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670章 杀你是因为你贪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朕知道这一决断,会叫一些人心里不满。

不过该项决断,是旨意,而非商议。”

朱由检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神情自若道。

“汇通票号发展至今,每年分红的银子,足够弥补过去的种种了。

如果说大明皇家银号,不能做到百分百归大明皇室直辖。

那何以监管新增设的工商、建设、邮储、农业、航海等银号?

倘若在汇通票号改制期间,出现任何形式的风波。

不管是信用危机,亦或是挤兑风潮,凡是在其中任职者,查出谁在暗中推波助澜,一律处于极刑,都听明白了没有?”

“臣等遵旨。”

周奎、叶靖江、左国忠、苗胡闳他们,当即作揖应道。

独立大明皇家银号,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所设的工商、建设、邮储、农业、航海等银号,也都将经历这个过程。

只不过在筹设的初期,想要叫上述这些银号,都很好的发展起来,就需要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其中,以确保这些银号,能够真正扶持起所涉足的产业领域。

大明的金融体系,如果能顺利的筹建起来,这对大明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不过现在这件事情,不适合叫外朝涉足太多,朱由检才会将大明皇家银号,暂时隶属于内务府。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等到维新变法的初期阶段,顺利的落实下来后,大明皇家银号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在外朝占有一席之地。

“在汇通票号改制期间,廉政公署给朕切实履行职责。”

朱由检想了想,看向黄道周说道,“此事在改制期间,别给朕出现任何形式的烂账、坏账。

谁要是敢从中作祟,或者以权谋私的话,一旦查出严惩不贷!”

“臣遵旨。”

黄道周当即作揖应道。

特设内务府这一特殊队伍体系,对于朱由检有着种种的好处。

他不必像外朝有司衙署那般,朱由检说什么事情,会受任何形式的影响,继而讲出各种反对的声音。

整个内务府所设的职官,不管大小,朱由检都能直接罢黜。

甚至能第一时间找到替补的对象。

在内务府这一特殊体系下,不讲究什么资质,向来都是以能力来论,以品性来论。

谁敢贪污腐败,那就等着严惩吧。

毕竟内务府的官俸,不管是哪一级别的,都要比外朝的要高不少。

想要做好大明的官儿,就要讲一个人情世故,毕竟官场不比战场,打打杀杀的粗鄙之事,文官是不会做的,他们更擅长背地里下绊子。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道理是很露骨的。

可是想要讲人情世故吧,就少不了利益输送,然而大明所定官俸和待遇,又都是很低的存在。

太祖高皇帝朱元章,深知官员的德性是什么样的,操守是什么样的,既用着这些官员,又压着这些官员。

只是太祖一朝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后继之君,毕竟不是所有的大明皇帝,都像太祖皇帝朱元章、成祖皇帝朱棣那般,是马上皇帝。

给大明官员所定官俸过低,就会催生出贪腐,叫越来越多的官员,逐步选择和光同尘,最后演变成大明蛀虫。

当然…就算将俸禄定的再怎样高,该出现贪腐的情况,依旧是会出现的,毕竟人性本就是这般复杂。

朱由检之所以明确提升大明各级官员的俸禄,更多的是想保证那些不愿和光同尘、愿意去做实事的官员群体。

与此同时,在推动各阶段的吏治整顿时,揪出那一批批贪官污吏时,能够捧着绝对的大义。

杀你,是因为你贪了!

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叫多少大明文官,一个个都忘乎所以。

觉得就算是被抓住了,也不会受到什么严惩,大不了被罢免职官遣返归籍。

这种情况,朱由检正在一点点扳正回来。

“继续聊揽储粮食一事。”

朱由检倚靠在龙椅上,看向钱肃乐他们,语气淡然道,“尽管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开始在北方诸省逐步试行推广种植。

各地赈灾行署也在积极整顿水利设施,这都能叫各地粮食产量,得到相应的增幅。

不过各地赈灾行署,所统计汇总进京的奏疏,想必诸卿也都看到了。

仅仅是在北方诸省治下,脱产群体的规模在不断增加。

这些群体分布的很宽泛。

像各地赈灾行署的管辖的灾民,各领域产业的脱产工人,各城池内的脱产群体。

如果说我大明的粮食供应,敢出现任何的问题,就必然会造成一个严峻后果。”

钱肃乐想了想,向朱由检作揖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想增加揽储粮食规模?”

“没错。”

朱由检应道。

粮食保障,是一个体制健全的国朝,必须要全面考虑的事情,一旦说粮食保障敢出现问题,那不管先前发展的多好,都会导致混乱的发生。

大明处在小冰河时期下,自然灾害频生,就会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陛下,此事有户部在做,内务府没必要再增加该项预算了吧?”

黄道周想了想,看向朱由检说道,“过去,内务府每年要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去向皇明海贸总会、汉盟、欧罗巴各国海商购进大批粮食……”

“没必要?”

朱由检笑道,“黄卿,你这是没有饿过肚子吧,不要把内务府现有的一些压力,影响到你做事的判断上。

每年一百万两银子,去订购海外的粮食,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今后的五年间,内务府要逐步累加该项预算,此事要与川海总会明确好。

各地所设平价粮行,要继续增加规模。

与此同时,内务府这边也要在北方诸省,筹建起一批民储仓,这与户部的军储仓,是不掺和的。

虽说是民储仓,但是监察也好,运行也罢,都要按照国朝的标准来定。

谁要是敢将歪心思,放到民储仓一事上,那大明的律法不是摆设,朕的刀也磨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