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玉暖

《春闺玉暖》

第24章 夫妻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暮色刚至,便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宋婉刚刚从元氏的屋子里出来。喜儿递给了宋婉一把油纸伞,回了桃苑。

满苑的桃花已经凋谢了,此刻树上已经长满了翠绿的叶子,桃苑雅致,如今看起来更是清幽。

宋婉进了屋内,坐在窗牖边,“让你查的桂嬷嬷底细查得怎么样了?”

喜儿道:“奴婢已经查清楚了,桂嬷嬷原名叫单丹桂,是扬州闵县贫农之女,从夫人被大人养做外室起就一直跟在夫人身边。桂嬷嬷料理家事极有手段,在府中的丫鬟小厮心中极有威信,甚至比夫人更甚。

她的丈夫是金陵城四街打更的,叫赵虎。此人脾性不好,日常爱吃酒,吃醉了就对桂嬷嬷要打要骂。因为这件事,桂嬷嬷向原氏说过,可原氏让桂嬷嬷忍着,说是年纪都长了,和离不好听,能忍则忍。桂嬷嬷有个儿子,叫赵成,如今在渡口那儿搬货,尚未娶妻。”

宋婉道:“继续。”

喜儿道:“此人不光爱吃酒,更爱去狎妓,像牡丹苑这等地方花销大,赵虎这等人是进不去的,只能去巷子里那些小作坊。通常那里的女子,年岁都要大些,不比牡丹苑的姑娘花容月貌。赵虎在四街瓦舍那儿有一个相好,叫楚娘。赵虎的月例几乎都花在了这位楚娘子的身上,鲜少拿来贴己家用。”

宋婉给自己倒了杯热茶,“桂嬷嬷可去找过这位楚娘子的麻烦?”

喜儿道:“奴婢打听过了,桂嬷嬷已经去过许多次了,更是与楚娘子打了起来。赵虎知道后,回家把桂嬷嬷打了一顿。”

宋婉眸中含着冷笑,“外面的屎没吃过都是香的,更何况桂嬷嬷早已年老色衰。桂嬷嬷可是一直想和离?”

喜儿低声道:“姑娘,桂嬷嬷可并非柔软之辈。赵虎经常与楚娘子厮混,常常不回家。而桂嬷嬷为了报复赵虎,也在外面找了男人。”

“什么?”宋婉面上有些惊讶,“桂嬷嬷在外面找了男人?“

喜儿点了点头,“奴婢是今日下午从桂嬷嬷邻居那儿打听到的,那人叫辛娘,与桂嬷嬷极为交好。辛娘说,那男人是边关退下来的老兵,因从边关退回来时已天命之年,所以一直未娶妻,目前在金陵府衙那儿做牢头。”

宋婉面上带着浅笑,“倒是我小看桂嬷嬷了。”

喜儿不解地问道:“姑娘让我打听这些做什么?”.

宋婉道:“自有用处。”

夜色渐深,宋婉洗漱过后便寝睡了,她不喜人守夜,所以喜儿每晚都是回自己屋睡。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到半夜就停了,宋婉一夜好眠到天亮。

次日清晨,宋婉随着元氏一起舞剑,这套剑法最是强身健体,没一会儿宋婉已经浑身是汗。反观元氏,脸不红气不喘,身定如松,精神奕奕地站着。

元氏道:“女儿家也别整日待在闺中,偶尔也要练练身子。你们这些未出阁的小女儿家还不懂,我们与男子不同,女子每月要来葵水,日后更要生子,这是极为损身之事。气血要足,日后才能多子多福。”

宋婉道:“我知道了祖母,孙女一定会勤勉练习的。”

元氏道:“日后你总归要嫁人的,执掌一府中馈不光要恩威并施,更要有子嗣傍身。记住,男人许不是你的依靠,但孩子一定是。你若有个一男半女,便无人能撼动你的地位。”

宋婉点头道:“祖母我知道了。”

元氏坐下身来,将手中的银剑放在桌上,“那我且问你,若你出嫁后一年半载,你夫君要纳妾你当如何?”

宋婉想了想,“若他要纳,便准他纳。若那女子有些身份便做贵妾,若身份寒微,便只做侍妾。我不与夫君争吵,与他做个相敬如宾的夫妻就好。府中我是正室,若这两个妾室不安分,我纠其错处,发卖出去便是,不必太过怯懦软弱。”

元氏点了点头,“不错,脑子清醒,不昏聩。那我再问你,若你日后的夫君要花销你的嫁妆,你又当如何?”

宋婉又想了想,“视情况而论。若他拿去花天酒地,我自然不允。若是出了大事需要打点,我拿出来也无妨。”

元氏道:“你说的也有理。但不可遗漏这点,若是府中入不敷出,也千万不要拿出自己的嫁妆来贴补。若你夫君此时向你开口,你便用‘没出息的男人才会用娘子的嫁妆钱’这句来斥他。”

宋婉点头,“孙女记下了。”

元氏道:“你继续练,你身体太差,还需得勤加练习。我让厨房每日给你备了一碗血燕,记得喝。”

宋婉屈身行礼,“多谢祖母。”

临近午时,宋婉才回了桃苑。喜儿正等在屋中,黑漆四脚圆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喜儿道:“奴婢刚刚去厨房拿血燕的时候,秋嬷嬷毫无顾忌地就说姑娘真是好福气,血燕本就金贵,府中夫人、韵姐儿、茶姐儿都没喝,姑娘要日日喝一碗,真是比皇宫里的公主都要娇贵。”

宋婉听在耳里,拿过桌上的血燕吹了吹,几口喝完。

“让她说去,她是原氏的乳娘,好东西没给她姑娘反而给了我她自然不高兴。”

喜儿笑着道:“不过老夫人真是疼小姐,听说这血燕,连宫里的娘娘都只能产后喝,补补身体。老夫人竟吩咐让厨房给姑娘每日都煮。”

宋婉面上也带起笑容,“祖母疼我,我知道。”

午后,宋婉坐在书桌前练字,她的功课都是元氏亲自教的。元氏会让她读《女戒》,也会让她读《四书》,更会教她兵法。

琴技、马球、竹笛、账本,这些元氏都会亲自一一教授宋婉。

而这些,不过是提升她的才情,最为主要的是教授宋婉一些过来人的道理。

元氏说,女子无爱则婚姻顺遂,诸事皆宜。女子有爱,则难免诸多计较,与夫生罅隙,越走越远。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