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285章 利益之争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皇爷……陈延生、李明忠求见。”

韩赞周欠身走进东暖阁,对陷入沉思的朱由检,拱手道。

“宣吧。”

在天津行撤卫设州事,并非嘴上说说那般简单,这期间牵扯到诸多层面,想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太容易。

相比较于临设的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

天津三卫可是常设的。

还有个天津整饬兵备道。

且天津是北直隶的漕运通衢之枢纽。

京城这边,但凡有权有势的主,那可多在天津那边,派人经营着自己的产业。

围绕大运河所形成的漕运,是维稳大明统治的经济命脉。

大明能够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理念,都是靠着漕运支撑的,若是没了南粮北运的漕运,那还是趁早歇着吧。

“臣陈延生……拜见陛下!”

“末将李明忠……拜见陛下!”

天津知州陈延生。

天津将军李明忠。

这是朱由检几经筛选,才在心里明确下来的。

“免礼吧。”朱由检伸手示意,“韩赞周,给两位卿家赐座,看茶。”

“喏!”

在二人惊疑的注视下,韩赞周指挥着殿外宦官,进来搬墩子,端茶,这让陈延生、李明忠多少有些惶恐。

他们不是很清楚,天子这般礼遇他们,究竟是为了何事。

“两位卿家,朕有件事情,要跟你们讲讲。”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朱由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朕打算在天津那边,撤卫设州,内阁和军机处那边,朕已让他们明发上谕。

天津知州一职,将由陈卿出任。

具体需要怎么做,朕拟定了一份详细文书。

到时陈卿可结合天津的实况,依计行事即可。

而天津将军一职,将由李卿担任,朕同样也拟定了一份详细文书。

李卿担任天津将军,从忠勇军抽调三千精锐!

另朕从西苑讲武堂选定一批将校,随李卿一同开赴天津!

到任以后即行汰兵减饷事,所辖定编为两万众。

若是奉旨援辽,或者奉命援辽,可临时招募随军辅兵!”

“……”

陈延生、李明忠面露惊愕,惊愕的相视一眼。

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真没想到天子会做,且还对他们委以重任。

撤卫设州事,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太多。

且还是天津那等要地,只怕真做起来,会在朝野间都引起不小的风波。

“两位卿家,朕知道你们的心里,都生出相应的顾忌和想法。”

朱由检站起身来,缓步朝陈延生他们走去,神情正色道,“但是天津这个地界,太重要了。

朕对天津很不满,倘若不行此事,那天津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你们一个管民,一个治军,想将此事做好的话,就要联手配合。

而不是相互拆台,这一点要牢记于心!

天津直隶州这边,何时能真正呈现出来,那对国朝后续攻略辽东,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臣领旨!”

“末将领旨!”

对陈李二人的忠诚,朱由检是不怀疑的。

相比较于在对抗建虏期间,所发掘出的陈延生这个人才,其能力是可以的。

在军机处前指期间,也开阔了不小的眼界。

尤其是谋划辽东攻略时,陈延生也参与到其中了,对一些机密是了解的。

当初将其调离军机处,去孙传庭麾下做事,就是镀金,积攒经验,为的就是天津撤卫设州。

至于李明忠就更不用提了。

作为毛文龙的旧部,在孔有德他们叛变,想说服其背叛大明,人家断然拒绝。

似这样忠心耿耿之辈,朱由检岂有不重用的道理?!

加之李明忠调任到孙祖寿的麾下,在休沐时,更是到西苑讲武堂进修,天津将军一职,非他莫属!

“去吧。”

朱由检挥手道,“给你们十日,熟悉情况,将各项准备做好,再赴任天津,朕在紫禁城静候佳音。”

在朱由检的眼里,大明是得国最正的。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真正意义上从‘平民’这个阶层一步一个脚印,问鼎神州,开创大明霸业的!

只是大明官场的那一套,却承袭了传承悠久的封建王朝的特性。

正如没有千年流传的王朝,但却有着千年传承的宗族。

尤其是‘士农工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从来就没断绝过。

大明现在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大道至简,就是利益之争罢了。

大明皇帝是孤独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所面对的,是整个封建体制下的士大夫思想。

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的确成为稳固统治的基石,但同样的,也带来了诸多的限制。

天津撤卫设州一事,正如朱由检所预料的那般,一经在朝堂上传递开来,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皇爷……这是司礼监所收的奏疏,只是……”

韩赞周捧着一摞奏疏,递到朱由检的龙案上,欲言又止的说道。

“只是什么?”

朱由检见状,看了眼韩赞周,说道,“都是规谏朕的奏疏吧?这些奏疏,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吧?”

“皇爷英明。”韩赞周微微欠身,低首道,“司礼监那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奏疏。”

一个个都不让人省心啊。

一件撤卫设州事,就在朝堂引起这样的风潮,还真是够可以的。

不过想想也对,天津三卫,本就是大明的漕运重地,还是拱卫京畿的门户,这里掺杂着多少利益,是说不清楚的。

自己毫无征兆下,便裁撤天津三卫,独设天津直隶州,本就会引起一些群体的警觉和恐慌。

看着沉默不言的韩赞周,朱由检心里暗暗说道,随后拿起一封奏疏,便翻阅起来,里面的内容,和他预想的一样。

祖制,礼法,永远都是第一要位的。

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王朝,每每传承到中后期,像这两样东西,都会被文官群体所把持着。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口若悬河的说着,可实际上想好维护的,却是他们自身的核心利益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