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218 黄月英 种菽可榨菽油(求订阅月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而黄月英,见诸葛亮大笑,也笑,“兄长既然问起……不如……”

“不如?”

“不如游学交益二州,如何?”黄月英给了建议。

诸葛亮眯了眯眼睛,“顺带着,将兴汉商行分行铺过去?”

“是。”黄月英点头,“交州气候温热,更适宜果树、植物生长,只不过,交州士氏权力颇大,怕是很难合作。”

她想拿交州,就绕不开士燮那一家子。

这几年,士燮在领了交州牧后,各郡太守几乎都是他的兄弟!

甚至,士燮这人在史书上的风评还算不错。

坐上了交州第一把手的位置,还把自己的几个兄弟全搞成几个郡太守,这样的人,能是个好官?

反正,黄月英是不信的。

这时代,交州偏远,地广人稀,道路难行,一直都不受中原诸侯的看重。

但她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如果两广之地开发的好,再加上荆、益,真不用担心老百姓会饿死好吗?

“那阿楚想如何做?”诸葛亮问着。

“兄长去了交州,且先观察士燮几人吧,若觉得这几人品行与能力尚可,便想办法与他们合作,也不是不行。”

“若不可呢?”

“仅按规矩,铺设分行,拿着我的手令,去找杨休,让他参一脚。”

“就是交州的那个大代理商?”

“是。”黄月英点头。

想起杨休,黄月英就想笑,这人到底背景与情商都是过硬的,这么好几年了,人还活着。

那些个蔗园,也买了有两年了,该动动了。

诸葛亮眯了眯眼睛,“益州方面呢?”

“益州那边啊,就没交州那般危险了。”黄月英开口,“兄长想何时去都行。”

诸葛亮叹气,他就那么一点点的份子,然后还得自己去干活儿,“亮有薪俸可领吗?”

“都会给阿均的。”黄月英忍着笑,认真点头。

诸葛亮叹气,“好吧,反正……都要去游学,到哪儿都是一样,既如此,便先把荆州剩下的几个郡先走完。”

“多谢兄长!”

“你啊!”诸葛亮无奈,“若去交州,亮得多带些护卫。”

“好!”黄月英点头,“阿楚这便去信武陵那边,让陈玉沅和高云岭多派些精锐护卫。”

“好,那便待亮荆州之行结束。”

“好,”黄月英也点头,“在此期间,阿楚会为兄长准备去交州的所有物资。”

“好。”诸葛亮只得笑笑,倒也……颇为有趣。

中原之地,他那些年就已经见过了,反倒是南方这些偏僻的地方……他去的少,去一去,了解一下阿楚这兴汉商行的运作,也是无妨。

“多谢兄长!”黄月英表示,有大佬帮忙打工,那这计划,不就是妥妥的稳了吗?“待回得庄上,便把相关的文书与资料为兄长准备妥当!”

诸葛亮只能笑着点头。

他能怎么办呢?

阿楚今年才十五岁,要做的事情这么多,好不容易能把荆州给捋顺了,荆州之外……总得是他这样的成年人去啊。

再者,驿站之事,大有可为。

若操作得当,未来在平定天下的路上,会有极大助力。

……

二月,天气终于是暖了些。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麦苗,又开始返青,慢慢的长大。

黄月英已经接到了刘表的信,也知道了目前刘表对黄祖那边的处理方式,若那天不是诸葛亮提醒她,她还真就要和刘表硬碰硬了!

虽然不影响她日后的计划,但到底会在她和刘表的关系中留下污点。

这样一来,荆州东面的防线,就终于是稳妥了。

她敢相信黄忠,得益于老将能在老了后都那般勇猛。未来蜀汉的五虎上将,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而今,黄忠可比真正在刘备手下出仕都还要年轻十岁,身体各项机能都在巅峰之时,且……黄忠此时为江夏太守,日后,刘备再要封赏,关羽也不会说出终不与老兵同列这样的话来。

刘磐在历史上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其勇武也无需多言,有这二人守着江夏……是真的稳了呀!

至少,比黄祖稳。

“山民兄长,今岁,希望能种植一季菽。”县衙之中,黄月英看着庞山民。

“菽?”庞山民想了想,应下,“种多少?”

“一万亩吧。”黄月英想了想,道,“待得明岁,便以另外的万亩种菽,下一年继续轮换。”

庞山民于是点头,“行,届时我与叔虎去说,不过……种这么多菽作甚?”

“兄长觉得,油条与油糕好吃吗?”黄月英问了问。

“味道不错。”庞山民点了点头。

这时代的人,油多数还是用的动物油,产量很少,老百姓肚子里也没有油水。

而今,县里的粮食已经够老百姓们吃了,那她就该考虑给百姓们增加些油水。

豆油的制作,也该提上日程。

“种菽,可榨菽油。”

“菽……可出油?”庞山民瞪大眼睛。

黄月英点头,“阿楚又不会骗兄长。”

这时代,对于植物油的应用,只是到了很粗浅的程度,用大豆榨油,几乎没见过,油菜花什么的……也多数是用作蔬菜来吃的,而不是收菜籽榨油。

庞山民惊得从位置上站起,“缘何此时才说?”

“前几年,大家都还吃不饱呢。”黄月英笑着。

庞山民默,楚安县也就现在,冬麦夏稻种植成功,老百姓才开始慢慢吃得饱,若不然……还得和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饿着肚子。

黄月英这样慢慢拿出来,是对的。

“若如此,榨出的油当如何?”

“价格合适的贩于百姓,或者通过商行,往其他地区贩运。”

“阿楚可知……油料亦为战争所用?”

“知晓啊。”黄月英点头,在东汉末年这段时期,一些战场上,已经有了植物油出现的影子了。

“呼……”庞山民呼出一口气,笑笑,他这县令当的……可比其他地方的县令有含金量多了。

冬麦夏稻,怎么操作,他懂。

楚纸怎么造,他也懂。

未来,种菽后,榨了菽油,他也懂。

这些,可都是书上没有的东西啊。

庞山民,很是满足。

“不过,阿楚过两日便要回襄阳了……”黄月英无奈,“所以,县内与封地内诸事,仍要拜托给兄长了。”

“阿楚放心便是,会为你看顾好的。”

“多谢兄长。”

……

安排完这些,黄月英又赶回了庄里,见着收拾好行囊的诸葛亮,以及身后跟着的沙文野十余人,略有些感叹,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啊。

“兄长此行,一路平安,若有所需,及时来信。”

“好。”诸葛亮笑着点头,便翻身上马,又看了看这满是绿意的田地,望着远处的庄子,那里,还有一座才盖好的草庐,随后,便与黄月英告别,一路北上。

见此,黄月英自然也不拦。

该准备的,她已经准备了。

驿站的一些运行的想法与制度,她也都交给大佬了,以大佬的脑子,不会看不懂,说不定,还能帮她查漏补缺。

她啊,很期待在大佬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这个体系,说起来,历史上,大佬在主政后,也是建立了益州的邮驿体系的。

看着诸葛亮一群人的背影,黄月英笑笑,她真的,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这种感觉,真好啊。

“人都走了。”突然,黄承彦的声音传来。

黄月英看向老父亲,“啊,对啊。”

黄承彦:……算了算了,他不生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