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277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什么是国营经济体?

那就是所涉足的产业,必须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能赚取相应的钱财,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以此在必要的时候,随时随地能帮朱由检,解决经济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粮食和棉布,就当下大明的情况,那都是比金银还要硬的硬通货!

只要能在这两大产业,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实能间接帮助朱由检,先前所定诸多谋划,有序的落实部署下来。

“皇爷,京畿一带,还有天津那边,所规划的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等,皆开始挖设地基了。”

王承恩想了想,恭敬道,“所需的一应人手,也都在加紧招募中。

以内织染局为首的几个内廷衙署,所控的那些匠户,多数都移送到上述地域。

那些具备丰富经验的匠户,全都集中在一起。

专司改良纺织方面的各项技艺,还有所需的各类优质工具。

将羊毛纺织这一部署,也在有序开展中,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奴婢会让有司盯紧一些的。

另外琉璃这一项,内厂这边也在加紧钻研中,不过距皇爷所要求的标准,也还需要一些时间。

据那些西洋匠户说,烧制规格高的琉璃,这里面掺杂着很多工艺有很多。

奴婢已派人南下找些官营瓷匠等,等他们到了以后,相信很快就能有进展。”

为确保国营经济体的健康成长,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

大内行厂,这一实际负责机构,针对围绕皇庄而构建的经济体。

在朱由检的构想下,筹建起相应的衙署,分别掌管各自的职权。

既然内廷有着庞大的宦官群体,那就不能只从事服侍这一类事情。

多帮内帑赚取银子,多积攒些底蕴,这才是最实际的!

诸如统筹规划、领域发展和建设,审计,资源调配,内外监察,考察,执法等等都有相应的机构。

除此之外,大内行厂这边,还负责审查西辑事厂,所建立起的隐藏监察机构。

能进入到内厂的内监察机构的,无一例外,都经历了层层筛选审查。

东辑事厂对外,与锦衣卫合成厂卫,负责相应事宜和职权。

西辑事厂对内,负责监察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还有崛起的东厂,另掌着查抄、特别行动、特别押运等职权。

就这样一种组织分明,构架清晰的庞大群体,内廷已经成为相互制衡、各司其职的存在,且已初具规模。

朱由检心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体制会愈发的完善。

“做的不错。”朱由检点头赞许道,“内厂的职权有多重,所担责任有多重,王伴伴的心里是最清楚的,必须要替朕当好这个内管家。

现在大明遇到的问题太多,需要用银子的地方更多。

就内帑所收的那些银子,包括珠宝首饰,古董字画等,若是不好好经营的话,要不了几年就又要见底了。”

“请皇爷放心,奴婢定会管好内厂事的。”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除奴婢方才所讲之事,另在永平、顺天等府县,要谋划的晒盐新法。

以及皇爷所提到的水泥等物,内厂这边都组织了相应的人手,去进行相应的改良钻研。

就是这样一来,前期的投入会很大,所需要的匠户群体很庞大,现在内厂还在收拢各类匠户。

皇爷,不然针对匠户这一块,相应的待遇,还有奖励措施,能否稍稍降低一些?”

“绝不能降!”朱由检摆手道,“当前内帑不是没有银子。

只要符合流程,按照规矩办事,该划拨多少银子,就划拨多少。

想让皇庄这边兴建的产业,包括内厂开辟的各领域,都尽快壮大起来。

对所控的匠户群体,就绝不能有任何苛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那些匠户来说,他们凭借自身劳动,赚取相应的钱财,能生活有奔头,那才能好好的做工。

这些最简单的道理,你不是不明白,要是能吃饱穿暖,能养活一家老小,他们会甘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做违背大明法纪的事情吗?”

“是奴婢想的太简单了。”

王承恩忙拱手请罪道,“皇爷的这些旨意,奴婢定会坚决执行的,绝不让内帑的银子,浪费一两。”

“王伴伴办事,朕放心。”

朱由检点头道,“以后在朕这边,王伴伴可以少来,集中精力,梳理好内厂所管辖的事宜。

记住你这个内管家,不止是一个端茶倒水的,要切实帮助朕分忧才是。

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无法解决的,必须第一时间禀明于朕。”

像王承恩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朱由检要交付给他相应的担子。

能力这种东西,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忠诚却不一定了。

两面三刀、骑墙派的太监群体,朱由检一个都不会放出京城,就让他们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去干那些脏活累活,要是有作死的,那就杀了。

但像王承恩、方正化这帮忠诚可靠,能力不俗的太监群体。

围绕着整个北直隶一带,没事就多跑跑吧,把各自所辖职权干好,这才是正道。

当大明的皇帝,还是有一项极佳的优势。

就是在干任何有用的事情,朱由检都能找到相应的人才,无需自己亲力亲为。

让忠诚可靠的群体,在自己的支持下,去做能改变现状的事情。

崇祯三年的大明,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大明其他地方,也没呈递灾情、民变、兵乱的紧急奏疏。

虽说在朝堂这边,受责任制和追责制的影响,依旧产生些风波,但内阁的明确,也使得这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因为内阁这边,在温体仁的运作下,愿意落实责任制和追责制,这也让朱由检在默认下,给予更多的权柄给内阁。

眼下外朝的糟心事,一般都有内阁在前顶着。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个权谋政客,一个放在军机处,一个定在内阁,的确帮朱由检做了不少事情。

然,朱由检的心里也清楚,目下的平静,只能算暴风雨前的宁静!

等到了三月后,诸多的问题,又将接踵而至的先后爆发。

流寇全面转战山西。

白莲教将在北直隶、河南等地冒头。

张献忠会强势崛起。

山东大水。

金陵地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由检哪里敢有丝毫松懈,需要他做的事情,需要推进的谋划,还有很多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