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当暴君》

第985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李保带着两个儿子,赶着垛满粮食的牛车,走在了卖粮队伍的最前面,爷仨的脸上都是一副既期待又忐忑的表情。

二十里的路程实在是不远,一个多时辰后,李保就看到了县城高大的城墙。

再走近一些后,李保父子赫然发现,还未开启的城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各种各样的车辆排的满满当当的,到处是吵嚷声和叫喊声,不少人已经是蹲在自家车子边上吃起了蒸饼。

“遭瘟的!

这是半夜三更不睡觉就赶过来不成?”

心头不悦的李保小声嘟囔着一挥鞭子。

老黄牛慢悠悠地步伐多少加快了些许,片刻之后就接上了前面的队伍。

看看天色,离卯时还早,城门开启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李保从车上的布包里拿出蒸饼和几块腌菜,爷仨就着越来越亮的天色大口嚼用起来。

卯时正,沉重地城门从里面被缓缓开启,几名身穿公服的衙差提着水火棍从城门洞里行出。

一个小头目将铁皮喇叭举到嘴边,大声吩咐着让一众农户排好队。

另外几人掂着棍子沿着长长的队伍走来,看见有车子排的不够整齐,就一边吆喝一边用棍子抽打。

被抽打的农户陪着笑脸赶紧把车子调整好,这几名衙差才骂骂咧咧地继续前行。

半个时辰过后,李保父子赶着牛车跟着前面的队伍缓缓前行。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来到了在县城东门处不远的四海酒坊,进了大门后往右一拐,两座高大的仓房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这是为了确保收购的粮食有地方存储,四海酒业出资修建的两座粮仓,每座足可以容纳五十万石粮食。

之所以建如此大,也是作为官仓的备用。

在遇上不可测的意外时,能够动用其中的粮食救急。

这里同样安排有县衙的衙差维持秩序,每户前来卖粮的农户都会领到一个写着数字的木牌。

轮到谁就把木牌递上,然后再卸粮称量。

在完毕之后,拿着收粮书吏开具的纸条去另一侧的一间屋子领取银子和铜钱。

正是在这种安排下,整个卖粮过程显得比较有序,没有出现很大的混乱场面。

李保一家这次运来了二十余石粮食,得银八两多。

在打听到收粮行动会一直持续下去后,父子三人赶着牛车匆匆回返家中,并于当日午时再次运了一车粮食过来。

其他的农户们也是和李保家一样的情况,很多人也是一天往返了两次。

家家户户都把家里的陈粮全部出售一空,最后都是脸上带着无比满足的神情回到了家中。

崇祯七年是卫护县农户们难忘的一年。

每一户人家都拿到了一辈子也没见过的巨款,这种日子让人觉得更有奔头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夏收要比大明北地来到更早一些。

就在卫护县的农户们准备开始收割麦粟的时候,新设立的湖北行省已经基本完成了小麦水稻的收割任务。

这一日,在襄阳府宜城县县衙二堂内,身穿青色官服的温侃正在与宜城县的主官们商议移民安置以及秋播的相关事宜。

“西咸兄,诸位同僚,这五万余户河南移民能于宜城得以安置顺妥,贵县上下可谓付出良多。

年余以来,诸位皆以朝廷之令为准,终日不辞辛劳,往来奔波与下辖乡村。

切实担负起诸般繁杂事物,此间情形本官俱是尽收眼中。

并尽与前番题本中如实上禀,以使朝堂上官能于选贤用能时加以细细考量。

此番诸位尽皆受到朝廷嘉奖,足可见当今之形势,只要我等实心任事,朝廷自不会视而不见。

现下移民之大业于宜城可谓是初见成效,但后续还会有数量不等之灾民南迁至此,还望诸位同僚再接再厉。

将圣上之嘱托、朝廷之重任始终放置与心,勿要心生懈怠之意,以使移民安置一事得以善始善终!”

在经过两年的历练之后,温侃的身上除了还有那种令人感到亲切的气息外。

还增添了几分气度和官威,端坐时浑身上下散发出了一种居于人上的气场。

“温寺丞所言极是有理,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现下移民安置诸般事宜也不过是开了个好头。

离最后功成时日尚早,下官与宜城诸位同僚自当尽心竭力。

一如既往,定不会半途而废,致使前功尽弃。

年余以来,下官与宜城诸位同僚,蒙温寺丞悉心指导,于此间受益良多。

今后还望寺丞勤加指导,带领我等再立新功,以报圣上及朝廷嘉勉之恩!”

说话的是工部都水司主事方金友,他比温侃要大上几岁。

与温侃一道被派到了湖北,主持各地水利设施的规划和营造事物。

由于政绩突出,方金友前几日刚刚接到吏部升职的嘉奖,由正六品擢为从五品。

离着身穿绯袍还有两级,可以说是已经看到了高官的衣角。

因为此事,方金友的心里对温侃也是感激不尽。

他知道,要不是这位首辅之子没有揽功,而是将所见所闻据实上奏,他这次的升职嘉奖也不可能来的如此之快。

按照这个节奏的话,等到他主持的整个襄阳府水利规划和修缮一事全面完成。

正五品的职衔是跑不了了,到时离从四品的绯袍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按照年龄来讲的话,今年才三十四岁的他极有可能在四十岁左右就能迈入大明高官的行列,那就成了郑家开国以来头一位高官。

、将来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可实在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天大喜事。

“温寺丞、方主事,下官等自会一切以朝廷所颁为准。

以为黎庶安身立命为要务,使朝廷大计早日攻城,造福我大明子民,还请寺丞、主事安心!”

宜城知县江远帷拱手施礼后表态道。

这次的朝廷嘉奖,包括他在内的县衙三名主官也都是名列其中,他由正七品擢为从六品。

县丞和主簿也都是各升一级。

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要中间不出差错,升职重用是跑不了了。

在江远帷表完态之后,宜城县丞和主簿也是先后表达了今后定会继续全力以赴的态度。

温侃微笑着勉励了众人几句后,话题转向了农田生产上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