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821章 皇家北海舰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五年解决天下大多数百姓的温饱问题,这是朱由检制订的目标。

在大幅度减免赋税、对新垦田地三年免征,新三年减半计征的情况下,再辅以各种水利设施的配套到位,这个五年计划或许不是梦。

对于北地穷惯了的绝大多数百姓来说,吃饱穿暖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但是,这个人类最基本的诉求和权利,在这个时代却成了无数人的奢望。

自己作为一国之主,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虽然条件在逐渐转好,但仍然还有很多人在死亡线上挣扎,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任重而道远。

在开疆拓土和保护漕运安全、裁汰各镇边军后。

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新兵种的组建,或者叫重建。

于登州设立大明皇家北海舰队,擢刘国能为北海舰队都督,正二品武职。

张文耀为北海舰队提督,从二品武职。

其余将校由二人所部按功拔擢,舰队母港驻地设于登州府。

朱由检本打算命名为皇家北海水师,但水师听上去给人的感觉不大气。

于是干脆直接以舰队命名。

虽然这个舰队只是个空壳子,连一艘炮舰都没有,但起码的架子还是要搭建起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刘国能和张文耀所部是大明官军中仅有的了解海况的军伍。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在登州的一年中,大半时间用来乘船演练,用来改造成水师是最合适不过了。

等到从荷兰采购的炮舰到来后,在荷兰教官的指导下,大明历史上第一支正规海军也许不用几年就能诞生了。

当然,要是这次郑芝龙能够俯首听命的话,大明未来最强的海军还是在福建。

为了让舰队尽快成长,朱由检已经给骆养性下令,动用锦衣卫的力量,从包括广东、福建、江浙等沿海地区搜罗经验丰富的水手。

威逼利诱下,将他们带往登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缩短舰队成型的时间。

也能尽快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水手和舵手。

至于炮手,那只能靠弹药来喂了。

在漂浮不定的海船上开炮轰击目标,那可是一门非常难以掌握的技术。

这种情况下,除了抽调勇卫营的高手来调教外,还需要葡萄牙和荷兰教官从理论上给予指导。

只要有足够的金银,欧洲有经验的炮舰教官还是很容易找到的,而现在的朱由检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金银财宝。

只要是人才,只要他喜欢银子,那就统统用银子把他砸晕后搞过来。

没办法,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想不任性都难,银子太多,一天不花个十万八万两的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难受。

海军成军是个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刘、张所部虽然对海况较为熟悉,但他们所有演练都是在近海。

而且是在相对来说风平浪静的渤海和黄海一带海域,这种训练比起横跨万里大洋的荷兰人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不管是印度洋还是太平洋,浩瀚无边的海面上各种突发状况虽是发生。

恶劣极端的天气下随时有可能船覆人亡。

但只有在应付和见识过各种复杂气象情况后,一支真正的远洋海军才会诞生。

万事开头难,既然想要建成海洋强国,那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在这件事上没有捷径。

说到银子,朱由检不由得想到了后世流传颇广的一个传闻。

李自成攻破大明京师后,从皇宫中搜出了三千万两白银。

在这个有鼻子有眼的传闻驱使下,朱由检曾经密令王承恩带人搜遍了后宫每个角落。

甚至连一个老鼠洞都没放过,但最后的结果让他哭笑不得……

野史害人啊!

自己一个一向自诩理智冷静的成年人,居然去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信口胡柴,这智商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其实仔细想过之后,朱由检就觉得这事太过荒诞。

要是真有那么一大笔巨款,朱由校临终前能不告诉自己的弟弟、未来的皇帝吗?

况且这么一大笔银子,单是储存就需要好几个大仓房。

并且每次从外面运进宫里就要动用大量的太监,根本瞒不住人。

若是真有,在崇祯登基之初,早就有邀功请赏者巴巴地跑来献媚了。

众人皆知的事情,难道只瞒着皇帝?

如同筛子一样的皇宫里,如此惊天之事能瞒得住吗?

要是真有这么大笔银子,历史上的崇祯至于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至于让母仪天下的皇后在宫中纺纱度日?

再者说了,自万历掌权后,偌大的后宫,上万的太监宫女,所有的开销都来自于每年一百余万两的金花银。

这点银子还得每年算计着花,那三千万两银子是如何积攒下的?

如今世面上流通的巨量白银,都是自隆万开海后,从海外流入大明的。

在此之前,大明的主要货币是铜钱和丝帛,去哪淘换如此巨量的银子?

这种无脑之人的臆想,就如同传说皇帝用金锄头种地一样,实在是可笑至极……

在圣旨的最后,朱由检下令,各军整备完毕的情况下。

孙传庭、卢象升、秦良玉带队返京,太子将会亲至德胜门外郊迎。

就在接到圣旨的孙传庭、卢象升挑选第一批返京军伍、礼部和顺天府忙碌着准备太子郊迎的仪式时。

京师里发生了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最后却是惊动了宫里的贵人。

李进忠所在的露布报捷百人小队,在小小的夸功仪式后,便由职方司郎中邱玉成陪同去了兵部衙门交接差事。

在收到杨嗣昌等几位堂官的隆重接见、并领取了赏银后,这只百人小队便被安置在勇卫营的营地内,等待大军回返后再行安排职差。

为了方便这支先头小队的将士们在大战结束后给家中送报平安。

或者将获赐的赏银财物寄递回家,兵部批准他们于五日内可以在京城中自由出入和采买。

并特许他们通过日渐完善的邮传系统,把财物免费递送到家。

兵部上官这种浓浓人情味的举措受到了士卒们的热烈欢迎,包括麻敬天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连续结伙外出。

根据自家的情况大肆采买,在两天内,每个人都是采购了大批的日常用品。

随后在兵部派来的书吏帮助下,每个人把自己的籍贯和姓名报上,几名书吏书认真写好详细地址后。

雇了几辆四轮货车运到邮递所,再由他们与其他众多货物商品信件一起派送到各地。

就如同朱由检早就想到的那样,这些将官士卒除了从朝廷拿到了不少赏银外。

很多人在这场大战中另有缴获和私藏,这一大笔丰厚的财物足可以让他们本人和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