生长在湖水里的一种植物,虽然说营养也不是没有,但是真要拿它炒一炒蒸一蒸,这么小这么薄的叶片,估计要把整个湖面上的莼菜采三分之一,才能勉强够一家人吃饱。

至于郁锦音面前的蕨菜,也是野菜的一种,是官员们从山区向阳地块那边的菜圃里采摘过来的。

三宰之一的李涵最近就负责收集天下的蔬菜或者菜种。

但是这时候菜种稀少,老百姓也没有统一栽种蔬菜的法子,都是去野外挖野菜过日子。

只有皇宫里开辟了专门种植蔬菜的菜圃。

郁锦音手中的白菜、豆角、各种萝卜,都是宫里的菜圃里长出来的。剩下的李涵搜集来的这些五花八门的野菜。

李涵让人拿着晒成干的蕨菜给郁锦音过目,味道也还行。分析了一下营养结构,算是几种野菜里面的王炸了。重点是它可以泡发,采摘后晒干了存放起来,没有蔬菜的日子里就用它充当下饭的就菜。

然后后面讨论起荠菜、马齿笕、苍耳子......

郁锦音首当其冲排除苍耳子,这个不能当做蔬菜来改良,有毒。

大家挑挑拣拣,好像出了菜园里的三种菜,就只有蕨菜能改良一下,李涵等人有些失望......

郁锦音看看面前的几盘菜:“明日起,诸位大人收拾收拾一起跟我进山吧。光从民间找是不行的。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我们也该进去看看,北朝地大物博,不该只有这几种蔬菜能吃。”

李涵等人顿时打起精神来,欣喜万分地点头应是。

午饭时间,郁锦音去宫中吃了午膳。

宫人用的新出的粟米,磨成了面,做成了香滑爽口的凉皮,用各种酱蘸着吃,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一道水煮白菜心,一道水煮蛋蘸酱,清蒸萝卜,炙烤羊肉......总得来说北朝人特别喜欢蒸煮食物,实在没办法保存食物时才会做成腌菜,新鲜的肉类则多半被做成鲜美多汁的炙烤美味。

食物原汁原味,总得来说,北朝的人民还是很会享受的,就是原料实在太匮乏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郁锦音不紧不慢地吃完。

王公公看了看她脸色,开始给她汇报她那好爹爹的婚事进度了——

“启禀陛下,孟大人今日已经绝食了两日两夜,整整两日都滴水未进了。”

郁锦音忙归忙,但还是记得日子的。

“还有五天才到吉日......”

思考了一下,郁锦音决定不等了。

黄道吉日嘛,她说哪日吉就是哪日吉。

“宣礼部司觐见。”

等人来后,郁锦音道:“礼部都准备的如何了?孟大人的嫁妆单子可选好了?”

礼部司田玉是个十八九岁的男子,他恭敬道:“陛下放心,参照女尊国的法子,礼部司已经全部备妥,只是这宴帖不知该宴请哪些官员,臣斗胆定了一批名单,不知是否合乎礼数,还请陛下示下......”

女帝说了,前朝未有,但是邻国有的,可以仿照着来。只是这宴请亲朋好友这一点,田玉为难了,左思右想都琢磨不透女帝的想法。

按道理讲,宴请文武百官是例行公事,但是宴请皇太帝的嫡子李光是否不妥?还有李光那些在外地的血亲藩王们,哎,到底要不要请?

还有孟沉舟也有几个远方亲戚在望县当官,要不要也宴请呢?

郁锦音听完他罗列的问题后,眼睛都不眨一下:“既然是亲人,就都请来吧。”

结亲可是大礼,是古人一生最重要的节日,不请亲戚说不过去,更何况这还是孟将军嫁入皇家,即将成为北朝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么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叫足亲朋好友共同祝福才是。

安排完名单,郁锦音带人去看望孟沉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