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385 拉刘备入会(求订阅月票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黄月英的问题,让刘备无所适从。

因为,他没有答案。

正如他对那“葛明”所言,他不知道答案,他只能努力去找,最终能否找到……他心里更是没底。

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他所有努力,不都白费吗?

既然是白费的,为何还要去找?

刘备突然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思维之中。

黄月英只是笑着看刘备,并未说话。

在她看来,如刘备这样的合作者,有这种嫉恶如仇的仁善特质,搁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凤毛麟角。

诸葛亮就不说了,那是一路颠沛流离,见过众生疾苦,甚至还有可能亲眼见过泗水断流,千里血红。

而眼前这一位,比起曹操和袁绍而言,他的出身实在太低了。

中山靖王的确是汉室宗亲,刘备也的确是中山靖王之后,可那又如何?

这个时候的汉室宗亲可以说多如过江之鲤,无他,有些人实在太能生了。

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四百余年,到现在许多姓刘的就算是汉室之后,也仅仅是普通百姓了。

刘备的家庭,便是如此。

与普通农户家相比,或许只多了个传承的名头,不然……他也不至于去卖草鞋。

幸好,有着这么多子孙后代的老刘家偶尔也能有个人品爆发,出几个优秀的宗亲代表。

历史上,蜀汉虽未能复汉成功,但……到底还是为汉庭延续了数十年的命。

蜀汉,亦为汉啊。

此前刘备仅是初级合作者,今日之后……或许就能成为自己人了。

张飞与麋竺,见着刘备不言语,他们也未曾说话。

他们知道,今天这些话,其实是刘备在问策,只不过,黄月英没有那么老古板,非要一人坐一边搞个奏对。

他们清楚,黄月英有大才。

这份才能,他们是比不了的。

但他们听着黄月英的话,都想爆起揍人了,只是,他们不能……也不敢,也不愿。

半晌之后,刘备才动了动嘴唇,想起来“葛明”眼中那份失落,想起来自己说的话,道,“即便世道不公,备亦想先平定天下,而后努力打造一个公平的盛世。”

“虽九死,其犹未悔。”刘备话音坚定,似是说与自己听到,“古有愚公移山,今备不才,愿为天下百姓与这世道,争上一争!”

黄月英笑了笑,心中极其满意。

到底是把刘皇叔这把能够属于百姓的刀,给磨出来了。

“阿楚以前说过,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圣人也都说,民为邦本,民贵而君轻。”黄月英开口,“阿楚以往,也不过是不懂事的孩子。”

刘备静心听着。

“一场风寒,让我大病一场,庄子上,也有玩伴未曾挺过去。”

“后来,我遇到了恩师,我问他为何,他只是摇头,说,这世间啊,本就不公平。”

“我学了这般多的本事,要付出实践,要起兵安民,我父母都以为我疯了。”

刘备更沉默,他一个男子在这世道都如此艰难,更遑论,阿楚只是一个女子啊。

如今的楚安,看似风光,可背后……不知眼前这女郎君付出了多少。

然后……刘备突然想到,好像……也没有多少啊。

人家姨丈是刘表,舅舅是蔡瑁,父亲是名士……起点比他高多了啊!

“恩师曾与我说过,有志之士,在这般乱世中,除了保全自己,更要有办法去平定天下,”黄月英感叹,“如此,方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刘备愣住。

张飞与麋竺也愣住。

这四句话,格局……着实太大了。

豪气冲天,以天下万民为己任,以万世之世为目标……

几人细细的琢磨着这几句话,不约而同的叹口气。

“居士大才,恨不能得见。”刘备叹气,随后心中又燃起熊熊烈火,“今日得闻此言,备……如新生一般,多谢阿楚!”

黄月英笑着摇头,“不必。”

“备方才所言,亦是心中所想,即便世道不公,备愿做斩破这世道的刀!虽九死,不悔!”

“不错,大哥所言,就是我张飞矛头所指!”

“哈哈,竺身无长物,只得些许金银罢了!也愿万世太平!”

黄月英挑眉,横渠四句,对这乱世中的人来说,威力着实是大的。

“其实……”黄月英斟酌着语句,“兴汉商行,并不仅仅是一个商行。”

三人目光便转了过来。

“它是一个以我恩师这四句话为主要宗旨的一个……组织。”

“组织?”

“对,我把它叫做兴汉会,目前仅有五六个成员。”黄月英点头,“皆为与在下志同道合之人。”

刘备眼神一亮,“那,我等可否加入?”

黄月英笑着,“只要玄德公认可阿楚方才的话,便有了加入的资格。”

刘备欣喜,“好,需有何仪式吗?或是要交些钱粮?”

黄月英摇头,“自是不用,今日与玄德公之谈话,阿楚发现这兴汉会对宗旨与章程,可稍做改动,待得改好了,阿楚便令人送至叶县。”

“好!”刘备豪气顿生。

兴汉商行的体量,他是知道的。

可这兴汉会,依托着兴汉商行而立,如今的成员不过五六个……可见其入会要求之严格啊!

这些人,一定都与他刘备是同道中人。

他恨不得此时就加入,然后与他们畅饮谈论天下大事!

可惜……他也知道,这些人必定是天南海北的在为百姓忙碌奔波。

“俺也认可,也能加入吧?”张飞摸了摸脑袋。

他家以前是个小地主,主业是杀猪,他原本不觉得万民有何苦,或者说……他习惯了百姓就是苦哈哈。

可跟着刘备这么些年,看着刘备做事,心中到底是有触动的。

他也明白,黄月英说的那四句话,要真正实现实在很难,但是多一个人就能多一份力量。

他张飞是大老粗,但……也是个和他大哥一样愿意百姓过好日子的大老粗。

黄月英笑着点头,“嗯。”

“这兴汉会,应该不介意竺是一届商贾吧?”麋竺开口问。

“多多益善。”

于是,三人便都松口气。

“如何代表身份?”刘备问道。

“会员皆有信物,不过此时匆忙之间是来不及给三位了,到时候与宗旨一道送去。”

“好!”

于是,三人满意了。

即便前路荆棘,他们也无畏面对!

……

送走刘备几人,黄月英松口气,与诸葛亮说了事情发展。

诸葛亮笑笑,“阿楚当初与亮说的那几句,亮到如今想起,依然是热血沸腾呢。”

黄月英嘿嘿笑着,“之前咱们会员人少,所以兴汉会对宗旨与章程其实就仍是以兴汉商行的那本章程与宗旨为主,但如今,却是要改一改了。”

诸葛亮点头,“不错。”

“同时,要做一些限制,入此会者,不论其身份如何,都是平等的地位。”

诸葛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黄月英随后又道,“入会者,必须以此四句、以汉民族的复兴、以百姓的发展为终生奋斗目标。”

诸葛亮笑着点头,心里却是想着,阿楚这是……屠龙术啊!

可若是有朝一日,目标真的实现了……那才是他们读书人最伟大的成就啊!

于是,当晚,两人便一起合作,重新写了一本宗旨。

“至于阿楚说的信物……”诸葛亮无奈,“可有章程了?”

黄月英想了想,点头,“自是有的。”

说着,新拿了一张纸,画了五颗星,一颗为大,四颗小的拱卫其周边。

“以此图案为徽章,红底,黄星,可为成员信物。”

诸葛亮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倒是……不错。”

黄月英点头,她当然也觉得不错啊。

五星红旗样式儿的,能差吗?当然不能。

而且,她也很怀念啊,算是她内心的一种寄托吧。

“那便照阿楚的想法来吧。”诸葛亮赞同。

“对了,兄长到时候还打算择一明主吗?”黄月英突然想起来这个问题。

诸葛亮点了点头,“平定天下啊,自然是要的。”

黄月英点头,“之后治理天下,亦需要大权在握才可。”

诸葛亮便笑了,“好,亮明白了。”

黄月英嘿嘿一笑,和聪明人讲话,就是不必太累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